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導管的位置

如題

最近打算組新機,散熱器預計用鐮刀牌的,在找相關資料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


先看虎撤2
熱導管的位置

靠近CPU中心的熱導管連接至塔散鰭片外側,而靠外側的熱導管則連接至塔散鰭片內側,這樣設計很合理,因為風扇的外側是強風區,愈靠風扇內側風壓愈弱,將CPU最熱的地方導熱至風壓最強的地方,才能最大化散熱。雖然虎撤2是入門的低階塔散,只有4根熱導管,但網路上的評測效能不錯。

熱導管的位置



再來對比一個比較明顯的,風魔2
熱導管的位置

最靠近CPU最熱的熱導管連接至塔散鰭片最內側,風壓最弱的地方,這……
風魔2為中高階塔散,效能也不錯,我想這是因為雙塔分散熱源,加上雙風扇的緣故。



再來看無限5
熱導管的位置

一樣是6根熱導管,但至少一半一半…
剛剛突然有一個想法,若是靠近CPU中心那3根全導至鰭片外側,效能會比較好嗎,會不會鰭片外側過於熱飽合反而造成散熱效能下降。或許原本的設計有其考量…


我看網路上網友討論,虎撤2跟無限5一般使用上效能差不多,是否是就是熱導管位置設計的關係;但重度使用下,無限5>虎撤2,或許是無限5鰭片寬度較大,"熱容量"較高的緣故。

不知有沒有鐮刀牌塔散在同一平台下的散熱測試,好了解各產品的解熱差異有多少…
2021-01-19 23: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位置
thi wrote:
如題最近打算組新機,(恕刪)


這邊還要考慮到風扇的四個角落只有框沒有氣流......

建議你也可以看看貓頭鷹跟利民的設計,尤其是利民(簡體中文網站能看到更多)從已停產的產品一直到近代可以看到各種排列方式,其實全部看下來大方向不外乎"均勻分佈,交錯配置"

雙塔(賊船A500也算進去)受限於空間以及鰭片的方向也只能這樣排,每一家都一樣......

而且就廠商要考量的不只是散熱效能,成本也是一大考量,工序的部分也是,每一支導管的角度都不同對上其中一兩支重複的,大量生產起來成本也是差不少
thi wrote:
如題最近打算組新機,(恕刪)


要說的話 還有鰭片形狀 厚度 及熱管使用穿fin 或回流焊 都會影響散熱效果

像是鐮刀 我之前使用過 熱導管與鰭片接觸是使用穿fin的方式

把靠近熱導管末端的鰭片固定螺絲拆下 可以一片一片的把鰭片拿出來

沒有與熱管緊密接觸 也會影響散熱效果
thi wrote:
原本的設計有其考量


散熱片外側,不等於是風扇外側

thi wrote:
不知有沒有鐮刀牌塔散在同一平台下的散熱測試


這個蠻多的,自己 Google 一下

所有散熱風扇的比較測試,當然都是在同一平台下的散熱測試作比較

不要閉門空想造車
導熱管內的液體都各有不同,
去離子水、甲醇、丙酮、冷煤......。
看實測比較好。
忍者5
風魔2
無限5
虎徹2
大手裏劍3
thi wrote:
最靠近CPU最熱的熱導管連接至塔散鰭片最內側,風壓最弱的地方,這……

風扇中心的風量是最小的,
整面吹出來的風類似甜甜圈狀,
所以鰭片中間底部位置才是最先接收風冷影響的部位。
也就是你所說連接內側的那3根熱導管。

至於各式散熱器效果還是要實測才準確,
看看中國雜牌的6導管,
實測根本打不過大廠牌的4根。
dangermb wrote:
風扇中心的風量是最小(恕刪)


有道理,這我之前倒沒想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