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cpu散熱器採用2~3風扇來吹鰭片矩陣,
但你們有無比較過 『1個風扇時的溫度 vs 2個風扇時的溫度 vs 3個風扇時的溫度』呢?
若比較過,除非該款風扇的風壓弱的不像話,
否則增加風扇數量,其降溫幅度是不如你的預期的。
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已經頂到這款散熱排的傳熱速率上限』,
此時不管你將風量加倍,或是風壓加倍,溫度下降幅度都是微乎其微。
只要能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夠多,從熱導管傳到鰭片的熱根本走不遠,
你用熱成像儀去觀察就能明白。
以風冷散熱器舉個例,
吹透某鰭片矩陣的"風量"達到 40 CFM時,從熱導管傳到鰭片的熱能走1.5cm,
意即從熱導管的表面向外擴張半徑1.5cm,這個範圍內便可帶走絕大部分熱量,
超過這個範圍,鰭片的表面溫度與室溫幾乎無異。
※用熱成像儀去觀察,會發現熱的分佈並非完美的圓,
迎風面的熱能外延範圍會較小,背風面的熱能外延範圍會較大;
距離熱導管表面愈遠,鰭片的表面溫度與室溫的溫差愈低。
當拉高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達到 55 CFM時,從熱導管傳到鰭片的熱能走1.0cm,
吹透風量愈多,熱能在鰭片傳行進的距離就愈短,
當熱能行進範圍小到一定程度時,此時就是達到傳熱速率上限。
現在12cm fan的cpu散熱器,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多半 50~70 CFM 便接近傳熱速率上限。
====== 該如何增加傳熱速率上限呢? =====
最簡單的做法是增加熱導管與鰭片的接觸面積。
例如:
某散熱器有6根直徑為6mm的熱導管,鰭片50片。
提升傳熱速率上限的方向有3種,
[作法1. ]增加鰭片數量。
減少鰭片間距去增加鰭片數量不是好事,這會增加風阻,降低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
要知道優秀的高風壓風扇不是那麼容易入手的,且價格也不便宜。
若不改變間距,選擇繼續往上疊加鰭片數量,風扇吹不到的鰭片只能進行被動散熱,
這部分的散熱效率極低。
[作法2.]增加熱導管數量。
直徑為6mm的熱導管的圓周長=6*3.14= 18.84 mm
6根熱導管與每一片鰭片接觸的邊長 = 18.84 *6 = 113.04mm
增加一根就變成 18.84 *7 = 131.88mm
理論上會增加 1/6 傳熱速率,但實際情況卻沒有這麼理想。
要知道cpu die的長寬並不大, 並不是每一根熱導管都能夠壓在cpu die的正上方。
cpu銅殼的水平方向傳熱能力不夠快,銅殼邊緣與 die的接觸範圍是有溫差的,
這導致沒有直接壓在cpu die上方的熱導管會接觸到較低的溫度,
距離cpu die邊緣愈遠的熱導管,所能傳導的熱能便愈少。
因此不是無腦增加數量就行,所以才會有使用均熱板底座的產品出現。
[作法3.]增加熱導管直徑。
直徑為6mm的熱導管增加為8mm,
直徑8mm的圓周長=8 x 3.14= 25.12 mm
6根熱導管與每一片鰭片接觸的邊長 = 25.12 x 6 = 150.72mm
150.12 / 113.04 ≒ 1.33
理論上會增加 33% 傳熱速率,但實際情況也沒有這麼理想。
原因同樣和[作法2.]一樣,都是卡在底座與cpu die的接觸範圍上。
這時若不採用均熱板底座,效果同樣難以明顯提升。
另一種便宜的做法是讓底座那一段的熱導管的『側面』彼此接觸,
利用熱導管之間直接接觸來傳熱,讓有碰到cpu die的熱導管傳多一點熱給外側的熱導管。
====== 為什麼風冷CPU散熱器 配的風扇的風壓都很弱? =====
原因在這一篇解釋過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2&t=7169478
相同風阻下,風扇的風壓愈弱,能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就愈少。
由於使用單一弱風壓扇時,距離傳熱速率上限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這時多第2個風扇來助陣,降溫幅度就會比較明顯,
如此才能讓消費者產生"附2~3個風扇散熱器"比較強、比較實惠的錯覺。
殊不知只要風扇夠優秀,1個就夠了。
====== 為什麼鰭片與風扇之間還要故意留空隙? ======
原因同樣在這一篇解釋過了。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2&t=7169478
這個縫隙會導致漏風,同樣是故意降低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
用來凸顯第2個風扇的效果。
例如某cpu散熱器,吹透鰭片矩陣的風量只要 50 CFM 便接近傳熱速率上限,
為了故意搭售第2個風扇來提高整組的售價,
便利用各種設計讓一個風扇時的吹透風量只有30 CFM,
留下 20 CFM的空間給第2個風扇去發揮。
spplkksyy wrote:
只要跳脫機殼的禁錮,...(恕刪)
發熱千瓦以上的話,裝一堆機殼小風扇很吵的用力高速吹,
不如直接開側板用大電扇中速吹。
避免熱氣被關在機殼內=原始進氣溫度就高,或是機殼進氣量不夠
(風扇的吹氣量規格標稱是放在開放空間、無進出阻力時的吹氣量)。
前後串接兩個風扇時,「風量」也不會加倍,只能減緩阻力造成遲滯與風速低下。
入口風速 40 kmh x1 vs
入口風速 40 kmh x1 + 出口風速 40 kmh x1 vs
入口風速 40 kmh x1 + 中段風速 40kmx1 + 出口風速 40 kmh x1
整個的最大流速,還是 40 kmh 前後,不會加倍或三倍變成 80kmh 或是 120 kmh 的風,
總風量不會因串接多個扇而一直倍速增加。
流過的風速超過規格速度太多時,後方的扇葉反而形成阻力。
顯卡的部份因可用空間少與原廠散熱蓋在上面,限制更多,
不含改內部散熱墊等之改造時,拉低進氣溫度會比較實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