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先附上AS120 PLUS 的實測文供參考比較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2&t=6575329
===============================================
每個時期都有主流推薦的千元塔散, 鐮刀虎徹II 也算是榜上有名的一款, 歷經多次小改款後, 今年年初所推出的疾風版主要是因應 Intel 12th LGA1700平台而推出的改版款,扣具不用另外選購,內附的扣具就直接支援 LGA1700平台,風扇部份也從原本的KazeFlex 120 1200轉變成KazeFlex II 120 1500轉,承接上一篇的利民 AS120Plus實測結果, 一樣使用同樣條件的 Intel i9-12900K 平台來與虎徹II-疾風版一起開箱實測比較,看是否真只剩下台灣價值?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首先看到彩盒,發現相較於上一版本的旋風版虎徹II,新款疾風版上面的資訊大多以英日文呈現,只剩下保固的部分有繁體中文的標示,你可能很難想像鐮刀虎徹II在日本市場擁有極高的市占率。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彩盒上面還特地標示內有兩組風扇扣具,主要早期在銷售版本僅提供一組線扣,可能也自信單風扇與塔體工藝技術就能有不錯的表現故採此配備,但後來可能有玩家有安裝雙風扇的需求,現在均是採雙線扣配置。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其他彩盒上較重要的資訊整理如下:
1. 散熱器高度154mm,本體有偏移設計
基本上相容絕大多數的板子以及機殼,不干涉記憶體也不擋光.
2. 相容腳位為Intel 2066/2011/1700/1200/115x,AMD就TR不支援,其他也都有具備了.
3. MADE IN TAIWAN!! 純正台灣生產製造
這年頭在台灣生產製造的散熱器除了鐮刀以外,大概就貓頭鷹比較耳熟能詳,也因為這樣子更高階的風魔2各方面的表現也與貓頭鷹站上同一階.

打開彩盒,最上面是填滿整個彩盒的配件盒,這樣的結構有助於彩盒受外力擠壓時給予一些支撐。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抽出配件盒之後底下可以看見被泡棉包住的散熱器本體與旁邊的風扇,風扇的正反四個角落都有防震橡膠墊,可能部分市場因環保意識抬頭,整個包裝裡面比起其他品牌確實是少掉大量的塑膠套包裝,因此風扇抽出時確實能感受到橡膠的摩擦力。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跟舊款的風扇比對之下可以發現,除了外框的形狀稍微不同以外,橡膠墊與扇葉都從灰色變成黑色,整個風扇呈現出全黑的色調。
 
另外虎徹2改版後的風扇最高轉速從原本的1200提升到1500,可解讀是為了因應這幾代Intel 及AMD兩家的CPU都在持續提升功耗與發熱而準備,另一方則是使用單風扇配置要提高效能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加高轉速,可看出鐮刀為了提升散熱效能的上限而做這樣子的變革。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接著看到本體,熱管的尾端用加厚的銀色鋁質上蓋隱藏起來,而上蓋只有非常簡潔地用沖凸做出鐮刀LOGO,沒有其他的圖案與設計。也能看到四個角落各有一支固定上蓋以及頭幾片鰭片用的鉚釘。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同時也能看出虎徹的散熱器本體在記憶體以及顯示卡方向都有做出偏移以提升各方向的相容性。雖然虎徹是12公分等級的散熱器,與PCI-E之間本來就不會太靠近,但多騰出的空間在裝拆風扇或者PCI-E卡榫應該多少有些幫助,可從側面就可以更清楚看見壓力板在兩個方向都不是置中的。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比較特別的是散熱鰭片,使用兩種凹凸件使用交錯堆疊的設計,不太清楚是為了造型而設計還是考量到某部分的風扇撞風後空氣流體力學而設計。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底面部分可以看到虎徹的銅底做工良好,在日光燈下看到同心圓的加工痕跡總會想多看兩眼,壓力板兩端採用彈簧螺絲,除了壓力磅數外,單鎖扣具也較容易安裝,不會因為鎖單邊造成翹翹板效應而導致另外一邊難以固定,因為彈簧螺絲是具有一定幅度的伸縮彈性。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銅底與鋁擠型上面都有挖出熱管形狀的溝槽,銅底與鋁擠型之間以銲錫方式結合,能確保兩者間能將熱能有效傳導到熱管到鰭片上,熱管與鰭片之間則是以穿 Fin 緊配的方式固定。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配件盒的內容如下
與舊款虎徹II的差異就是多了一組 LGA1700 專用固定版,將1700專用固定板與Intel其他腳位的固定板並排確實可以看出形狀有些微不同,其他則與過往內容物大同小異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扣具組部分整體安裝相當順手,背板螺絲穿過主機板後用塑膠支柱套住就可初步固定住,不至於手忙腳亂,接著放上塑膠導套、對應平台的固定板並且鎖上螺帽後整套支架就安裝好了。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實測配備規格設定以及環境如下:
處理器:Intel 12th i9-12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690 HERO
BIOS:1403
記憶體:美光DDR5-4800 8G*2
時脈:與AS120Plus的超頻基準一樣, 鎖定在4.9Ghz.
燒機軟體:Prime95 v.30.7 build9 , 測試項目為Small FFTs
燒機時間約抓15分鐘觀察HWMonitor記錄到的最高溫度
導熱膏使用各產品內附的取適量用棒棒塗開
室溫約控制在26~27度之間 (冷氣房)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首先開機完畢後進入桌面後待機10分鐘, 使用HWMonitor溫度監測取最大值能控制在47度內, 虎徹II光是靠單一風扇在同環境設定下是比雙風扇的AS120 Plus的表現還要來的好一些.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使用Prime95下去燒機測得結果更為驚人,在All Core 4.9GHz 燒機下測得最高溫度是84度,硬是比雙風扇的AS120 Plus少了4度之多。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另外 Intel 12th 剛推出時,許多人在討論LGA1700 座會導致CPU彎曲的現象,鐮刀虎徹II 實際使用上這邊也拍幾張散熱膏與鏡面銅底的貼合分布狀況供參考,結果是相當勻稱,應該可以歸功於金屬背板以及設計了得的LGA1700固定板。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測試] Scythe 鐮刀虎徹II-疾風版 開箱實測
 
 
筆者認為散熱器在現今的DIY零件裡面也被重視,不論是 AMD 或是這次使用的 INTEL 平台在新購或升級電腦的過程中, 大家也都願意撥1000~2000元的預算來讓電腦可以更穩定的來運行,而這次虎徹II-疾風版與利民的AS120 Plus 都在同樣的環境條件、平台設定下完成, 均使用 Intel 12th Core i9-12900K 搭配超頻到4.9GHz的較為極端壓力測試也都沒有降頻的現象發生,但憑藉台灣製造的工藝技術以及單風扇的搭配, 鐮刀虎徹II-疾風版在性能表上不論是待機還是燒機都是贏過雙風扇配置的AS120Plus.
 
至於可能有些人會口嗨利民AS120Plus比較便宜, 但其實真的也沒便宜多少, 以虎徹二-疾風版內附1700扣具市售價格賣990, 利民AS120雖然賣890便宜, 但卻得多花60元再來去購買LGA1700扣具, 總價差也不過40元, 追求性能表現的人我想應該是不會為了這40元來犧牲寧靜程度, 畢竟網路上還蠻多個案也都提到利民風扇噪音問題, 經過這次評測大概可以得到幾個大家想看到的結論….
1. 千元級距內單風扇的虎徹II-疾風版性能表現是贏過雙風扇的AS120Plus
2. 雙風扇不一定就是真理, 也可能是視覺系裝飾或是噪音的來源
3. 大陸製造雖然便宜, 但若兼顧工藝、品質跟寧靜度, 多花40元選擇台灣價值的虎徹II-疾風版是值得的.
2022-04-16 0:24 發佈
RHTZ wrote:
先附上AS120 PLUS...(恕刪)

利民 新出的 Burst Assassin 120...六導管..
Intel:115X/1200/1700
AMD:AM4

高度低.散熱好.體積不大....價格也合理
RHTZ wrote:
先附上AS120 P...(恕刪)
虎徹的風扇超弱~
sogo5370 wrote:
虎徹的風扇超弱~(恕刪)


單風扇的虎徹打贏雙風扇的AS120Plus, 還弱阿XD???
RHTZ wrote:
單風扇的虎徹打贏雙風(恕刪)

電壓不同贏個4度好棒棒?

其實鐮刀拉垮的不是風扇而是散熱膏,而且風扇扣有夠難拆,鰭片溝槽也不做點圓弧導角,安裝體驗不佳,從此不再考慮鐮刀

RHTZ wrote:
先附上AS120 PLUS...(恕刪)


借我問一下,它的風扇是多少cm的?感恩
一流人專做開源未來事,二流人專做停滯不前淘汰事,三流人只做問題進行事,四流人只做同溫取暖裝傻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