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63912002 wrote:
網路線品質有差我去1...(恕刪)
單股多股軟硬不一樣是正常
嫌線太軟可以用兩件式插頭,一件式的線太軟要對很久

話說3m CAT6 2M短跳線也只要180,何必去買一條99的爛線
線跟接頭的好壞拿測線器一試就知道了,不過要試到那種程度的一台都要上萬啊
pocoGT wrote:
話說3m CAT6 2M短跳線也只要180,何必去買一條99的爛線
線跟接頭的好壞拿測線器一試就知道了,不過要試到那種程度的一台都要上萬啊
真的要量測網路線的好壞,入門版跟專業版的儀器差很大唷
入門版的只是看你八條線有沒有互通,可是不會你有沒有
"對絞"的是同一個訊號.....
專業版的,通常要動用阻抗分析儀跟時域反射器來分析
整條網路線的阻抗特性,都不是便宜的機器...都要七位數
簡單說明一下網路線的基本概念
目前常見的網路線 Cat 3,4,5,6,7 都是8P8C
也就是線頭上有八個"針/pin",也接著八條"線/core"
若是電話線通常是6P4C
在以往100/10 M的年代,通常只會用到4條線也就是網路線裡面的
綠色跟橘色,分佈在 1,2,3,6這四條
也許回有大大問,那4跟5為何會跳過呢?? 說真的我也不清楚
曾經跟公司裡的前輩討論過,認為也許是為了相容電話線的
就是一個網路線接頭裡面保留兩線給電話用,
這四條線包含了 TX+/TX- 跟RX+/RX-
所以看似全雙工的ethernet在更底層是透過"雙"單工來實現的
既然有TX 跟RX 就好了,那為何要分+/-呢??
其實是為了要做"差動",顧名思義就是以兩條線的電位差做為判斷位準的依據
舉個例子一般TTL的邏輯位準0V是low 跟 5V 是high
今天我在一條線上跑TTL訊號,要是遇到雜訊或是突波,有可能讓應該是0V的地方
變成接近5V 而造成誤判
差動的意思就是把一個訊號直接反向一份放在另外一條線上
0 V就是0V ,但5V的話就會搭配成-5V ,一次用兩條線,接收端只看兩線的電位差
線路中無論受到啥干擾,兩條線都受到相同的"待遇"無論電壓加減都是一起
都不會影響接收端的判讀
這就是為何網路線裡面要"絞"的原因,因為同一對差動訊號要夠緊密,才能夠"同步"
接受外界的干擾,而這干擾最後是會被排除掉的
而網路線裡面,有四種顏色的線,橘綠藍棕,各色有一條純色跟混白邊的
同一個顏色就是給同一對差動電路,純色給+,滾白邊的給-
所以比較好的扁平網路線,仔細看,還是有絞唷....
最近比較常見的Gigabit的網路,就跳脫了固定的TX/RX的腳位
但還是沿用差動訊號的原理,變成四對"全雙工"的訊號線
也還是沿用EIA568A/B的腳位定義
1橘白/2橘
3綠白/6綠
4藍白/5藍
7棕白/8棕
以上是EIA568B(我比較常用的),EIA568就只是把橘跟綠對掉而已
通常網路線兩頭都會是相同的 EIA568A或是B
若是一頭A另一頭B就是俗稱的跳線
說穿了就是以往HUB端的TX/RX 跟網卡端的TX/RX的腳位是相反的
所以一般的線可以直通,但是若是HUB要串接獲是兩台PC要對連
就會發生TX打TX ,RX打RX的奘況,所以才會有"跳線"的需求
不過現在的網卡跟HUB都可以"自動"跟連線對象去"喬"TX/RX的腳位
所以是不是跳線已經沒這麼重要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