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
那時資訊不發達,絕大部分人連網路是啥都不知道,
導熱膏有很大的媒體操作空間,喜歡強調品牌口碑,容易透過買廣告、買消費者的介紹文去炒作。
20年前,
網路開始大量興起,資訊逐漸透明化,慢慢減少了訊息不對稱的消費者劣勢;
那時想要異軍突起的導熱膏會標示詳細一點的成分,偶爾會寫內含的導熱微粒成分。
10年前,
由於導熱微粒成分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消費者逐漸發現導熱膏的效果持續性的重要性。
想要真的長效,關鍵是在導熱介質的"溶劑",
原因是隨著溫度的變化,散熱器的熱源接觸面、晶片的表面、cpu銅殼的內外接觸面均會微幅變化,
簡單的說就是熱漲冷縮,造成2個接觸面之間的縫隙形狀不停地隨溫度而改變。
導熱膏在這過程中要不斷的微調形狀去填補縫隙,
所以保持最低限度的流動性是優質導熱膏的必備條件。
過去有用高揮發型有機溶劑的,有用低揮發型高黏度矽油的,
有用流動性高低混和型溶劑的(便於初期塗抹,使用過程中,流動性高的會很快揮發掉),
差別會體現在塗抹的難易度、剛塗抹前期的導熱效果、高溫下的導熱效果保持時長。
路遙知馬力,導熱膏尤其要重視效果持續性,只看燒機1h的效果走勢真的毫無意義。
我認為導熱膏至少要能在80度下穩定保持3年的效果,
(在指定條件下的溫差下降幅度低於3度)
能到5年是理想, 是否需要到7年就看使用者的需求。
最近發現一款號稱『不含揮發溶劑的、矽油的TG-N909 (非矽型導熱膏)』,
https://www.sciket.com/product/4006321
然而在它的官網介紹頁面下方又寫著以下3點:
1.使用前若發現有油層分離現象,乃為散熱膏正常之撓變性現象,僅需攪拌均勻後,即恢復正常使用。
2.開封後最適保存環境:恆溫冷藏,溫度範圍+5℃ ~+15℃。建議"半年"內使用完畢。
3.導熱膏在其未開封之狀態,於室溫25° C 以下可保存"12 個月"。
這代表它用的溶劑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揮發性。
我很好奇這東西到底是加啥東西當溶劑? 有材料學的高手能解惑嗎?
這東西的市場價格很亂,20g從250~400元都有人賣。
我本來想買來測試的,但是一看到我的櫃子上已經堆了可以用超過300次的各式導熱膏,
只能打消念頭。
==============
我不知道目前有沒有在90度時幾乎不揮發的流體,如果有,價格是如何?
這種流體在製造過程足夠環保? 成品是否對環境有害? 成品的自然裂解條件與時長又是如何?
據我所知,長效型導熱膏的共同特性=難塗開,這與他們使用的溶劑有關,
與內含的導熱微粒成分無關,除非導熱粒的尺寸大到 0.x mm級。
(0.x mm級應該叫細砂,而非叫微粒。)
用最便宜y-500和長效型導熱膏混和可以馬上有效增加流動性,
而在使用一段時間後,y-500的矽油揮發掉了,留存長效型導熱膏的難揮發溶劑,
這就是揮發性高低混和型溶劑的應用。
y-500的導熱微粒的導熱系數雖較弱,但因為塗抹厚度極薄,影響不大,
反而是導熱膏形成的導熱層能否持續微調形狀才是決定性因素。
我自己體驗最深的是y-500混arctic silver 5、y-500混 ZAWARD HSC-G。
======已知的無毒~低毒性溶劑======
石蠟油( cas編號 = 8012-95-1) ,腸道不吸收,吃少可軟便,吃多會腹瀉。
有分食品級、醫藥級、工業級,
不可接觸眼睛。
沸點 = 300度C
自燃溫度 = 245度C (自燃溫度竟然比沸點還低?!! 這是怎麼一回事? )
閃燃點: 115度C
能在90度以上撐5年以上的導熱膏,應該是用了這等級的溶劑。
石蠟油有其他的分子式, CAS編號:8042-47-5
https://chemicalsafety.ilo.org/dyn/icsc/showcard.display?p_lang=zh&p_card_id=1597&p_version=2
二甲基矽氧烷(又名 矽油、矽靈)
沸點= 155~220度C (不確定個別對應甚麼黏度) ,環狀聚二甲基矽氧烷= 101度C
洗髮精裡面有加這個,應該對眼睛無害,毒性比石蠟油低。
黏度(CPS) 坊間易買的有100(矽靈) ~50000 (沸點黏度呈正相關? )
閃燃點: 63度C (揮發性高)
※黏度和"聚二甲基矽氧烷"的鏈長成正比。
100 cps 的閃火點 = 150度
1000 cps 的閃火點 = 120度
10000 cps 的閃火點 = 300度
絕大部分也是看你怎麼定義
大專院校的學生應該多多少少都知道網路這東西
真的完全不知道那可能就太瞎了
只是早期可能上網大概就是bbs看看或者玩些mud啥的
電話撥接用戶也越來越多
藉機興起的網咖也是隨處可見
20年前大概就是網遊的超級爆點了
隨著adsl的營運就讓更多人可以有更划算的上網服務
至於導熱膏又或者所謂的散熱膏
那個我只能說自從cpu上面會有好大一顆散熱器的時候啊
只要有自己拆過的就不太可能不知道散熱膏這東西
只是早期的導熱需求其實並不高
所以往往大多數人也根本沒在注意所謂的品質
用太久都沒在注意的導致要拔的時候都黏住了甚至拔壞掉的是大有人在
所以定期檢查清理重塗才是王道
要不然你哪知道那到底乾掉了沒
這在當時也算是電腦常識了
只是很多人直接無視或者根本不想知道而已
反正電腦有問題就整台搬去店家給老闆弄就是了
至於甚麼高品質的那是不是能保證永遠都不會乾掉我只能說天知道
而且升級換處理器的狀況也是有很多的
通常就會直接重塗了
是有些無所謂的人覺得無所謂才會原本塗的舊膏抹一抹繼續湊合著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