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最大的連外頻寬,但它願不願意給你用,那是兩碼子事的。
譬如說一間很大的公司,超有錢的老闆,但是裡面也有領薪水很低的員工,不是嗎。誰說有錢人都是花錢/給錢很豪爽的,有些小氣的很,搞不好就是因為苛刻才有錢的。
光世代又分:經濟型(浮動IP)、企業型(固定IP),價錢差了兩倍,差別待遇
大多數人使用的經濟型,那個連國外的頻寬/路由優先權啊......

最大的連外頻寬,沒錯,但是優先供應給付錢多的企業、專線客戶,一般家用的只有撿吃剩的。
chih_haohung wrote:
Speedtest非常不夠專業
1.固網和行動網路應該要分開列出排名的, 哪有混在一起的.....
2.固網應該針對尖峰時段平均,非尖峰時段平均,不分時段平均 這三種分類才比較精準
3.94M/40M這種數值太剛好了吧 難不成測速的固網用戶都全部辦100M/40M速度方案的人? 沒有6M/2M,20M/5M, 60M/20M, 300M/100M, 500M/250M, 1G/600M的用戶嗎?..(恕刪)
SpeedTest 國際上知名專業網速評測公司
來到台灣這個小島就變不專業了,好神奇
1.
SpeedTest 有分 網頁版(瀏覽器)、mobile版(APP 軟體)。
如果網頁版的排名中,出現了台灣的行動網路,那可能是有用戶使用行動網路,但開瀏覽器去測的。
手機也能開瀏覽器,去網頁測速的。也有人用 3G/4G 當網路給電腦用。
因為 SpeedTest 是外國公司,並不了解台灣 ISP 名稱,是固網,還是行動網路。
事實上,全世界的 ISP 太多了,才不可能每個都去深入了解。
譬如說,我隨便唸一家外國 ISP 的名稱,然後問你:它是固網,還是行動網路,或者兩者都有。肯定回答:關我什麼事。
所以一定是依照:網頁版、mobile版(APP軟體)這樣去分而已。
2.
地球轉一圈,0~24小時,各個時差都有,比如台灣白天的時候,美國是黑夜的。顛倒過來亦同。
所謂尖峰時段、離峰時段,各個國家都不一樣的,要以哪個國家為準?
就算以台灣為準好了,地球以台灣為中心。尖峰時段、離峰時段,又要依照誰的定義?
因為是國際級的網站,當然就不可能有這種 Local 當地的標準或分類。
3. 94M/40M 肯定是「平均值」。
SpeedTest 哪有可能知道用戶的租用速率是多少,封包裡面又沒這種資料,會載明該網路用戶使用的是多少速率,不是嗎。
一定是測試的結果,有低於 10M 的,也有破百的,全部去平均的。
接近 100M/40M,那不過是巧合而已。
再說 100M/40M 測出來的速度,難道就真的 接近 100M/40M,像我用光世代,連接中國大陸的測試點,那個速度.......

所以它去分幾M的,有什麼意義。租用的速率,又不等於測速出來的結果。
如同前面說的,全世界 ISP 太多了,每個都要分幾M 速率的,那它得派多少員工去調查,還得精通各國語言的.....
又網頁如果密密麻麻的,列表 幾M速率,平均多少,不是太亂了。沒必要做那麼細的評測報告。一目瞭然,才簡潔有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