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u601網卡的測試狀況...

感謝cheerx前輩一直以來的費神解惑 <(_ _)>

在下剛試裝了最新的ralink工具後,
新版裡雖然多了能記憶"加入連線設定"時的連線頻道功能,
但最後連線時,仍然跟舊版一樣,只連頻道號碼最小的那個:
http://www.mc.ntu.edu.tw/epaper/u601c.jpg

致於在下這裡是否是因u601嫌頻道11雜訊太強才故意捨棄...
大概也不容易測,畢竟在下的電腦跟室友的筆電硬體強度不同,
要跟室友借筆電灌ralink和接u601,以在同一台電腦上比較內建網卡和u601何者較強,
室友也會不太舒服,畢竟那要在別人電腦裡灌他用不著的東西,多少把別人的電腦變慢了一點.
從您抓的圖, 看起來 noise 真的很高. (noise=60%, signal=31%).

我很不喜歡看 % 這個東西, 因為每一個寫 driver 的人對 % 的定義好像都不一樣.

麻煩您點選一下右上方的 "dBm" 顯示, 然後再 snapshot 一張圖貼上來, 給我們看一下dBm的數值, 到底是不是 noise 的問題.

通訊品質的好壞, 並不是以訊號強度為判斷標準, 而應該是 S/N 比 (訊號雜訊比). 看來你那邊連 CH1 的雜訊都很強, 而 CH11 的雜訊更強, 導致驅動程式最後選擇了 CH1.

雖說在不同的PC硬體, 測試的結果會受硬體不同而產生誤差, 但由於現在的電腦的CPU和I/O都很強, 相較下無線網路是比較慢的. 尤其看到您的圖, 所連接的無線網路似乎只是11B的 (11Mbps), 所以不管硬體有什麼不同, 系統的最大限制都會在無線網路.

您可以試試, 用您的電腦, 以及室友的電腦, 個別 download 一個大檔案, 看看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就可以了解兩者無線網路效能上的差異.

[如何抓CH11]
在您知道訊號的 dBm 值之後, 比方說, 強度是 -76dBm.
請選擇上面的 "進階", 勾選 Fast Roaming, 輸入比 -76dBm 稍大的值, 比如說, -74dBm.
點選 "套用".
因為您要求選擇強度大於 -74dBm 的訊號, U601 就會去找 CH1 以外的 AP.
也許它會抓CH6, 您再設定 Fast Roaming 值大於 CH6 的值即可.
不過, 最後的結果應該不會更好.
因為CH11的S/N比應該是很糟糕的.
這一點, 也麻煩您完成測試後, 給我們一些心得分享.

[雜訊多, 如何調教無線網路效能]
這在地狹"機"稠的台北是常見的現象. 由於雜訊多, 容易造成封包破碎, 而不斷發生重傳.
這個情況, 可以由上面的 "統計資料" 來觀察.
您會發現在 "接收的封包" 部分, 成功接收且沒有錯誤的封包偏低,
此時到連線設定, 編輯您的設定檔, 選擇最下方 "使用 Fragment Threshold", 並將它的值設小, 比如, 從預設值2345改為1517, 確定, 然後套用.
然後, 用這個設定值再進行一次傳檔測試, 看看統計資料是否有改善, 速度是否有變快. 如此反覆修正這個值, 尋求最佳的設定值.

[天線指向調教]
因為這是指向型天線, 如果您將正面朝向訊號源, 它可以大幅強化通訊效能. 但是, 如果您沒有調整好方向, 它反而會比不需要調整方向的 notebook 內附天線的效能還差.
就像您用望遠鏡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 但是如果沒調好, 可是什麼都看不到的.
指向性天線還有一個好處. 如果訊號源和雜訊在不同的方向, 它還具備減低雜訊接收的能力.

[其他調教]
請看看光碟裡的 user manual 吧! U601 的 user manual 檔, 寫的東西比一般網卡多, 您可以仔細看一下.


感謝mikewu前輩的指點 <(_ _)>
巳經可以設定成只連到頻道11了^^:
http://www.mc.ntu.edu.tw/epaper/u601d.jpg

測試後的結果,發現到頻道11的收訊能力和雜訊弱度都比頻道1來得好:
http://www.mc.ntu.edu.tw/epaper/u601e.jpg

但推測可能是頻道11有在鎖網卡,故若鎖定只使用頻道11,則無論對windows的無線網路按多少次的"修復",總是無法上網;
但若不鎖定只使用頻道11,則只要對頻道1"修復"兩次,就能上網了

故u601捨頻道11而取頻道1的原因,絕對不是收訊強度或雜訊的問題(因為頻道11在兩者都優於頻道1),
而是因為頻道11有在鎖網卡還是怎樣的原因.
jerence wrote:
感謝mikewu前輩...(恕刪)

請問jerence~大大你是如果成功的呢???
可否教導一下^^
在下是用mikewu的這段教學試成功的:

[如何抓CH11]
在您知道訊號的 dBm 值之後, 比方說, 強度是 -76dBm.
請選擇上面的 "進階", 勾選 Fast Roaming, 輸入比 -76dBm 稍大的值, 比如說, -74dBm.
點選 "套用".
因為您要求選擇強度大於 -74dBm 的訊號, U601 就會去找 CH1 以外的 AP.
也許它會抓CH6, 您再設定 Fast Roaming 值大於 CH6 的值即可.

勾選收訊以dBm顯示後,發現在下的頻道11收訊總是>-70,頻道1則總是<-70,
於是設Fast Roaming為-70並套用後,再重連,就成功了.

致於跟室友的電腦比下載速...
由於室友用的都是apple Mac,可能能躲過某些學術網路中設的連線限制,
故待過幾天跟其他用windows筆電的朋友借到筆電後再來比較(以在同樣受到學術網路連線限制下競快)
(就在下的windows+u601跟apple mac筆電下載以下檔案來說,apple mac的下載速度快了五倍,
故還是等過幾天借到windows電腦互相比較後再報告較好)
http://www.mc.ntu.edu.tw/epaper/cinderella.zip
剛借到一台VAIO(vista系統)測試了,下載速度也是比在下的快五倍...
(跟mac比時,當時在下的下載速約20kbps,mac則100+kbps;
跟vista比時,當時在下的下載速約15kbps,vista則約70kbps)

只能說現在的內建網卡越做越好了

但若同樣是買USB外接網卡來用,除非砸錢,否則要比u601快,可能也不多
jerence wrote:
剛借到一台VAIO(...(恕刪)

不太懂最後一句話@@?????
家裡ap是用2100VG~~因為在家裡~訊號都很好~(不管內建外接都一樣)~~
我買u601是為了收附近大樓~沒鎖ap的訊號~用它的ap來載p2P~~~(對我而言~這就是u601好處)
我是住20F~只要U601往窗外一搜~還是有不少ap可用~~~

jerence wrote:
只能說現在的內建網卡越做越好了


內建的網卡, 在 11g 的模式下, 不可能比得上 SmartAnt U601 或者 Edimax 7317UHg 之類具備高增天線的 USB 外接網卡. 這是其中有問題存在.

我看你的 snapshot, CH1 時, 訊號有 -65dBm, 雜訊只有 -91dBm,
但是接收模式卻是在 1Mbps, 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事情喔!

我在訊號 -75dBm, 雜訊 -82dBm 的情況,
接收模式在 54Mbps, 傳輸模式在 48Mbps,
從 Hinet 測速網頁下載 10MB 檔案, 只要12秒鐘.
(我住郊區, 使用 Hinet 10Mbps 的 VDSL, AP 隔兩層樓, 透過戶外反射電波來 run).

實際上你的訊號數值還比我的漂亮, 應該不致於你的接收模式要停留在 1Mbps.

或許, 是這中間有某個機制在運作.

您是否有試過新版的 Ralink driver ? ((這裡下載))

如果可以, 麻煩試試看用新版 driver.

或者, 您可以借到別人的電腦 (or notebook), 把他上面的網卡先 disable, 安裝 U601 的驅動程式,
看看連線時, 是否接收的模式仍然停留在 1Mbps 模式.
感謝mikewu前輩的提醒 <(_ _)>
剛剛注意到之前是1Mbps的情況後,
在確認目前u601巳是11Mbps時,又再重新下載一次,結果這次在下的電腦+u601的下載速也是有100+kbps了^^ (此時mac的下載速亦是100+kbps,而且在下電腦仍顯示u601的連線為弱/低)

致於中午時為何只有1Mbps...與及為何到了晚上又變成11Mbps...在下也不清楚原因,
不過致少現在在下巳把"進階"裡的"傳輸速度"設成11Mbps,或許能避免有時變1Mbps的情形.
jerence wrote:
至於中午時為何只有1Mbps...與及為何到了晚上又變成11Mbps...在下也不清楚原因


由你之前提供的資料觀察, 訊號高達 -65dBm, 卻只有 11Mbps, 看來您用的無線網路是 11b only, 建議您在 "進階" 裡面的 "無線模式" 設定, 由 "B/G混合" 改為 "B only". 這樣, 應該會減少 driver 誤判的機率.

另外, 您下載的速度應該是 100kB/s (kBps), 不是 100kbps (kb/s) 吧? 一般通訊會用小 b (bit) 為單位, 但是檔案傳輸則會以大 B (byte) 為單位.

說真的, 我還真好奇你那邊遇到的問題...

另外, 要提醒您, 應該要用 dBm 顯示的方式, 上下左右轉動天線的朝向, 尋求最高訊號, 最低雜訊的方向.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