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拉2000的初次相會

前言
雖然手邊用過7-8款導熱膏,不過對於愛拉2000之名真的是挺陌生的(或許很多老玩家都知道),然而之前在視博通的粉絲專頁上看到有這款導熱膏的體驗活動以及在視編的熱情邀約下便參與了,以下就直接分享測試圖片供大家參考 (當時看到這款導熱膏還特別去估狗找相關資訊,發現愛拉2000這名稱還有個很妙的由來,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估狗一下)

測試的部份當然也是需要做些比較,所以就拿了手邊其中3款導熱膏來與愛拉2000做個評比

酷媽X1,導熱係數...9.5 W/m-k


道康寧(隨安耐美T50電競光斧附的),導熱係數...0.5-5.0W/m-K(爬過很多文都沒有確實數字)


星牌TG1,導熱係數...9.8W/m-K


本次的主角愛拉2000,導熱係數...不詳...


實測平台

CPU:INTEL I5 7600K OC 4.8G
MB:技嘉 Z270X GAMING SOC
COOLER:安耐美T50 AXE 電競光斧

其它不相干的就不列出了

室溫約27度,在這溫度的環境下待機的部份幾乎都一樣大約在39-40度左右,只有TG1溫度是最低約37度,所以就不特別放圖上來了,以下就純以跑測時溫度給大家看

酷媽X1


道康寧


星牌TG1


愛拉2000



結語與心得
我個人在測試時都盡可能的提供每種膏幾天的磨合期以便更能發揮效能,以上4個測試雖然沒有每個CORE的溫度,但看均值其實也很明顯了,溫度最低是酷媽X1 61度,愛拉2000跟平價天王星牌TG1一樣都是62度,溫度最高的是道康寧65度,由測試可以看出愛拉2000的導熱力也是很強大的,幾乎不輸給400多元又號稱極限專用的酷媽X1,不過愛拉2000的缺點就是特別難擠出來也特別的黏(一度擠到生氣.. )

以上是本次的分享,特別感謝視博通提供,謝謝收看
2017-09-26 3:30 發佈

金大師 wrote:
前言 雖...(恕刪)


看了一堆試用文都是很難壓

買這種散熱膏浪費錢還不如買NANO

火疾風 wrote:
看了一堆試用文都是...(恕刪)


這邏輯我還真看不懂是在買散熱膏效果好不好比較重要還是在買涼粉順不順喉比較重要...lol

金大師 wrote:
我個人在測試時都盡可能的提供每種膏幾天的磨合期以便更能發揮效能,

不要誤解「磨合期」這個名詞,磨合期是指在高溫下,讓散熱膏裡的溶劑能更均勻,CPU跟散熱器的間隙變得更小,
60幾度的溫度應該還不夠高,我的經驗是要70~80度以上,持續燒機,才有磨合的可能,
而且每種散熱膏的磨合期不一樣,有的要久一點,有的會短一點,
目前得知,換散熱膏後,短時間內效果最顯著的是MX-4,所以坊間的一般測試,都是MX-4最好,
其他導熱係數更高的散熱膏,有些是未達最佳的工作溫度,有些則是燒得不夠久,溶劑還沒完全化開,導致測試效果不佳....

其實60幾度的溫度,用Y-500就夠了,好一點就用S606C,
沒超過70~80度,是看不出散熱膏的好壞....

kun429 wrote:
這邏輯我還真看不懂...(恕刪)


我意思要就直接買最好的

液金,再來是NANO

買這個一堆人壓不好還要重塗好幾次

結果效果還不好

導熱膏最忌諱就是顆粒太大,膏太稠壓不開

這會導致除了填滿孔隙之外可能還會徒增一層散熱膏的層厚,導致熱阻沒有最低化


火疾風 wrote:
我意思要就直接買最...(恕刪)



有錢當然想買就買啦,各有所好囉

至於NANO到底好不好我真的沒用過,用了X1之後其實算挺失望的,所以對於NANO還在觀望

至於壓得好不好呢,我個人沒這問題,所以大大您多心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