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小小動作 大大的收穫 簡易分享參考
CPU 14900KS 貓頭鷹D15塔扇 導熱膏係數17W

圖一 範例
拆掉原本的扣具 在CPU左右兩個小耳朵上
塗上一些導熱膏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圖二 範例
放上鋁製CPU防彎固定板
由於多了 圖一 以及後續圖三
塗導熱膏的動作
導熱面積直接放大 至整個固定板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圖三 範例
縫隙 面積 . 導熱膏 下好 下滿 下足
塔扇安裝下去 導熱膏壓好壓滿壓實
保證塔底接觸面 100%吃滿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改善溫度集中於CPU蓋上 讓溫度分散至固定板上
大幅放大 導熱面積 也100%完整運用塔底接觸面
不僅僅是CPU與塔扇那70-80%的導熱面
最後奉上結果圖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M-ATX 緊湊型機殼 塔扇後吹 上方雙風扇排風 機箱為負壓

CPU固定扣具導熱改良簡易分享
2025-07-20 17:58 發佈
towa999 wrote:
小小動作 大大的收穫...(恕刪)

towa999大 您的機殼是哪一咖 可介紹一下嗎 感謝
wen.chi wrote:
towa999大 ...(恕刪)


FSP CST350 全漢
towa999 wrote:
小小動作 大大的收穫...(恕刪)

請問:
溫度改善前幾度?感謝分享.

增加散熱面積不到一片散熱鰭片,也沒有冷空氣降溫.
個人淺見.
發文有幫助 請給分.......................................
BADKING wrote:
請問:溫度改善前幾度...(恕刪)


改善前 跑R23 不到30秒
溫度百度 降頻降W數
降至240-260W 貼著溫度牆跑

改善後 平均約在280W 90度
還有溫度10度上去的空間
上到300W應該還可以吧 沒測

我這小機殼 兩顆頂部排風
塔扇單顆風扇
這樣可以比擬高階360水冷了吧?

上360 甚至分體水 三風扇
大對流的機殼 五風扇?
全狀態的14900KS
秒數應該可以拉長不少

還有這是增加「導熱面積」「導熱效率」
不是散熱面積
BADKING

為何貼圖一?散熱膏分佈不均勻. 您這次實驗是指 "原廠扣具" 和 "CPU防彎板加塗散熱膏" 這兩種狀況做實驗? 原廠扣具會使CPU變形 ,以前就有很多影片可參考.不知改善了沒.

2025-07-21 10:13
towa999
towa999 樓主

BADKING 圖示 沒做AB對比 僅作加強導熱 順序方式表達分享而已

2025-07-21 19:42
towa999 wrote:
小小動作 大大的收穫 簡易分享參考
CPU 14900KS 貓頭鷹D15塔扇 導熱膏係數17W

說實在,感覺是防彎扣具導致的接觸面增大,而不是防彎扣具本身增大導熱面積。

如果了解熱傳導機制的話,應該會知道非光滑面的金屬材質接觸面有非常高的熱阻,即便有散熱膏填平空隙,也不會導多少熱過去,尤其是兩個小耳朵這麼小的面積。

且就算有熱傳導過去,防彎扣具跟散熱器底部也是沒接觸的,純靠散熱膏導熱過去,這效率絕對非常低。

但樓主說實際有用,那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樓主的原廠扣具已經把CPU壓彎了,所以用原廠扣具的時候,實際散熱器底部與CPU是有空隙的,而使用防彎扣具補正了這個問題,所以D15才真正發揮實力。

且與大部分評測D15有高於240但低於360水冷的解熱實力說法相符。

如果樓主想要驗證,建議把小耳朵跟塗在扣具兩邊的散熱膏抹掉,只塗中間,如果真的發生溫度提高10度,那才能說明樓主的方法有用,雖然我真的不能想像這有用就是了。
claus950 wrote:
說實在,感覺是防彎扣...(恕刪)


變平 也是種可能性 我動機很簡單
換個 防彎扣具 嘗試不同方式 多上點導熱膏
效果出乎的好 放上來分享一下 如此而已

是非真假 有動手能力 有閒
專業的 YT 自媒體 或許可以試驗一下

再補一張 簡單燒一下 320W

towa999 wrote:
我這小機殼 兩顆頂部排風
塔扇單顆風扇
這樣可以比擬高階360水冷了吧?


D15 G1
270W @89度
真的可以打趴一眾360水冷了
而且還單風扇而已, 導熱係數好的散熱膏應該也貢獻不少
看一下那顆風扇是追風者的嗎?

至於326W@99度, 建議跑好玩即可, 不要那樣操它了
Sebastien Loeb wrote:
D15 G1270W...(恕刪)

圖片 塔扇是追風者沒錯
有用12公分2100轉 跟14公分1800轉
做試驗 結果沒差

326W 測試一下 調回300W 穩穩用
X型的散熱膏 或直接刮開 散熱會比較好唷!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