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yean wrote:
我在電子材料行買一罐白牌的50克 也才50元
買了好幾年了 看到這篇文 我還特地把他打開來攪拌一下
...(恕刪)
有些電子材料行會買大桶的導熱膏來自行分裝,
買那個不是問題,但重點是你能不能知道這導熱膏的細部規格? 還有原製造商是誰?
如果原製造商是 Dow Corning 、Shinetsu 等大廠,而且是該公司的高檔貨,
那你絕對是買到賺到,但是1g最便宜大概也要18~25元,
而且還要小心拿到假貨,或被参入劣質導熱膏,
從大陸網站上買的幾乎都是假貨。
如果入手的是台灣廠、大陸廠製的低階產品,你真的有賺嗎?
買一堆你不想用或不合用的東西,再便宜都是浪費。
台灣廠也有做不錯的高階產品,可以直接連絡他們業務部,
看願不願意賣小包裝給你,雖說是"小",但通常也是用公斤在算的。
eanck wrote:
有些電子材料行會買...(恕刪)
你說的也是有道理啦
但是我買來只要有功能性我就滿意了
就好像矽力康有一種大廠牌的一之150 小廠牌五金行賣一之60元的
最後也都可以塑型 也會乾 乾了也會防水 功能性就出來了
雖然60元的可能耐久性沒有150元的高 但是也是10年後的事情了
散熱膏也是這樣 只要功能性出來 就是滿意了
功能性:可以導熱(廢話)、 一般情況使用2年不會乾(我現在用的這便宜貨確實有達標) 這兩樣就夠用了
因為我的CPU不是一直滿載使用的 不需要用的高階貨
大部分的情況都是便宜沒好貨 但是少部分的情況是 有便宜的好貨 但是要自己去嘗試 自己去了解
才能知道這便宜貨哪裡好
那也有少部分貴的雷貨阿

至於有人拿AS5來說嘴?AS5都出來多久了?最少十歲有了吧
後起之秀本來就多,AS5 2009年之後怎就不是零售散熱膏的一哥了AS5的成分裡面有純銀但比例很低,含銀成分極低老實說AS5當年剛出來的時候發燒玩家都很清楚;更別提AS5是基於成本考量底下從AS3改版的,AS3才是該公司真正含銀成分最高的產品(但是也低的很可笑),AS5的主要成分是氮化硼,2005年老實說就有廠商開發氮化硼散熱噴罐,基本上氮化硼是目前主流高級散熱膏的主要成分,氮化硼效果如何請愛用搜尋,氧化鋅跟氧化鋁除了是"灰塵"的主要成分以外也去研究一下它對散熱的效果
至於廠商所提的解熱SPEC都已經21世紀了,小有研究的老玩家應該都知道是玩笑,明知故犯拿來說嘴更顯得無聊,因為從2005~2015早就有一堆測試資料能看,Tom's這種會把變數控制得很好的測試單位絕對比實驗瑕疵一堆的台灣地區雜誌來的有可信度,基本上會去計較散熱膏的人CPU最起碼也得是i5以上或AMD FX6300以上的玩家,基本買個Y500也沒多難
為避免嘴砲先貼張手邊現有的散熱膏

Zalman的沒開過,印象中跟Y500是類似的東西。
CF III是銀箭 SNB-E的附贈品,還沒用過,印象中在最近的測試似乎是散熱冠軍?
白色針筒是筒裝的Y500,店家贈品,幫忙抹過不會拿來玩遊戲的Quadro K600還有B75 PCH晶片,這兩個都低溫附載基本上沒差,這支印象是某位很愛塗Y500放一顆然後CPU散熱器放上去就測試的大大送我的
AS5是最大容量的,針筒不同是因為當時針筒壞掉所以換新,買10年也有了,依然是幫忙組電腦的好朋友
MX4是店家跟風扇一起買店家折價100買的,完全沒用過,所以沒什麼想法
SOCKET 775 CPU保護殼裝的是店家贈送的Y500+AS5混合版,最常拿來做沒錢的人情電腦服務,效果好又不會乾
大罐Y500很久沒動過了,因為這些散熱膏都放在很陰涼的地方,所以都沒什麼變質連出油都沒有
看什麼場合用什麼東西很正常,Y500的確是不可能越級打怪去挑戰AS5這種東西,都願意花上萬買CPU甚至花上千買散熱器不可能會不在乎散熱膏,講遠一點,這串沒有水冷玩家,不然如果都肯用上EK這種散熱器的人會捨不的用MX4還是AS5?這還真令人難以相信
照片裡的散熱膏年紀最大的也有10年了,10年前旗艦的CPU或顯示卡可能都還沒有這些散熱膏來的保值,而且印象中我特別花錢買在散熱膏上面應該是還沒超過3000元新台幣,這些都陸陸續續可以用這麼久了,有其他嗜好或每日一杯搖搖的人可能花費都比這些散熱膏還多。
這邊也不想藏私,公布AS5跟Y500的混合比例,就是3g:50g,混合均勻用AS5的上法就可以用非常久
我是不曉得在網路上發酸文對人生到底有什麼幫助,不想買是你的事情,別人用了也別眼紅吧?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Arbicool wrote:
說實在散熱膏不討論...(恕刪)
其實會買頂級U還有頂級散熱器的
不一定會特意投資在散熱膏上
我就是一例
一直以來是Y500愛用者
自4400+開始
X6800>Q6600>Q6700>960>980X>2700K>3960X
歷代的王U就是上Y500
搭配塔扇或是一體水冷
問我為何肯花錢在U還有散熱器
而不會著墨在散熱膏?
很簡單
就是差異微乎其微
我也有定期維護系統的習慣
最長就半年至少停機清一次
大多三個月就會拆風扇濾網散熱器作保養
有時換個散熱器或是顯卡或是機殼就在清一次
所以散熱膏所謂的時效性對我而言無意義
散熱膏就只是導熱
散熱的本體(風扇/散熱器/對流)沒做好
頂級散熱膏就是塗爽度而已
就算頂級散熱膏能頂一年好了
風扇/散熱器卡灰塵影響對流散熱不拆下清
還有作用的頂級散熱膏也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既然會拆下清理重塗
又為何花錢在差異微乎其微的散熱膏上
最後
我就把資金都放在機殼(配置or對流)/風扇/散熱器這三種
投資這三種會比投資在散熱膏的效果更顯著
當這三種都搞定還有閒錢
再去投資在散熱膏上也不遲
Arbicool wrote:
風道安排有設計好才...(恕刪)
Y500對極限的高溫耐久
真的是比較差一點....不否認
我自己曾經試過
之前的系統
980X+R3E....就知道北橋爆熱
買了新系統但舊系統用不壞
想說要是操壞就有動力組裝新系統了
拆北橋風扇溫度會飆到「攝氏」一百度以上
就這樣給他燒
結果居然沒當機穩跑了三星期多
換來房間溫度飆升+上夜班下班睡覺不安穩的三星期
放棄實驗拆下北橋散熱片之後看
只看到一攤油+部份灰色粉末

上個月把現在用的系統3960X+R4BE作清潔
就卸下濾網跟看起來卡灰塵的風扇跟一體水冷拆下
用噴槍/刷子/水洗清理一番在裝回
更上一次清潔是在除夕早上
Y500還是保持正常
不是極限的長期高溫
有固定數月就拆下清理的習慣
導熱效果也不錯
所以一直以來都用Y500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