(純屬個人觀點,胡思亂想,不一定正確,有誤請指正)
1.
中華的線路經常會出租給別家「沒有固網線路的 ISP」,因此需要一個費用參考值
比方說:SeedNet、so-net....之類的,本身沒有固網的 ISP,用戶必須另外租用中華的電路,才能上網。
緣由於當初中華電信前身電信局是公家機關,佔有最後一哩電話線的關係。
政府開放私人企業舖設固網線路,是後來電信局民營化轉中華電信之後的事情。在那之前,固網電信是國家壟斷事業,就像台電、自來水,都是壟斷的,私人企業不能與政府商業競爭。
開放的年代大約是民國 80年代晚期,在那之前的40多年,電信局老早靠政府力量完成舖設全台灣的電線話,因此佔有優勢。
所以就造成早期網路萌芽階段,多數的 ISP,用戶都必須額外租用中華的電路。
因此中華有必要把:網路費、電路費分開。以便有個參考標準,可以出租電路給別家 ISP。
而這個歷史包袱、或者說典故,就一直傳承至今,沒有改變。
2.
好用來說嘴,說網路費很便宜
比方說:比別的國家便宜,全亞洲最便宜.........云云的。
之前不是很常見新聞說什麼台灣網路亞洲最便宜、最快速......典型的自慰,自我安慰
但是使用者付的所有費用,並不是只有它所謂的網路費,還包含電路費....
要是有人吐槽,就會裝傻到底,說:網路費是網路費,電路費是電路費,標示那麼清楚,眼睛不好使啦....
類似這樣子,說嘴用的。
廣告不實,基於消費者保護法,是要罰錢的。比如全亞洲最快最便宜,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事實。但是在文字上玩把戲,咬文嚼字,硬要把消費者付的錢,說成是網路費、電路費兩部分,那網路費就比別國便宜。然後就變成罰不了,所謂走漏洞。
台灣前幾大的公司,帶頭做壞榜樣。學校教育青少年要誠實負責任,但是大人說一套做一套,青少年長大成人邏輯必定錯亂、觀念扭曲,這可能也多少關係到台灣社會亂象。
3.
提昇股票紅利,促進股東生活美滿和諧。
維持年終獎金"年"數,員工樂開懷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少部分的人的奇蹟,多數人的惡夢)

fedora wrote:
電路費的用處有幾個:...(恕刪)
2.那是一般人及消基會犯過的錯,如果用這樣做說嘴,一定會被炮到死,這個肥多拉老大應該有經驗吧。
你買一樣東西,是單買一個比較便宜,還是兩個一起買比較便宜?正常是兩個一起買比較便宜對吧?所以,NCC怕兩個同在一起會有优惠價,"不利其他業者競爭",所以才要求中華要把他拆開,這樣"大家"的線路費都一樣,才有一個"公平"的競爭,不是用來做說嘴。
真正用在做說嘴的,是那個最低速的,他很便宜,和上一級線路有很大的價差,說好聽是照顧弱勢、中低收入,可是大家都可以申請,這個說法有點好聽。真的想法我想是用來比價用的,而且早期也真的出現在中華的說明中,這個級的CP值,是全亞洲最便宜的,所以真正的說嘴是這個,而不是分開的兩筆費用。
3.這樣做並不能對股東及員工有好處,之前要分離或把線路獨立時,中華反彈有多大,肥多拉老大,你不會又健忘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