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到每次要拿中華電網路費出來鞭時候
都會順便把
"國營事業"
"拿納稅人的錢建設"
"最後一哩"
等等問題一起拿來鞭
希望給大家一些最正確的資訊~不要再人云亦云
先談關於"最後一哩"
(以下資料來源是12月初中華電總經理 張曉東
上電視接受"老謝"(那個有名的投資顧問)專訪提到的)
基本上老謝就是做球給張曉東總經理踢
老謝問總經理為什麼中華電坐擁國家資源建設
卻不開放最後一哩讓同業公平競爭
總經理回答, 中華電早在民營化規劃時期
政府就已經決定把最後一哩的產權"價轉"(他用了一個專有名詞~不是很確定)
給中華電信
簡單說~就是政府當時已經把最後一哩的建設賣給中華電信了!
然後以股票的方式換回數百億新台幣到官股
當然乍聽之下~這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把戲
但是只要章程合法~就具有法律意義
一旦民營化開始後, 這些資產就歸公司所有(不再是政府所有)
更不要說現在交通部持股早就低於50%了
所以一直喊"拿納稅人的錢建設"的朋友們
其實你的錢都回流~然後去蓋蚊子館了

台灣的第一類電信業這麼多
會叫的一堆~做事的沒半家
最後一哩的真正價值是在外鋪設的銅線(挖馬路鋪線的成本~地權)
至於機房設備~汰換率較高
除了中華電以外的一類業者幾乎不鋪線
然後這些一類業者租別人的線路~還可以翻臉說太貴不付錢~吃相能看?

撇開銅線系統
光纖系統就更不知道為啥也把中華電拿出來鞭了(躺著也中槍

其他節目裡總經理對公司經營的方針提出看法
1.獲利為目標~對投資人負責
2.執行國家重大電信政策
3.保障員工權益
我認為其中1, 3點跟現行一般民營公司已經無異
第2點是官股為最大股東的包袱
順便補充我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台灣人還很不習慣民營化公司的轉換過程~
中油, 中華電最常被批是因為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中鋼~中船好像就比較沒事了~與日常生活較遠
台糖~台肥~郵局~可能經營的比較好~不常出事

還有國(公)營轉民營的公司也都還沒確立好自己的市場及社會定位
另外這些公司的員工也都是經過國考洗禮的
所以對福利的要求也與一般公司有落差
這也是經營團隊應該注重的(套句版上常回的話~有本事你去考阿!

費用
這幾天的話題都在說降價
我認為與其降價~不如提升頻寬
中華電絕對想降價
但是NCC一直不給降
試想~以中華電的市占率
降20%~其他業者絕對被打趴
NCC與所有電信業者的利益糾葛~真是比藍色珠珠網還噁心
(如果是電視業者~噁心都不足以形容了

所以重點是~比別人貴就算了
為什麼頻寬&品質輸鄰國這麼多
這也是網友們應該齊心關注的地方
每個單位都也自己的利益衝突
就像消基會昨天公布的數據
他說業者應該有良知~降價(良知??

可是後面那句話沒說
政府不給降
消基會也是要炒新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