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yenms wrote:
還有人真的去讀那篇文...(恕刪)
同意在這樣的模型下(不更動任何條件)
"在 10cm 的開放空間內, 將 40C 的一大氣壓空氣,
用個風扇把它吹向置在一大氣壓環境的 40C 的物件, 把它吹成 38C 看看啊"
絕不可能發生(吹不出38度C)
如果會發生
那永動機就可以做得出來嚕
所以
考慮axxx007大大的兩項風寒效應和金屬的導熱係數
chiyenms大大說的是絕對正確
再來
再引用chiyenms大大:
"要空冷降到室溫底下的話, 灑水比較快, 不怕電腦短路的話."
在原模式上
灑些不導電的液體在CPU上,例如100%的乙醇(化工的朋友說乙醇只能做出99%

保持風吹並持續滴撒乙醇於CPU上別讓乙醇乾掉(狠一點整顆泡在裡面......)
乙醇相變化能帶走的熱雖無水多
但不導電可不用擔心短路
那麼,這種"偽空冷"可能足以讓CPU降到室溫底下
但以下的限制仍在
1.工作中CPU的瓦數上限不能超過某個瓦數(1000W?)(不知能撐多少瓦CPU)
2.能低多少度未知
乙醇貴
要回收難
這種方式仍是無實益
(小弟只是提出可能性,而不是要達成普及性)
這樣
各位大大們能同意否?
(這不是水冷也不是空冷,是相變冷)
以下內容來自 基耐科技有限公司
渦流管(Vortex tube)又名“Maxwell的惡魔”、“Ranque - Hilsch管”、“Hilsch管”或“Ranque管”。不論它是以什麼名字稱呼,近年來,僅用壓縮空氣為動力源的渦流式冷卻器,已經被肯定、接受。它是解決工業上,不同冷卻問題的良方,既簡單又低成本,頗符合中小企業運用。
早在19世紀時,一位大物理學家James Clerk Maxwell就曾提出一個與渦流管有關的理論假設。他指出,既然熱能的產生牽涉到分子的流動,也許有一天,在一個“友善的小惡魔”(渦流管)的幫助下,可將氣體中的冷、熱分子分離出來,我們就可以在一件工具上,同時獲得冷、熱氣流的運用。
渦流管的發明就是“Maxwell友善的小惡魔”真實的例証。不過它的發明,卻是法國物理學者George Ranque在1928年一次實驗中偶然間的產物。當時,他正在試驗一具他所研發出來的渦流式幫浦。他注意到,幫浦中的熱空氣會從其中的一端散發出去,而冷空氣則會從另一端散發出來。這促使Ranque有了發明這種冷、熱空氣,會從不同的兩端分別散發出來,奇怪工具的念頭。很快的,他放棄了那具渦流幫浦的繼續研發,並且成立了一間小工廠來試探渦流管的商業潛能。
Ranque的努力很不幸的迅即失敗了!這也使得渦流管的真正問世延後到1945年,德國物理學家Rudolph Hilsch發表了一篇受人矚目,有關渦流管的科學報告。此後,歷經理論和實用上的演變,渦流管遂逐漸成為工業用具而為人所接受。
渦流管的作用原理
做為動力源的壓縮空氣,以音速注入渦流管中。這時,被注入的壓縮空氣,將在渦流產生室中,以每分鐘至少一百萬轉的旋轉轉速產生渦流。其中,部份的氣流將被迫向內旋轉,通過管中央的氣孔,流向管中有氣閥調控的較長部份。而該氣閥則會將流向它的渦流,反轉向其自身內部旋轉。此時,在內部流動的渦流就會將本身的熱量,向在外部流動的渦流釋放,並通過有氣閥的較長端,將熱氣散發出去。而釋放熱量後變冷的冷氣渦流,則會被引導至另一端散發出來。這就是渦流管作用原理的簡單說明。如下圖所示,因為管中有內建氣閥調控,所以渦流管的溫度及氣流量,可以完全透過渦流管一端的控制閥調節。其溫度的調控,最低溫可達零下50℉(約零下46℃),最高溫則可達到260℉(約127℃)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