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yan wrote:根據經驗告訴我......(恕刪) 掛風扇~除風扇本體設計差異外還有散熱本體也會有影響散熱鰭片密度高,造成積塵量大日子久了,風扇會卡灰塵,自然就死的快...還有風扇本體與鰭片的距離太短也會容易積塵積塵一多都會死...我個人平均半年就會清灰塵,盡量把主機架高,風扇只要溫度夠低就好,電腦主機不是吸塵器~
話說我最近我家ACER的套裝機出現了開不了機的情況仔細檢查發現ACER自家的風扇跟自家的主機板發生相衝的現象,導致開不了機唉~~沒想到ACER自家的東西竟然會跟自家的東西起衝突可想而知~~誰的產品才是最爛的
我是說,說得頭頭是道,Acer 的品質在 End User 中卻如此不堪呢?這是要去找出原因的。相同的一部機器,用 DELL,HP,Lenovo,Asus,Acer 或其他品牌廠的測試驗證流程,評估結果都不一樣。為什麼?
isuyashiro wrote: Acer只保一年, Asus保三年羊毛出在羊身上,聰明的消費者應該知道誰賺比較多,誰的用料可能比較差了......(恕刪) 這段話讓人火大這兩家的品牌機跟本半斤八兩像主板的用料好壞 電容用的是什麼一看就知道了還要消費者去猜?要幫廠商講話也不是用這種說法其實同樣的規格來看ASUS本來就稍微貴一些 成本就攤在上面了這是行銷策略的問題被你講的好像Acer料用多好品牌機都一樣啦跟diy市場上的產品比起來 很多都是偷料啦主機板放在一起比較 差那麼多 一看就知道好壞反正都是配到剛剛好夠用能省則省也沒有什麼不對不過保固跟服務就相對顯的重要就是了~
isuyashiro wrote:所以我說產品壽命不是端看電容就知道了...有時候要回歸原始設計端...好的用料不見得就耐久/差的用料也不見的短命diy認定設計良好的產品不外乎超頻/功能穩定/美觀...但有很多卻是肉眼看不到的 依照以往的案例,設計好但用料差的也不見的長命,實驗室所測得的數據,是在恆溫(25度)左右測出來的,跟一般使用者的環境是有差異,尤其夏天,機殼內溫度高達40-50度,加速電子元件的劣化,使用者的維修經驗在網路上比比皆是,別再把實驗室那一套搬來唬消費者........,COST DOWN就COST DOWN,別講的那麼冠冕堂皇,什麼百萬千萬的儀器等等....,笑DIY零組件偷料,品牌機經過測試,認證........,其實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誰也不必笑誰
acer 自己沒有RD研發team,雖然他們的工程師大都是由代工廠的RD跳槽轉任的,但acer的業務單位開出規格構想和ID造型後,由各家代工廠競標,,acer的採購單位有決定權,常可能是價低者得標,acer工程師只是在一旁當顧問的背書角色.既然是價低者得標,當然就不會是豪華用料.決標後,再由代工廠RD全權研發設計和驗證測試. acer自己的工程師是負責追蹤代工廠的研發和測試進度的paper work,acer自己並不參與設計. 10幾年前,acer分家後,acer品牌,由會賺錢的業務單位"宏科"取得主導權,工程單位就成立新公司"緯創",專心做代工.就像現在,華碩和和碩分家一樣.分家後,acer的老闆和決策team是行銷專才,公司文化一切以準時出貨上市,低價搶市,為最高原則,必要時可能對品質和工程的堅持有所妥協.或許,這就是過去acer品質被人詬病的原因.acer的代工廠可能主要是鴻海,精英,緯創,仁寶,廣達,微星,和碩....,和HP,Dell,Lenovo一樣,DIY的產品不也是這幾家主要代工廠.以前,HP,Dell有美國資深RD參與線路設計和review,品質可能會較acer好些.近幾年,PC微利化,Dell,HP只有少數高價"商用"機種,有美國RD參與,其它機種,大都也是學acer模式,放牛吃草,由上海北京的大陸人取代美國人來負責追蹤代工廠進度和測試報告,讓代工廠全權研發設計和驗證測試. 代工廠其實就同樣是那幾家,我覺得,這幾家品牌大廠的品質應都差不多.至於,DIY市場,產品品質真有比較好嗎?其實有些是華而不實的包裝行銷.消費者會看到的地方,就用好一點的材料,消費者喜歡,廠商也可以賣貴一些,例如說,一台普通電腦,明明耗電就不到150Watt,可是 DIY市場的消費者 ,就喜歡買顆500W的PSU,廠商也樂意貴貴賣給你.主機板上,很多線路只需用到普通電解電容,可是DIY市場的消費者,就喜歡全固態,廠商也樂意貴貴的賣給你.但很多重要的地方,大都是消費者不懂或看不到的地方.廠商不見得就用真材實料. 品牌電腦有一票工程師在review代工廠的設計品質,反而會注意到這些關鍵細節.例如說,DDR connector的鍍金厚度,會嚴重影響到穩定度和產品壽命,品牌廠會指到用15u鍍金,某些高價機種,甚至用到30u鍍金.DIY市場,DDR connector說不定只用了一層超薄的鍍金的便宜貨,反正, 消費者看不出來. 但用了一陣子,可能氧化,Windows就出現藍底白字.因此,代工廠的資深研發團隊會被派去做品牌案子,品牌廠會派人review,且萬一出錯,可是會被品牌廠扣款罰款退貨,出貨原本是海運變緊急空運,價差得由代工廠吸收.相對的.DIY市場的產品,對代工廠的研發團隊反倒是輕鬆簡單,消費者不可能來追蹤review研發報告.就算萬一設計用料出錯,一般消費者其實很容易應付,客服單位可以依SOP照本宣科,個個擊破.一個品牌的case ,可能要同時動用2~3個以上的RD. 相對的,DIY的case,一個RD可以同時身兼2~3個DIY的case.打個比方,品牌電腦就像是用便宜的食材,經過一票專業廚師巧手,料理出大眾口味的佳餚.DIY電腦,用的是號稱高檔食材和精心擺盤,但不一定都色香味俱全.但不管是用那種食材,萬一料理過程失誤,都有可能讓客戶吃壞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