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 psu,究竟保護電路的設定標準為何?

我以前發表過數篇關於psu保護電路設定的文章,有人拿下面這篇文章來質疑我的論調: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18323074.A.8C8.html?from=moptt

我對psu保護機制的標準是比較嚴苛,因為我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評估。

ptt的whydan 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是站在製造商的角度在評估。

依我的標準,電壓或電流觸動保護機制後,整台電腦的各零件有較高的機率仍可正常使用。

如果是按照"不起火就好"的標準在設計,各位可以試試看有多少機率能再次使用?

該員會拿這一篇出來正好表示他根本沒看透當中道理。

舉個例,
ovp有的廠商設在+50%觸動,有的設在+30%,誰對? 在我看來都不合格,應該+15~20%就該觸動。

ocp有的廠商設在 50a觸動,有的設在100a觸動,你想用哪一種?
依我的標準25~30a就該觸動,遇到大電流零件就是用多路去供給;
且delay time 要低於0.5秒,然而有的產品的delay time 長達3秒。


==========================
我深知ptt的whydan 說的內容,因為目前的電子業界就是這個生態,在商言商,
求的是利益,只管製造與販售;
回收與廢棄處理根本不關這些生產者的事,起碼在現存的法律上是如此,
絕大多數消費者也順理成章的認為應當如此。

我認為efficiency是很重要,但卻必須取得一個平衡點,而非一味的衝高efficiency認證,
然後以此當噱頭在吸引消費者;因此efficiency是可以被適度犧牲的。

為何犧牲一點 efficiency也要讓保護電路的設定做的嚴謹?
各位如果對電子產品的公害問題有概念,會發現不論是製造、焚化、掩埋或回收,
都會製造公害,
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通通不要用,不生產、不使用』,但是可能嗎?
次一級折衷的辦法是『延長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以此減低單位時間內人類製造的汙染量。

一次供電失當造成了零件損壞,消費者就必須丟棄壞的,再去買新的,
雖然刺激了人類世界的經濟流通,卻也同時造成全生物共有的地球上的汙染物增加。

efficiency提高可以減輕用電量,當然也就減少了發電汙染,然而電子產品從製造到廢棄,這過程產生的汙染物更多,
這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觀念。

我的觀念是可以被推翻的,
只需等到人類製造的電子產品可達到100%回收,且回收時的汙染物處理可以做到零公害。

行政院環保署 > 何謂碳足跡

全球電子垃圾量高達4180萬噸,回收量僅1/6。 2015/04/20

東亞與東南亞電子垃圾 5 年內激增 63%。 2017/01/26

===================
因為找不到保護機制合我標準的psu,所以我現在mb只用asus的某些產品,
不是因為他品質好,而是他有anti-surge,電壓+-15~20%就會啟動,同時兼具了ovp、uvp的功能,
每一款的設定值似乎都不同,但再怎麼樣都比市面上的psu嚴謹。

anti-surge的觸發電壓必須自己向asus詢問才能得知。(本人不是推崇asus,只是推崇這個功能。)

在電流限制方面目前無解,似乎只能買數位電源了。
2017-03-04 20:28 發佈
這邊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給各位,
幾年前我到南部出遊,順道探訪一位我在大學時蠻喜歡的異性朋友。

她當時在當公務員,是環保機關的稽查員,
這個職務沒有實權、沒有強制力,只能在"查有事實"時開開罰單;
稽查時沒有保護人員,經常面臨稽查對象的拒絕配合,甚至是暴力對待。
在這種制度設計下,如何"查有事實"?

想要調動警方? 警方會要求先提供犯罪事實,否則單憑有人身安全威脅是不會出動的。
她的同事就曾經被稽查對象關在工廠裡過,直至隔天上班時間才被放出來,這能提告嗎? 限制人身自由嗎?
廠方一句:"不知道當時廠裡有其他人" 就打發掉了。

2013年的 日月光廢水污染事件 只是冰山一角,會被抓是因為排放量大到難以掩蓋。
有心要偷處理成本的工廠一定會埋地下暗管,然後就能肆無忌憚的排汙染物到河川中,
要怎麼抓? 沿著暗管一路挖到工廠當證據嗎? 誰出經費? 又有哪個官敢允許挖掘?
要是路經私人住宅或私人土地,那問題更麻煩。

所以最簡單直接、省時省錢的辦法就是只有入廠抽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