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688 wrote:
100M/5M
下載100M..............上傳5M??!!
外國人聽到會笑到肚子痛吧.........
真的是另類臺灣奇蹟.....
肚子真的很痛.... :)
關於獲利,事實上只是ISP打算從哪邊賺錢。ISP如果都是往國外撈資料,peering的價格會被鎖得高高的,因為你自己網域內沒有 content,你只是資訊內容的消費者,就得乖乖付費。
經營模式不變,升速如果不提高集縮比,就必須對等的提高國際頻寬(或是peering頻寬)。這點如果去確認國際頻寬投資金額就可以知道有沒有 10妹 --> 20妹 囉。沒有的話,當然就落到"不保證頻寬"的除責條款裡面解釋。(相信也是大家不認同升速的其中一個疑慮)
至於上傳增加是不是只增加P2P的流量,當然有非常大可能會增加。但是相對的,增加上傳也等於是提供活絡使用者提供 content 的方便性,如果配合ISP或是相關業者的正確應用發展,甚至是多建立散客發展小種內容的平台(額外增加些些收入),那麼從長遠講,應該比較容易逐步改善島內沒 content 的問題。(當然,有人可能會覺得,也許大家的腦袋也都跟業者差不多僵化,畢竟相同社會文化~~~ 呵呵)
當然這所有的推論只是個人想法。但是還是想舉一個例子:到底是先有網路還是先有先有www? 應用服務沒有平台,怎麼可能出現百家爭鳴?更別說一百個創新應用能有幾個成為新的風潮了。
P.S.: flate rate 是原罪啊。
Leo Chiang wrote:
肚子真的很痛.......(恕刪)
不能同意您再多了,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篇文章:畸形的台灣網路環境
不用說國外的服務提供者了,就連國內一些想提供服務的業者,都被這問題搞的死的死,賠的賠。
在日本韓國或香港,服務提供者只需要連接到IX,就可以與各大業者進行交換。
在台灣,目前最大的IX就屬TWIX,但TWIX背後最大的經營者-中華電信,卻只願意拉2G頻寬進去。
相較其他業者(Sparq and TFN)都有30GB頻寬進入,且用戶數最多者又屬中華電信。
想當然若接入IX,那2G頻寬根本不夠用,只能被迫去跟中華電信拉昂貴的專線,造成成本重複投資。
看看日本已經邁入一般用戶200Mb的服務了,台灣還在20M/2M,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麼好。
影片會說話,睜眼說瞎話上來消毒最不可取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