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 噪音 =========
https://www.mouser.tw/datasheet/2/632/FFB120120254-515864.pdf
(台達官網找不到FFB1212SH的規格書,只能找到FFB1212SHE的。)
FFB1212SH、FFB1212SHE的P-Q CURVE差異不小,推測是葉片材質不同。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我的主機板最低只能調至最高轉速的20%,
3700 x 0.2 = 740 (RPM),
即便只有740 RPM也不安靜,在1m遠處能聽到小小的風噪聲,
噪音量約等於常見的風量扇在1300~1500rpm的運轉聲大小。

當FFB1212SH的轉速拉到30%(1110 RPM),
開始明顯地吵了,這是我能接受的噪音量上限,
約等於常見的風量扇在1800~2000rpm的運轉聲大小。

※若你的主機板可將最低轉速調至10%,那恭喜你可以大大減低噪音困擾,
FFB1212SH在台灣的現貨不少,能快速取得。

========= 出風角度 =========

風的前行角度幾乎垂直於出風面,最多就是向外偏個5度,
就算是740 RPM,風的前行角度依然幾乎垂直於出風面,
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可以歸功於導流罩的效果。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 740~1110 RPM 的風量 =========
這種風扇拿來吹散熱器的鰭片矩陣是最好的。
由於氣體的前行角度幾乎垂直於出風面,因此能吹進鰭片矩陣的"有效風量"非常夠。

一般風扇吹出的氣體,其出風角度會嚴重外擴,氣體會大量從鰭片矩陣的外緣吹出去,
鰭片矩陣的出風面僅有少量微風吹出,
你們摸一摸,比較一下兩個區域的風量差距便能察覺。

所以不要以為 740~1110 RPM 很弱,
有效風量比 max風壓僅2.0cm.H2O的風量扇在2000RPM運作下要優秀。
這一點也可以從上方的P-Q CURVE中觀察出來。

========= 這款風扇放在哪裡最合適? =========
Ans: 雙塔型散熱器的兩塔之間,
轉速700 RPM時可以抵2顆一般風扇, ( 一般風扇 = max風壓僅2.0cm.H2O 上下的款式)
轉速 1000 RPM時甚至等同3顆一般風扇。

下圖為最佳擺放位置的示意圖: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從紅色箭頭流出的風量比一般風扇少很多。


※ 單塔,但鰭片深度很深的散熱器也很適合用FFB1212系列,
例如: Scythe 鎌刀牌 的 SCMG-6000DWR 無限六 (鰭片深度 8cm)。

========= 折衷的轉速設定 =========
以我的情況為例,
室溫30~32度下,CPU在待機~看影片、網頁的負載下,約42~46度。
這時我調50度以下維持20%轉速是不會吵的。

但由於盡量避免CPU處於超過70度的情況下運作,
所以設定50度~75度區間開始飆高轉速,以求發揮壓制力。

下面提供3種設定方式: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風扇] 台達 FFB1212SH,很吵,但氣流集束能力很驚豔

如果你的主機板像我的一樣只能最低調到20%,想要使用這款風扇又怕吵的話,
建議一定要挑低轉速的買, 千萬別買 FFB1212"vH" (4000 RPM ),
20%=800 rpm,最低噪音量太高了,太吵了。

能買到 FFB1212"hH" (3100 RPM )是最理想的,
20%=620 rpm,最低噪音量比740RPM低,你可以體驗到更安靜的使用狀況。
2025-08-11 22:34 發佈
有人會問:最大轉速買低了,那高溫時的max壓制力不就變弱了嗎?

你需要先考慮以下3點:
[1]
有些東西是需要取捨的,噪音就是一個要素,
相信我,除非你是重聽,或是你對隔音、吸音做的很好,
否則你不會想要讓FFB1212系列運轉超過1500 RPM,
如果你是對噪音敏感的人,你甚至不會想讓轉速高於1200 RPM。
所以你買超過噪音容忍上限的轉速都是多餘的。

[2]
另外,應該很多玩家都有察覺,當一款散熱器放上風扇後,
高溫時的壓制力有一個極限,當到達極限後,不論你把風壓加倍或是風量加倍,
溫度再次下降幅度會變的很少。

這是因為熱的傳遞速度會因隔層數量增加而變慢,
廢熱的傳導路徑如下:
晶片 > 焊錫 > 銅蓋 > 導熱膏 > 散熱器底座 > 熱導管 > 鰭片 > 空氣

隔層數量愈多,熱的傳導速率愈慢或被卡在某個環節,
CPU內部溫度 與 鰭片表面溫度的溫差就會愈大,
這是改變不了的物理現象。

為了減少隔層數量,才會搞出"去除CPU銅蓋、去除散熱器底座、熱導管直觸熱源"這類技術,
同時為了強化傳導速率,又必須提升導熱膏的傳導能力和填縫能力、追加回流焊工藝、增加熱導管數量(截面積)。

[3]
熱的傳遞是需要時間的,
CPU內部廢熱要傳達到散熱器的熱導管會在2秒以上,要傳到鰭片則額外再加時間,
至於沒有熱導管的原廠散熱器,廢熱要傳達到鋁擠型鰭片的表面也很花時間,
原廠散熱器會差的主因是單位時間內傳輸的熱能總量太少。

當你讓FFB1212系列運轉在1500 RPM,
已經能觸及到市面上絕大部分散熱器的傳熱能力上限。
FFB1212eH (4000 RPM)
FFB1212sH (3700 RPM)
FFB1212vH (3400 RPM)
FFB1212hH (3100 RPM)

明知道買 FFB1212hH是最理想的,那為啥買FFB1212sH呢?
因為目前台灣店家手上有現貨的只有3700 RPM的 sH,
而hH 要從中共國買,根據過往的經驗,買到損毀的、二手的、型號不對的....機率很高,
且等待時間也久。

那些號稱發貨地點在台灣,而備貨時間卻寫" 較長備貨時間、出貨時間須等4天以上",
全部都是等你下單後才臨時從中共國叫貨,
對我而言不值得冒險嘗試。

其次,購買之前先確認你的主機板可以控制CPU風扇的最低轉速是幾% 或 多少RPM?
若可以低至10%,或500RPM,
那你買啥型號都不會有困擾。

==================
這款風扇建議買小4pin (pwm,靠電流持續時間控速)的,
因為克服最大靜摩擦力的啟動電壓為7v,
如果買小3pin (靠電壓控速)的則不容易精準控速。

買大4pin 的則更糟也更麻煩,
即便你的動手能力很強,懂得如何退pin去利用 ground、3.3v、5v、12v調電壓差,
你也只有 12v-3.3v=8.7v能用,通常轉速已經過高,太吵了。

為啥 12v- 5v=7v 不能用?
因為每個風扇個體有誤差,啟動電壓7v只是平均值,萬一你手上的是7.7v才能推動,
那你兩根電線分別接上12v、5v是動不了的,要賭運氣的成分太重。

另外,目前產的psu的出線方式已和20年前有明顯不同,
大4pin不見得是做在該串電線的最末端, (現在最末端的插頭幾乎是s-ata)
變成你要多買一條兩端都是大4pin的轉接線,在轉接線上做退pin、換pin的操作。
天空一片雲

以前我曾買過可變電阻旋鈕改過,其實網上都有教學,也就2條線剪斷+焊接而已,不難。

2025-08-15 15:07
eanck wrote:
======...(恕刪)

這款不夠囂張,不多說上圖

電壓:DC 12 V 安全可上13.8

電流:0.7 A

功率:8.4 W

轉速:約 3000 RPM

氣流量:145 CFM

靜壓:0.32 in H₂O(約 79.7 Pa)

噪音:約 45-50 dBA 12VDC

軸承:磁浮軸承

接頭:4-針插頭
eanck
eanck 樓主

這款風扇在台灣容易買到嗎? 有1000、1500、2000 RPM的型號和p-q curve嗎? 3000 RPM太吵了。

2025-08-14 19:48
peterbike316

新款MegLev風扇2000轉就很安靜,蝦皮上找"RST汎武",專業問題問他準沒錯

2025-08-16 0:10
eanck
eanck 樓主

我覺得 AFB1212H(2500 rpm)的最大噪音值比較適合電腦用, 剛開機時的風扇是全速運轉的,從主機板通電到bios介入風扇控制大約需要5秒。

2025-08-14 20:57
小笨賢

蝦皮就有賣~~ 我都買PWM 4線的。 VH剛剛好~ 夠強~~

2025-08-15 9:15
peterbike316

蝦皮私人有進這款,蝦皮官方唯一代理商:RST汎武問他應該會說沒有這款,KDE1212XXX商品圖上寫著DELL

2025-08-16 2:07
以前也有用過一款叫 穿甲彈 的風扇,
吹出去的風,也是集中又垂直...
看一看它的原理,就是要在風被吹出去之前,有葉片調整角度...
flagsmob wrote:
以前也有用過一款叫 穿甲彈 的風扇,
吹出去的風,也是集中又垂直...
看一看它的原理,就是要在風被吹出去之前,有葉片調整角度...


沒想到現在還有人記得"穿甲彈"這款風扇,
15年前這東西賣的奇貴,且價格很死,一個要450~500元,
當時的450~500元購買力大約是現在1000元。

凡是有導流罩的風扇的噪音都會特別大,因為氣體分子被強制更改行進方向,
氣體分子撞擊導流罩會引起多一次震動,這就是噪音變大的原因。

"穿甲彈"只做到 1200~1500 RPM,當時我還傻傻不知道原因,
現在懂了。

這東西在市場上會失敗,我認為主因是"價格",次因是資訊不透明,
現今有膽子主動公開P-Q CURVE的風扇依然是屈指可數,
15年前敢主動公開的風扇更是幾乎沒有,寫信去要P-Q CURVE,
95%以上完全不給回應,
有回應的5%幾乎是回說"是商業機密,無法給予" 或是 "已向生產廠商索取"。
請問花高價繳這種智商稅的意義在哪?
我又不是不懂流體力學、熱力學、材料學,這也是我偏向只買專業風扇廠的產品的契機。

同樣的12cm"穿甲彈"的葉片款式有2種以上,P-Q CURVE必然各不相同,
又貴又不給足夠資訊,
換作是流體力學專家也不敢買或推薦,
更別提1200~1500 RPM的風壓比起當時的風量扇真的沒多強,
有導流罩的風扇,1200~1500 RPM的MAX風壓才1.0~2.2 mm.H2O,
樓上介紹的那兩款在相同轉速下都能超過3.0 mm.H2O。

以現今的性能標準和價格行情,"穿甲彈"只有100~150元的價值。
這種風扇樓主用在機殼內部,只能說佩服佩服

首先,你要知道這類風扇的震動係數很大,畢竟風量跟RPM擺在那邊

這樣的話,長時間的微震,電子產品可是會故障的

若是鎖在機殼,用作進出風還可以,你裝在CPU散熱器上,那就真的得自求多福

當然,不是說一定會壞,也許10000人這樣用只有一人遇到,但是對遇到的人,就是100%

若只是為了做實驗數據的話,那就真的感謝分享好文章,但好孩子不要學~~
天空一片雲 wrote:
這種風扇樓主用在機殼內部,只能說佩服佩服

首先,你要知道這類風扇的震動係數很大,畢竟風量跟RPM擺在那邊

這樣的話,長時間的微震,電子產品可是會故障的

若是鎖在機殼,用作進出風還可以,你裝在CPU散熱器上,那就真的得自求多福

當然,不是說一定會壞,也許10000人這樣用只有一人遇到,但是對遇到的人,就是100%

若只是為了做實驗數據的話,那就真的感謝分享好文章,但好孩子不要學~~


你說的"震動量"是真的很需要考慮,
但我認為台達 FFB1212SH 在1200 rpm以下的震動量與一般 2000rpm的風量扇無多大差異。

何以解釋?
作用力 = 反作用力 ,
葉片給氣體分子多大的作用力,會以某種比例反映在噪音上。
假設兩款風扇的質量相同,在不同轉速下卻產生相同的噪音量,
此時你可以視為兩者的震動量近似。


其次,風扇與散熱器之間並非合而為一的"剛體",
如果是風扇是用橡膠插栓固定在散熱器上,則可以幾乎吸收完風扇的震動量,
10年前的散熱器較常出現這種固定方式。

若是用鎖螺絲的方式固定風扇,也可以先在風扇與散熱器之間(螺絲孔處) 墊一層1~2mm的矽膠或橡膠,
改用線綁或夾住的方式來固定風扇與散熱器。

現在常見用鐵絲夾住風扇,但你認為震動量就會100%傳到cpu銅殼上嗎?
(1)假設鰭片的尺寸= 12cm(長) * 4.5cm(寬) * 0.01cm(厚) ,熱導管直徑 = 0.6cm。
4.5cm 扣掉 0.6cm的熱導管 = 3.9
3.9/ 2 = 1.95 cm (風扇到熱導管的最短距離)
這 1.95cm的半邊鰭片是有彈性的,你手去壓壓看就知道了。

(2) 鐵絲會把風扇和鰭片夾住,但風扇和鰭片之間夾一層白紙,甚至是不要的塑膠袋剪一小片墊進去,
都能靠摩擦來耗掉震動量。
建議用白紙,比較環保,塑膠袋磨一磨會變肉眼難察覺的碎屑到處飛,這東西吸入肺中不得了,
紙纖維對人的肺的傷害就小很多。

傳遞震動量的下一關 = 熱導管。
熱導管有些微彈性,可吸收少量震動。

震動量要到達主機板的最後一關 = 『cpu銅殼與散熱器的底座的導熱層』。
這一層不是用導熱膏,就是用防震強很多的導熱膠片(相變導熱片、矽膠墊片、導熱矽膠 ....名字很多)。
照樣可以吸收震動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