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未上市科技mobile01搶先報]Wi-Fi over copper technology把電話線當AP的天線延長線


toto_chang wrote:
您好,是未上市的科技,市場定位是當作networking accessory,當然越便宜越好,估計幾百元一個吧,以台廠的競價能力,大量生產後會更低

請問有預計何時要上市嗎?
如果價錢真得能達到幾百元一個,那應該是滿有競爭力的…
至少比POWER-LINE要好得多,不是嗎?
其實應用的方式不太一樣,Wi-Fi over copper是把Wireless延伸coverage,power line是用電源線轉送802.3的packet,當然如果你把Powerline 的homeplug加AP看起來是很像啦,但成本不便宜(應該說,貴多了!!)且performance比較差就是了,應該4Q可以看到hotel的demo site
Frisk1025 wrote:


toto_chang wrote:
您好,是未上市的科技,市場定位是當作networking accessory,當然越便宜越好,估計幾百元一個吧,以台廠的競價能力,大量生產後會更低

請問有預計何時要上市嗎?
如果價錢真得能達到幾百元一個,那應該是滿有競爭力的…
至少比POWER-LINE要好得多,不是嗎?
剛逛到這邊, 馬上註冊發個文........^_^"

這東西的原理我猜大概是這樣:

因為 WIFI 是半雙工設備, 故此 XTN 產品它平常工作於接收狀態, 接收電路的部分是將所接收到的 ISM Band 的頻率 2400MHz~2483MHz 與約 2370MHz 的本地震盪(假設此設備差頻後的低頻段是 30MHz~113 MHz), 以差頻的方式降頻到 30MHz~113MHz 的頻段後, 在銅線中傳送, 在此銅線佈線區域範圍內的其他 XTN 設備一但偵測到銅線中屬於 30MHz~113MHz 的信號, 便啟動切換昇頻發送電路, 以同一頻率的 OSC MIX 差頻回復到 2400MHz~2483MHz 的 ISM 頻段發送出去, 整個電路可以用相當簡單的升降頻類比電路來達成, 不需要任何信號格式或封包的轉換與暫存, 材料成本可以壓得非常低..

倘若工作原理真是如此, 至少就會有三個缺點:

1.假設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 裡頭包含兩個 XTN 設備, 分別為 A 與 B, 若 A 或 B 所發送的 ISM Band 可以讓對方收到, 那麼就會有回授問題, 譬如剛開始 A 與 B 都工作在接收狀態, 一但 A 方接收到某個 ISM 頻道的信號(不一定是 AP), 就會使 A 在 Tel-line 送出 30Mc~113Mc 的信號, 而 B 檢測到, 隨即轉發送出 ISM Band 的該信號, 因距離或其他因素, 使 B 的 ISM Band 信號被 A 收到, 那麼此系統就 Latch-up 住, A 永遠維持在接收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持續往 TEL-LINE 送信號, B 永遠維持在發送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 直到將系統斷電或切斷 Tel-line 或遮蔽 B 回授到 A 的 RF 信號 (ISM Band); 同樣地若 Tel-line 裡有 30MHz~113MHz 的信號串擾進來, 因距離不同的時間延遲關係, 也極有可能導致 Latch-up 的情況發生..

2. 在此 XTN 的系統涵蓋範圍內, 任何工作頻帶內的信號都會被延伸範圍, 譬如 A 區有用 ISM Band 的其它設備, 此信號將透過 XTN 完整無缺地複製到所有涵蓋區, 假若頻道相同, 等於延伸了干擾範圍; 同理, 若 Tel-line 因附近有電台或有線電視 Cable 信號洩漏的關係感應進入 30MHz~113MHz 的信號, 此信號將被 XTN 昇頻發送出來形成干擾信號, 而且是全區都受到干擾..

3. 假設有三組這樣的設備ABC, A 與 B 都可收到某一 AP 的信號, A 與 B 同時轉發送低頻信號到 Tel-line, 因為 A 與 B 的 OSC 相位不可能完全同步, 故在 C 所接收的信號就會有拍差干擾, 這將導致 C 所轉發出的 ISM Band 信號是被干擾的信號, 對以 OFDM&QAM 為調變模式的 802.11G , 將嚴重影響它的工作..
在這我假定XTN A 為master XTN B 為slave

其實你指的問題1跟3我很簡單的說,這是陷入Repeater應用的迷思,repeater是用電波去延伸AP的coverage,所以每個repeater跟下一個repeater(或原來master AP)的電波要互相涵蓋,但XTN是用copper去extend,除了Master XTN (XTN A)一定要在 AP最近的地方,其他的跟本就不需要在原有AP的coverage之下,所以每個client端的XTN的涵蓋網是各自獨立的,在lab裡或許可以很容易duplicate你說的coverage overlap 造成looping這種狀況,但是looping的狀況在實際應用上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正確來說是於不應該有的狀況,簡單一句話,當你coverage很好時,就不需要放個XTN來"增加"coverage,或說跟本是"干擾"原有AP的Coverage造成looping呀!!你所指的A, B looping或A+B+C 在repeater應用上的考量是有道理的,但XTN運作的模式跟repeater完全不一樣,雖然他們都有天線,但意義是大大不同的喔!!


再來Wi-FI不要說有沒有XTN,無線網路的環境本來就是充滿干擾,就算沒有其他的發射源,AP自己反射波造成multi path等等等的因素本來就是存在的,你看本文的實驗就是在一個充滿干擾源的環境完成,在沒有XTN的狀況也只能跑到1.47M,上了XTN卻可以到16M!!為什麼?我們自己所用的AP本來就是在使用的無線網路環境最大的發射源,其他較弱的訊號本來就無時無刻在干擾你的傳輸,所以結果就是,"1.47M",就算是XTN誠然如你所說的會把其他的訊號轉送,這也不是XTN的問題,XTN只是很真實的反應你所處的wireless coverage的狀況,況且,你忽略了一點重要的是,為什麼在這實驗加了XTN後傳輸反而變好了,因為相較於其他干擾源,XTN架構的涵蓋網電波網相對是最強的,Client端的電腦收到XTN轉送過來的訊號如同把電腦搬到AP旁,這是沒有XTN的狀況下不可比擬的喔!!

另外您所說的干擾頻率不要說電話線,所以的線都可能會有干擾,Power line的Noise應該是比電話線更嚴重,這個講遠了,況且XTN用的頻帶是HomePAN跟VDSL本來就在跑的頻帶,如果XTN會受干擾,HomaPNA跟VDSL也會是一樣的,這不是XTN特有的問題,是這組電話線路本來就存在的限制,如果XTN不能用,也沒有其他可以跟XTN一樣便宜又有效的解決方式,要的話就去把雜訊解決,我不相信一條持續充滿雜訊的電話線只會影響到XTN的工作頻帶,ADSL應該也很差,電話應該也差到讓user狂call客戶專線,如果是偶發的小雜訊,網路機制自己是會cover回來的,不是嗎?

山賊 wrote:
剛逛到這邊, 馬上註冊發個文........^_^"

這東西的原理我猜大概是這樣:

因為 WIFI 是半雙工設備, 故此 XTN 產品它平常工作於接收狀態, 接收電路的部分是將所接收到的 ISM Band 的頻率 2400MHz~2483MHz 與約 2370MHz 的本地震盪(假設此設備差頻後的低頻段是 30MHz~113 MHz), 以差頻的方式降頻到 30MHz~113MHz 的頻段後, 在銅線中傳送, 在此銅線佈線區域範圍內的其他 XTN 設備一但偵測到銅線中屬於 30MHz~113MHz 的信號, 便啟動切換昇頻發送電路, 以同一頻率的 OSC MIX 差頻回復到 2400MHz~2483MHz 的 ISM 頻段發送出去, 整個電路可以用相當簡單的升降頻類比電路來達成, 不需要任何信號格式或封包的轉換與暫存, 材料成本可以壓得非常低..

倘若工作原理真是如此, 至少就會有三個缺點:

1.假設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 裡頭包含兩個 XTN 設備, 分別為 A 與 B, 若 A 或 B 所發送的 ISM Band 可以讓對方收到, 那麼就會有回授問題, 譬如剛開始 A 與 B 都工作在接收狀態, 一但 A 方接收到某個 ISM 頻道的信號(不一定是 AP), 就會使 A 在 Tel-line 送出 30Mc~113Mc 的信號, 而 B 檢測到, 隨即轉發送出 ISM Band 的該信號, 因距離或其他因素, 使 B 的 ISM Band 信號被 A 收到, 那麼此系統就 Latch-up 住, A 永遠維持在接收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持續往 TEL-LINE 送信號, B 永遠維持在發送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 直到將系統斷電或切斷 Tel-line 或遮蔽 B 回授到 A 的 RF 信號 (ISM Band); 同樣地若 Tel-line 裡有 30MHz~113MHz 的信號串擾進來, 因距離不同的時間延遲關係, 也極有可能導致 Latch-up 的情況發生..

2. 在此 XTN 的系統涵蓋範圍內, 任何工作頻帶內的信號都會被延伸範圍, 譬如 A 區有用 ISM Band 的其它設備, 此信號將透過 XTN 完整無缺地複製到所有涵蓋區, 假若頻道相同, 等於延伸了干擾範圍; 同理, 若 Tel-line 因附近有電台或有線電視 Cable 信號洩漏的關係感應進入 30MHz~113MHz 的信號, 此信號將被 XTN 昇頻發送出來形成干擾信號, 而且是全區都受到干擾..

3. 假設有三組這樣的設備ABC, A 與 B 都可收到某一 AP 的信號, A 與 B 同時轉發送低頻信號到 Tel-line, 因為 A 與 B 的 OSC 相位不可能完全同步, 故在 C 所接收的信號就會有拍差干擾, 這將導致 C 所轉發出的 ISM Band 信號是被干擾的信號, 對以 OFDM&QAM 為調變模式的 802.11G , 將嚴重影響它的工作..
目前我只是假設這產品的工作原理是如此, 倘若真是如此, 那麼前面所提列的狀況就不能完全排除, 不能期望使用者會以理想狀況下來使用產品, 事實上一般網卡在輸入信號低於某一準位後就會進入搜索模式, 但不代表此一準位足夠 "低", 對使用者而言, 碰上信號不夠強的機率, 高於完全沒信號的情況, 購買此產品的使用者很可能是期望能改善現有通訊不良的情況, 而不是解決 " 完全 " 沒訊號的問題..

除此之外, 假設此一產品是採用單一級降頻的方式, 也就是說直接降頻到 30Mc~113Mc, 那麼對假像頻率的拒斥能力相對低落, 舉個例:

假設某 AP 工作頻率 2400Mc 降頻後的頻率是 30Mc, 那麼除了前面所提的本地震盪頻率 2370Mc 可以與之混頻來加以變頻, 獲得 2400Mc - 2370Mc = 30Mc 的中頻外(降頻後), 2430Mc 的這組頻率也可以(2430Mc - 2400Mc = 30Mc), 但是因為 2430Mc 是屬於 ISM 可用頻帶 (AP工作頻帶), 換言之若環境中有另一組 AP 是工作於此頻率, 那麼就會造成同時有兩組 30Mc 信號出現而造成干擾混淆, 但是在原本的 AP 操作頻段卻是分開的, 故不能像一般工作於同一頻段的 AP 透過信號檢知來協調發送時段..

一般來說, 為應付假像頻率問題, 通常會採用二次變頻的方式, 以較高頻率的第 一中頻, 將假像頻率定在遠離工作頻帶外, 譬如第一中頻為 400Mc~483Mc, 第二中頻為 30Mc~113Mc, 如此對 2400Mc 來說, 其假像頻率就為 2400+400=2800Mc 與 2400-400=2000Mc, 如此就可以利用帶通濾波器只讓 2400Mc~2483Mc 的信號通過, 排除 2000Mc 與 2800Mc 的假像頻率干擾..

不知道此產品是否曾經在同一房間有數台 AP 在不同頻帶作業的情況下進行測試過嗎? 它對假像頻率干擾的拒斥能力如何? 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幾個假設性問題, 建議不妨作一下相關測試; 說實在的, 此一解決通訊不良的 ideal 是相當不錯的, 打破一般人思考的常規, 一般所想到的多半利用高功率放大器或加接高增益天線以強行 " 穿透 " 障礙; 有無考慮利用相同原理, 生產在 power-line 或TV-Cable 跑的產品? 它們的實用性, 應該較 tel-line 要來得高才是..

對了! 有空來 www.pczone.com.tw 的無線網路區 po 一下此一新產品, 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有興趣.......^_^
Hi 山賊兄,謝謝你的意見,因為小弟不能在公開版面講太多關於technology Kernal的原理,不過您所指出的意見在技術開發時是有被考慮到的,有興趣您想看看實物DEMO也很歡迎哦,post在Mobile01能吸引很多的User與如同你一樣有深厚wireless功力的技術人員及PM認真的去看這XTN跟意見交換真的是收獲很大,你可以想像有多少大公司的PM都在看mobile01嗎?我遇到很多喔!!

如果我有新的東西我會去pczone逛逛的,因為同樣的東西兩地po就很無趣了,遇到山賊兄請打個招呼吧^^

山賊 wrote:
剛逛到這邊, 馬上註冊發個文........^_^"



倘若工作原理真是如此, 至少就會有三個缺點:

1.假設建立一個這樣的系統, 裡頭包含兩個 XTN 設備, 分別為 A 與 B, 若 A 或 B 所發送的 ISM Band 可以讓對方收到, 那麼就會有回授問題, 譬如剛開始 A 與 B 都工作在接收狀態, 一但 A 方接收到某個 ISM 頻道的信號(不一定是 AP), 就會使 A 在 Tel-line 送出 30Mc~113Mc 的信號, 而 B 檢測到, 隨即轉發送出 ISM Band 的該信號, 因距離或其他因素, 使 B 的 ISM Band 信號被 A 收到, 那麼此系統就 Latch-up 住, A 永遠維持在接收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持續往 TEL-LINE 送信號, B 永遠維持在發送狀態(以 ISM Band 的角度看), 直到將系統斷電或切斷 Tel-line 或遮蔽 B 回授到 A 的 RF 信號 (ISM Band); 同樣地若 Tel-line 裡有 30MHz~113MHz 的信號串擾進來, 因距離不同的時間延遲關係, 也極有可能導致 Latch-up 的情況發生..



不簡單!! 能夠引起PCZONE山賊大大的興趣
稍微糾正一下 這樣子應該叫Dead lock,不是latch-up.
Latch-up 是屬於IC內部不良的行為, 常造成IC燒掉.
您是說 CMOS IC 因為在半導體製作結構上極其類似 SCR, 而當 gate 輸入高於電源電壓或低於地電壓而引起同 SCR 的動作(電晶體電流正回授而趨於飽和)一般, 電源與地之間導通成幾近短路狀態, 大電流通過而燒毀...

那個 XTN 就我的看法, 若如我所假設的動作原理, 且有高頻信號回授的關係, 又整體回授迴路的增益是正的, 就可能引起震盪; 以高頻信號的角度觀之, 因為迴路增益是正, 信號就如同 CMOS 的電流一般會不斷擴大而至飽和輸出, 所以我才把它以 latch up 來稱呼; Dead lock 的稱呼, 以我的看法, 似乎比較適用於橋接迴路的鎖死狀態, 封包不斷繞迴圈, 使迴路塞滿封包........嗯! 好像這樣的說法嘛也通, 因為都一樣...."回授".....@@"

不過我還是蠻讚賞這樣的點子, 以不同的思考角度, 簡單地解決穿牆問題, 這也是科學能有劃時代演進的最大動力, 好似愛因斯坦以簡單的光子觀念解開光電問題一般.........^_^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