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為何台灣最大的網路交換中心竟然沒有異地備援的基本概念?

謝謝大家的指教!我其實已了解,或許我的問法不太對,讓大家誤解真不好意思!誠如有朋友說是成本問題,那,好吧,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只能自求多福了...

power_dolls wrote:
還是放到火星好了


美國從911恐怖攻擊之後, 很多大公司就買貨櫃式機房來作 DR(災害回復) center, 可以自由地把資料安全帶到下一個有高速網路的地方做連網.

同樣的概念, 只要生產一台公理號(瓦力坐過的那一台)來做異地備援就行了.

Pachinko wrote:


例子舉得真好...

話說地球毀了
話說地球毀了我當然用不到網路了,沒想到您還可以想到那時候,真乃神人也...
mikewu wrote:


美國從911恐怖攻擊之後, 很多大.....恕刪
不行喔,您都沒在看,下一個有高速網路的星球不但還沒找到,找到要建線路會很貴很麻煩喔,成本要無上限才可以...
中華網路的骨幹還在 就是少了一個點
中斷的都是跟 是方租借 資訊設備 的 公司行號 及 網路業者 的服務
是方的 server 沒有受損

是UPS 不斷電系統 造成的火災 所以要檢查電力配置
檢查電力配置 就要斷電
火災要鑑識起火原因 所以需要關閉電源
台電的市電 都要斷電 因為要檢查配電 及 鑑識火場
發電機 有 但是不能開因為要檢查配電 及 鑑識火場
蓄電池 有 但是不能開因為要檢查配電 及 鑑識火場

所以各個公司行號 及 網路業者 在是方的 server 服務因為斷電都暫停
並不是網路斷掉
是 連不到 server 提供服務

所以說要 備援 就要業者的 "服務" 有沒有備援囉
相信各業者的 server 一定是有其他地方也有server提供"服務"的
只是"服務" 要改 C端的位置 R 端也要改
所以改起來不是這麼的迅速
而且其他點的 因距離 頻寬的 容忍量本來就有在負載
在移到另一個 地方 負載更大 速度就慢了

就等火場快點 鑑識完成 電力配置檢查沒問題
台電在提供電力 服務就可以起來了
至於使用者受損的權益 看業者 是怎麼提供相關的使用者權益維護的措施囉

sjl6153 wrote:
話說地球毀了我當然用不到網路了,沒想到您還可以想到那時候,真乃神人也...


會舉到那麼極端的例子,是要跟你說明你糾結著的"異地備援",這四個字是可以,而且會被無限上綱的

另外一個就是在這邊不斷跟你解釋的網友,是想要讓你了解,事情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子


畢竟因果關係與各廠商間的身分,都是有所區別的

例如ISP是負責讓大家有網路可以用的
而IDC是負責開闢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大家可以放主機,並確保主機可以被大家用網路連線的
ICP則是負責讓大家存取到放在他主機內的資料的

這個關係是層層相扣的,這就是網路的構成啊....

那是方的身分呢?
他是ISP(TPIX),也是IDC,
在IDC的身分上,他有改進的空間,因為是方因為其他公司的原因,讓IDC停電了,裡面的機器因為沒電變磚了
但他在ISP的身分上則沒有問題,因為他在其他地方也有備援線路可用(內湖的另外兩棟,還有高雄機房...etc)

那其他的民營固網ISP呢?
他們需要多跟其他的網路在不同的地方進行接入,才不會因為單點網路斷線造成聯外中斷

那麼負責內容的ICP呢?
他們應該要在不同的IDC機房放置備援設備,避免因為IDC失效,導致無法提供內容的服務

這些都是要砸錢的,而且還是不少錢
就端看企業主願不願意砸這筆錢做這些事情了

sjl6153 wrote:
不行喔,您都沒在看,...(恕刪)


一開始就已經提到,

轉移須要業主能配合,而且作業繁雜,大多數業主要是只介接到出事機房,轉移也沒多大的意義
這次的事件對於是方來說,只要能復電重新上線,就能解決對外的問題,轉移機房應是最後的打算,

是方只是一個籃子,不能怪罪於是方,而是要探討其他業主為何不找第二個籃子放,
說穿了,就是成本問題,這次中華電信影響不大,因為他有另一個籃子而已...

power_dolls wrote:
如果今天台固、威寶等ISP不只有跟TPIX,而還有跟其他的IX有界接線路的話,今天即使在麗源大樓的TPIX毀了,他們的網路應該還有某些程度是可以通的吧(路由轉一下就好,甚至高階設備調路由是全自動的),但如果今天那幾間ISP只對TPIX做界接,在今天TPIX沒電的狀態下,他們的的網路GG也是很正常的吧?
那為何不多接幾個IX? 成本問題。

再來說說ICP好了
今天你一台Server的硬碟,如果壞掉的話,資料就沒了,為了降低風險,所以你多買幾顆硬碟做RAID
今天你的Server如果壞掉了,別人會沒辦法連線到你的網站,所以你多買了一台Server做cluster
今天你的網路設備如果壞了,別人一樣沒辦法連到你的網站,所以你又多買了一整組網路設備當備援
今天你的機房如果沒電了,你在同一個機房裡面的主機通通不能用,所以你需要在另外一間機房放一樣的東西當備援
今天如果哥吉拉進犯台北市,把台北夷為平地,你在台北市內的所有設備全毀了,別人沒辦法連到你的網站,所以你必須要在高雄的機房放一組一樣的設備當備援
今天如果從外太空掉了顆隕石把台灣填平了,你在台灣的設備全在海裡面,別人沒辦法連到你的網站,你需要在美國的機房放一組一樣的東西當備援
備援做不完的,試問你的資料有多重要? 要到哪一種等級的備援呢? 取決在哪裡?

正是取決於你有多少錢。


Power_dolls網友說的十分正確,看來應該也是巷子內的。

大家都知道,錢絕對是不夠用的,尤其是在公司營運中。
但其實在資訊方面的投資,以及要做到何種等級的備援,事實上是有方法論可循的!
只是端看公司的高階主管是否重視資訊系統而定。

若是公司有導過ISMS (ISO 27001, BS 17799)認證的話,其實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要去避免「不可承受的風險」。
怎麼去界定何種風險不可承受?資訊資產清冊就很重要了!
這份清冊從人力、設備(包含網路、硬體、軟體、電力、冷卻系統等等)與資訊系統有關的,都應列入範圍內討論,所以機房的冷氣、備援的電力也都應該在這份清冊中。
資訊資產清冊建立後,再套上可用性、資料機敏性以及列出風險發生之機率後,就可以知道那些項目對公司來說是「必須」保護的,自然也就能比較清楚界定出必須要花錢的項目或是可以暫緩的項目。

都已經有這樣方法論,為何國內資訊相關的事件仍是層出不窮?
以ISP及ICP的角度來看,若有導入類似的制度,怎會不知道風險在那?又怎會沒有BCP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提供緊急應變?

以個人的工作經驗來看,一方面是政府在法令方面的不作為、不周延。在美國,銀行業有沙賓法案(SOX);醫療業有HIPPA,零售線上金流業則有PCI等等的法令規範。
另一方面就是華人企業的老闆,普遍有將本求利、便宜行事的心態。
以上兩個要素結合起來,就成為了造成這些資訊相關事件的元兇!
倘若法令有要求,並對違規企業課以重罰,老闆才會相對認真去看待這些資訊方面的政策。
為了達成法令的規範,企業才會願意拿出資金投資在這些服務及設備上。不然的話,只要寫套軟體,放在co-location center的主機上就能賺錢,為何老闆會同意花錢在建立異地備援的機房,無論是資料備份或是真正熱備援的機房?
企業願意拿出錢來買更高的服務水準(SLA),ISP才會願意花錢去做網路交換中心的備援。

這樣才會是正向的循環,而不是大家來賭誰的人品好,誰能幫老闆省最多錢。
非必取而不出眾,非全勝而不交兵,緣是萬舉萬當,一戰而定!

異地備援大部分指資料,網路上可以說成備援線路。

是方是海纜交換中心(TPCX)聚集了亞太地區的主要海纜系統,所以只要是路由指向是方的都會卡住。

緊急處理就是要出台灣的,把路由導向其他ISP紓解,這也造成網路緩換壅塞的主因(這點也是他ISP要改善的)。

我舉例 台灣固網 在台灣是有雙路由的除了一類電信可以自己舖(成本高),也可以用替代線路來做到雙路由。

用資訊安全來說 電力的確要有備援電力 設備也要做到HA 舉我自己的例子 產線24時不可斷 所以當全公司斷電(電力檢修)就會採用柴油供電的發電機UPS只是讓妳在中間切換不斷電。

是方我個人認為沒有電力備援這說不過去SLA的求償也許就超過建置備援電力的成本。

已是資料交換中心,備援電力或HA基本上這樣的資料規模不是成本考量說得過去的。

當然這次的導火線不是是方 但他也因該 提供電力給他自己的樓層使用。

我沒有寫得非常仔細,但有點經驗的應該可以知道我說什麼

以上是我的經驗跟拙見
討論的很熱烈 , 但重點就是 數位通 和 是方 的工作 sop 有問題 ....
導致了長時間的 斷線 .... 就是 人的問題 .... ;;; 找一堆 碩博士 屁用都沒用 .....

Fredttn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