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四 wrote:
剛看到新聞
說Hinet已經30週年了
整個過超快
然後跟年(菜)輕(鳥)同事聊一下
發現他完全不知道撥接是什麼東西……
才知道原來世代隔閡已經出現了XD
話說不曉得這邊有多少人以前用過撥接
雖然相較光纖真的很慢
但好懷念小時候等完那個嘟嘟聲就可以開始上網的快樂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98038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
中華電(2412)HiNet今年迎來了30周年。自1995年4月推出撥接上網服務以來,HiNet一直引領台灣網路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1999年HiNet推出ADSL服務,2007年再推出光世代網路服務(FTTx),並於2008年12月突破100萬光世代用戶大關。隨著2022年底ChatGPT的問世,全球迎來了AI新浪潮,HiNet也隨即調整,以滿足AI高速網路和多元應用的需求。2023年,HiNet光世代推出了300M、500M雙向頻寬,並且中華電的國際頻寬在同年達到近5,000Gbps(4,937Gbps),推動台灣的整體上網率在2024年突破九成,達到88.4%。
準確的說:
應該是 30+1=31 年,
有 1 年是 試營運 免費使用,
我的 Hinet 信箱是 MS1,

Hinet 信箱 目前 仍在 使用.


撥接當作備用,因為當時很多免費撥接。

撥接上網要電話費,若是用商業ISP(hinet seednet這種)還另外要網路撥接費用,
電話費就已經不少了,所以有免費撥接能用就用,
高雄這有個高縣資教當時提供很大量免費撥接。
滿了撥不了又需要上線才會用hinet。
另外HINET早期配的信箱並非是ms*.hinet.net
而是用區域號碼分配的,像是高雄07的,配的信箱是xxxx@pc7.hinet.net
台北02就是xxxx@pc2.hinet.net,不過記得背後都在同一台主機上,
只是名稱不同有點類似虛擬主機那樣。
後來有一年(忘記哪年)全部整併重配把當時的好像是照申請HN號碼順序分到ms1 ms2上面。
才有現在xxxx@ms*.hinet.net這種信箱。
國內幾乎沒啥 BBS 站,閒置一段時間才開始變多。後期白日夢...(電話費被罵死)
最早用的是 XT 8088(APPLE 2 小教授不算的話),
後期為了 C 編譯(MASM、MSC、TASM、Turbo C)。
得一直換軟碟不方便,花了當時 $6700 買了 ST506 介面的 40MB ,當時還沒 IDE 介面。
硬碟是我爸為了讓我有一技長出錢,花當時算是很多的錢買的。
而 MODEM 是我自己打工的錢買得,那時買 MODEM + 電話費 被罵到臭頭。
因為當時 MODEM 根本沒人聽過,也沒啥站台可連。就算用了快信系統等...電話費還是很恐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