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關於ping的回應值問題 - 請先閱讀正文

CHT查修伯 wrote:
從網路上搜尋得到的訊息,就自己閱讀文章之後的理解,量子傳
輸是要傳送物質,但目前只有光子實驗能驗證。而整體傳送的技
術裡面,還是脫離不了古典通訊,所以說量子傳輸還是受到光速
的限制。
不知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呢? 敬請不吝指教,謝謝!


您終於願意查證啦?

要不要查證一下ping值的問題呢? 這才是重點啊. 開頭有提示喔. 這個才是重點.




那張圖要說明的是, 雖然量子態變化是立即的, 但是單方無法確認糾結態是否已經已經被打破.
意思就是說是因為你的量測造成量子態塌陷還是另一端點完成量測造成的量子態塌陷.
以目前的科技, 實驗者需要一個古典通訊方式去傳遞是量測的訊息. (或說是因為操作需要而使用古典通訊通道)
當然, 研究的目的就包含要了解是否有可能突破這種限制.


另外, 量子資訊傳輸並不會牽扯到實際的能量或質量的傳送.
傳遞的只有量子態. "Beam me up" 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irs wrote:
仍然是錯的.
因為我手上還有手錶. 即便睡著了, 仍然能確切的知道經過多少時間.

這只是因為人的手錶並沒有跟人一起睡著,當然,這種狀況下等於
手錶並沒有跟人一起經歷光速旅行的時間膨脹。

設定給A裝置的時間對於光速旅行中的人是不代表相同意義的。

isamuplus wrote:
這只是因為人的手錶並沒有跟人一起睡著,當然,這種狀況下等於
手錶並沒有跟人一起經歷光速旅行的時間膨脹。

設定給A裝置的時間對於光速旅行中的人是不代表相同意義的。


錯, 再試試看.

如果手錶不經歷時間膨脹, 代表是的人(原時區間觀察者)也沒有經歷時間膨脹. 亦即旅行不存在.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irs wrote:
錯, 再試試看.
如果手錶不經歷時間膨脹, 代表是的人(原時區間觀察者)也沒有經歷時間膨脹. 亦即旅行不存在.

正確來說,你應該假設A裝置和B裝置的時間流逝相同,而真正經歷時間
膨脹的是你和你的手錶。

但在睡著的例子中,你的手錶並沒有睡著,所以時間流逝跟A裝置或B裝
置是相同的,而不是光速旅行例子中,跟你一起經歷時間膨脹的錶。

這個狀況下,你是參考了一個在B裝置旁的手錶,而不是跟你一起旅行的
那隻手錶。

用數字來顯示的話。

假設你的旅行對於A裝置和B裝置都經歷5秒,而對於你自己而言是經歷1
秒,這表示你的1秒膨脹相當於A裝置和B裝置的5秒。

然後你設定在A裝置的時間假設是2秒。

對於你來說,這個2秒會收縮成0.4秒(單純假設膨脹是均勻的),或者反過
來說,是你的0.4秒膨脹成A裝置的2秒。

isamuplus wrote:
假設你的旅行對於A裝置和B裝置都經歷5秒,而對於你自己而言是經歷1
秒,這表示你的1秒膨脹相當於A裝置和B裝置的5秒。

然後你設定在A裝置的時間假設是2秒。

對於你來說,這個2秒會收縮成0.4秒(單純假設膨脹是均勻的),或者反過
來說,是你的0.4秒膨脹成A裝置的2秒。


這稍微像樣一點. (終於去看資料了嗎?)

假設在t時出發, 接受到的時間為t+1, 但是發送的時間為t+2
換句話說 就是原時區間的觀察者, 會觀察到, 訊息在發出之前就收到的現象.


另外, 您這個例子需要達到約光速的97.979796%. (要不要算看看?)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irs wrote:
這稍微像樣一點. (終於去看資料了嗎?)

假設在t時出發, 接受到的時間為t+1, 但是發送的時間為t+2
換句話說 就是原時區間的觀察者, 會觀察到, 訊息在發出之前就收到的現象.

這就是你的觀念中需要修正的地方,事實上不是觀察到訊息在發出
之前就收到的「現象」,而是觀察到「假象」。

因為是「手錶慢了」(移動導致時間膨脹,時間流逝比外界慢)

換個說法來解釋這個假象可能會更清楚。

有台電腦內的時鐘運作慢達5倍(時間膨脹的狀態)。

如果這台電腦要求A裝置在5秒鐘後發出一段訊息給B裝置,實
際上A裝置發出這段訊息的時間,是這台電腦認為才經過1秒鐘
的時候。

如果這台電腦在他認為經過3秒鐘的時候詢問B裝置,其實B裝
置是經過15秒鐘,所以B裝置回答:10秒鐘前收到訊息。

於是這台電腦會認為A裝置是在3秒鐘前接到要求,而B裝置是
在10秒鐘前收到訊息,所以A裝置提前7秒鐘預知訊息!

這就叫「假象」,因為真相是,訊息並非在這台電腦所認為的時
間點發出,也並非在這台電腦所認為的時間點接收。

旅客越過國際換日線之後,也可能會觀察到自己從今天中午回到
昨天晚上的「現象」,但實際上只是時區不同造成的「假象」…
isamuplus wrote:
這就是你的觀念中需要修正的地方,事實上不是觀察到訊息在發出
之前就收到的「現象」,而是觀察到「假象」。

因為是「手錶慢了」(移動導致時間膨脹,時間流逝比外界慢)

換個說法來解釋這個假象可能會更清楚。

有台電腦內的時鐘運作慢達5倍(時間膨脹的狀態)。

如果這台電腦要求A裝置在5秒鐘後發出一段訊息給B裝置,實
際上A裝置發出這段訊息的時間,是這台電腦認為才經過1秒鐘
的時候。

如果這台電腦在他認為經過3秒鐘的時候詢問B裝置,其實B裝
置是經過15秒鐘,所以B裝置回答:10秒鐘前收到訊息。

於是這台電腦會認為A裝置是在3秒鐘前接到要求,而B裝置是
在10秒鐘前收到訊息,所以A裝置提前7秒鐘預知訊息!

這就叫「假象」,因為真相是,訊息並非在這台電腦所認為的時
間點發出,也並非在這台電腦所認為的時間點接收。

旅客越過國際換日線之後,也可能會觀察到自己從今天中午回到
昨天晚上的「現象」,但實際上只是時區不同造成的「假象」…


錯錯錯!!!

這個錯誤更嚴重.

用慣性參考系統去解釋原時區間的時間, 表示你的參考不是原時區間. 亦即旅行不存在.

如果時間膨脹的現象是"假象", 表示的是, 你可以推翻整個相對論.
(亦即, 存在絕對的參考座標系統, 直接推翻相對論)


(這個差異可以用羅倫茲轉換計算出來. 事實上, 初次推導羅倫茲轉換時就是用類似這樣的概念)


要不要算看看啊? (例: 一觀察者以高速旅行, 使得時間膨脹率約為三倍, 此時旅行者的速度為?)


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 這與國際換日線毫無關係.
簡單的把計時裝置改成碼表, 就可以避免這種謬誤.
(而且通過國際換日線只是更改日期, 並不會從中午變成晚上. )

hxxX54yPZ5HH5VHP\hmpX5gTPh99X5J4Ph00X5YBPjjhexX5exHPDX52JP555554P5ZZ5rr
irs wrote:
您終於願意查證啦? ...(恕刪)

算了! ping值的問題,見仁見智吧!
有人覺得幾十個ms對網路影響很大,但通訊協定技術或多或少能夠彌補RTT多幾十個ms的缺憾。
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因為CableModem的關係,才會讓一些用戶出現心理作用,而產生他們的網路
因回應值變大的關係而變慢變遲鈍這樣的認知。
試問irs大,如果在不壅塞的情況下ping echo reply time =200ms,WindowSize也固定64k
好了,但兩端點之間能夠Multi-Session,這樣還能計算出網路最大傳輸速率嗎?

CHT查修伯 wrote:
有人覺得幾十個ms對網路影響很大,但通訊協定技術或多或少能夠彌補RTT多幾十個ms的缺憾。
我認為最主要還是因為CableModem的關係,才會讓一些用戶出現心理作用,而產生他們的網路
因回應值變大的關係而變慢變遲鈍這樣的認知。


又扯CableModem、心理作用....
在您身上真的看不到台灣網路環境的未來
永遠只想在原地踱步嘛!!


(下面請恕我複製貼上)
您還是一直迴避問題的核心
今天我的線路與ISP都是中華的,我認為回應時間偏高
以用戶的立場,真的不應該打電話報修嗎?
(我不管是不是路由的問題,或者是不是查修班能力所及,那是客服或查修人員該去判斷的)
請您回答..
btking55 wrote:
CableModem、心理作用....
在您身上真的看不到台灣網路環境的未來
永遠只想在原地踱步嘛!!

試問FTTH是否優於VDSL供裝?





如果是

而ping值FTTH<<<<<VDSL

故可以推論ping值越小網路越好越順,而絕對不是心理作用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