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100M算什麼, 中華電信也要出1Gbps!!

謝謝大大啊
原來網路的用途有這麼的大
因為我只是用用它來看看網頁所以都沒有什麼感覺
聽你一解解釋就了解了
issac.huang wrote:
10月底剛從kbro換回中華
才知道原來免空可以跑那麼快
從150~250KB/sec→1~4M/sec

基本上Seednet還好...至少不鎖P2P免空之類的(雖說免空表現不一)

但是TFN路由就很慘了,光明正大的鎖,一般使用者隨便測都可以感受到極大的差距

鎖東鎖西....鎖越多只會越多人不想用....惡性循環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092586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96&t=1157223

大概只能賺中華只有ADSL到(1M/64k,2M/128k這種很慘的)或光世代只有4M/768k的使用者.....

說便宜是有便宜到哪裡去.....60M/5M 889,可是必需搭配99數位電視

本優惠方案限新用戶申請,用戶需同時申裝「有線電視」與「寬頻上網」與「數位電視」三項服務
按這裡檢視網頁

舊用戶表示:不離不棄,被當____

有些人根本不裝第四台好嗎....................

而且中華的價格至少舊用戶續約和新申辦價格完全一樣...kbro就不一樣了...優惠都是新申裝才有的

你真的以為很多人吃飽沒事幹整天來拆拆裝裝嗎?

還有對於CableModem收保證金(NT$1000)這回事我很不認同,中華有給你收數據機保證金這回事嗎?

再來,每次只要變更新速率,例如這次的50M/3M=>60M/5M以及之前的20M/2M=>24M/3M

都不會自動幫使用者做調整,好像沒反應就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而且費率也不會自動調整為新費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37020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500813#32797065
肉豬底迪 wrote:
dhtrao wrote:
您是說50M跟60M的錢一樣?? 那已經申請50M的人,會主動升速為60M嗎?還是要去申請才有?

依據客服跟小弟所說的
這幾天會有專員主動連絡
詢問是否要升速到 60M

但是要重新綁約 2 yr...

不然就是要繼續走現有的 50M 直到合約到期
- 意思就是不換新約就繼續付 60M 的$$, 但是只能使用 50M

該考慮違約跳槽了~~
不然已簽約的客戶碰到 Kbro 不定時 marketing 促銷不就一天到晚陪它換新約重綁兩年??


速率變更之後不就表示原速率已不存在,不管合約狀況是如何,本該就為使用者變更為新速率,怎可要求重新續約?

kbro網站上的價錢毫無參考價值,價格透明度一直很差,寫出實際價格是會死嗎?
按這裡檢視網頁

中華電信在2011/6/22之後牌價=實際價格,各速率總共要多少清清楚楚

而kbro是要用戶猜來猜去嗎?像是60M/5M單裝網路要多少?網站上根本查不到,那麼這個網站的意義是?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7&t=2370203&p=4#30975402
pettter wrote:
不要說綁約,連老客戶問價錢...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這就是凱擘很妙的地方.....

這就是所謂的cable領頭羊?...
billese10 wrote:
2016年網路超越南韓...除非你是中華總裁從明年開始向飛毛腿努力才有可能





韓國電信KT 100M/100M全韓各地無縫式全部可以安裝
http://www.skt100m.com/KT/100M.html

http://www-mura.ist.osaka-u.ac.jp/ondm2010/pdf/ws2-2.pdf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lulumi280 wrote:
台灣其他的ISP 連國外也都需要付這些國際業者費用, 每Mbps 都是數十美金起跳的


不管ISP互連或國外互連都是對稱式的,
一般user的集縮比也沒有必要要求到專線的集縮比,
只開放用戶端對稱式迴路,不必提高ISP互連或國際互連的速度吧。

啄木鳥 wrote:
其實對ISP來說,內部設備都是對稱式的,所以只要光纖到府的線路
加大UPLOAD是不會增加什麼成本的。
但會影到到企業用戶市場的收入,
平價的雙向對稱的網路,是不想做而已。
這部份不需要多投資,只要政府能叫中華電信開放,我想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有為政府"了。


我搞不懂為何要中華電信開放"光纖到府"的線路?
中華的"FTTH"並非是公營時代用納稅人錢牽的,
而是四大固網業者都可以做的,
但目前看到很多新建案都是跟中華電信在合作(EX:遠雄、中華自己的光世代...),
既有建築物也有但速度真的慢很多,
這部分我不懂憑甚麼要中華開放給其他固網業者??
但其他幾大固網業者在幹嘛??
假如整棟大樓住戶都願意你可以打電話去跟其他三家說"我就是不要中華請你們幫我們大樓拉光纖"
看他們願不願意?

至於ADSL的最後一哩的"銅絞線"是否開放倒是可以討論,
只是開放後其他固網業者願意一起出錢、出人維護嗎?
但目前看來其他業者只想用卻不想維護...
哪怎麼辦?大家都丟給政府?
假如要中華維護付點月租費是合理的吧~

不要每次講到FTTH較無厘頭的砲都是中華不開放、絆腳石,
它的速度是慢了很多,但至少有在做,
請問當初發了很多股條吸收投資人資金的其他固網三雄哩??
只要有一家可以在都會區(台北就好)做出一點規模,
我不相信中華不會加快速度,
可惜其他三家都只想坐享其成...

我個人是對於明年的100M/100M還是有期待的啦,
只要價錢不要嚇死人,(1500以下可接受)
且我家可以裝的話(目前可以裝100M/10M)我還滿想裝的,
至於1G應該還有得等...不奢望

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做得不是去拆了中華電信,
拆了也只是變成財團的金雞母...
而是應該強制立法或整併另外三家,
至少讓一家可以跟中華抗衡!!
但這三個候選人都只會嘴砲...
lulumi280 wrote:
台灣其他的ISP 連國外也都需要付這些國際業者 費用, 每Mbps 都是數十美金起跳的 另外妳覺得妳的頻寬品質跟放在IDC或是專線的 連線品質是否一樣 雖說設備成本是一至,但IDC頻寬 1Mbps 牌價 可是好幾千塊甚至上萬塊錢,你的10M 才 1000 塊錢不到 妳覺得呢?

補充一下
數十美金不是十幾美金喔,10到99都是
五六七十都有,要看啦,太便宜沒好貨

IDC的頻寬"規格"跟家用差很多是真的,千萬要相信
對於明年的100M/100M還是有期待+1 只要家用經濟型100M/100M的價格定位在合理範圍、100M/10M能夠更普及、FTTH光纖到府設備建置完成,我也很想安裝,相信家人使用後自然會著迷於新的網路應用需求,也更有利於推廣HD數位頻道,不必再被粗製濫造的第四台政論&綜藝節目綁架

啄木鳥 wrote:只開放用戶端對稱式迴路


簡單的說, 你要的 content 在哪裡? 你所屬的ISP 可不可以自給自足
不行就得與其他ISP聯網, 與其他ISP 聯網就得付錢. 國內網路環境不管是 Hinet 去連其他ISP 或是其他ISP連hinet ,其他ISP 都要付錢給 Hinet. 國外content 更是如此, ppstream, 風行網、伊莉影音、www.yahoo.com、這些東西都在國外、大陸,妳要聯這些網站妳的ISP就得付國際業者錢.都是錢啦...
upload 頻寬是提供服務的,用戶端upload不會開放太大的頻寬的

qtairo wrote:
商請哩..就是中華電...(恕刪)


當然是商請!

雖然枱面上交通部持有中華電30%+的股權,但是你真以為中華電的董座是交通部就可以單獨決定和叫得動的?

derliang wrote:
其實我也不懂為什麼要...(恕刪)


看了你們的言論我就感慨了...
台灣快被種花和嗯吸吸搞到快跟國外網路環境脫鉤了嗎...

跟你介紹 有種東西叫做雲端
你安裝雲端軟體的客戶端 其他的東西都在軟體廠商的的伺服器中
需要用你的網路去做獲得和回傳資料的動作
這樣做的用意是 安裝在你電腦中的雲端軟體不會占太多的硬碟空間
但相對的 網路的上下行速率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絕對發展不起來
所以台灣的雲端一點起色都沒有

我目前只看過趨勢的防毒有雲端版...不過有多少人用我完全存疑
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 因為只有放氣~♪

從小生長在瘋人院 wrote:
看了你們的言論我就感慨了...(恕刪)


其實我也很感慨,感慨的是您也看不懂別人的反諷,就急著去"教育"別人。
雲端小弟不敢說懂多少,但也還知道一點,您也許可以搜尋一下我之前的文章。
雲端是個老東西了,概念存在了幾十年,直到google的那幾篇重要論文提出後,才又炒熱了起來。
其實雲端也沒有什麼好提的,不用隨之起舞,有好的應用才是王道。

我寫那篇回應的目的是要讓別人知道,不要只以自己的需求當作是評斷他人的標準。
良好的網路建設才能讓大家各取所需,有的人想要高速,但有的人想要的只是經濟實惠。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