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多路12V的PSU那麼多種,教你選擇方式

引用廠商的宣傳文!看看就好別當真,倒是狼大文拜讀之下獲益良多....
只是最近很久沒有狼大的POWER開箱文了
這很有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某版某些鄉民,一直狂吠說什麼耗電瓦數多低,用這麼高瓦數是幹嘛...
吠了一堆還是講不到重點。不愧是鄉民...

電腦實測瓦數往往沒想像高,自己用儀器測試當然知道,
問題如果照那瓦數單純去配Power穩死的,
尤其是硬碟、光碟機較多的、長時間不關機的,
要麼當下設備運作不穩,長期來說在高負載下容易提早使Power葛屁,
但造成此問題主因,就是不清楚到底各路分電狀況,
導致只好瓦較高瓦數選擇以求安心,也讓Power較有餘裕不致於負載過重。

但目前在這一部分的資訊似乎不是那麼透明化。
看完這篇終於比較了解12V的原意了...

MINIMUM 12V CURRENT RATING OF 42A
我的顯卡最低要求42A,我的680W 12V共4路最大值才52A(624W)
換句話說只剩10A給MB,CPU,HDD及DVD
看來真的得換Power了

不過我個人用狼大的方式去看線組(我的power為半模組)

引用風大的圖..
24pin.12vbp及drives都為純黃線,這樣算一路好了
pci-e1為黃線中帶藍條,這定為2路
pci-e2為黃線中帶白條,這應該是3路
我只接一張顯卡,如果只用1.2路,那3.4路不會支援囉?
這樣的話吃電的卡王不就個個都該用單路12v的psu
不然像590官方要求50A,PSU又分3~4路的也不可能單路支援50A啊

P.S那些說550W就夠用的難道不怕燒掉= =;
佐久助 wrote:
看完這篇終於比較了解...(恕刪)

官方要求50A,意思是官方希望你整台電腦包含顯卡用50A的PSU
並不是官方認為單單卡就有50A(600W)

590需不需要600W去推又另一回事了
感謝大大的分享,

讓我充分了解單路12V 與 多路12V的差別

好文就是要推
一般來說...
轉換效率在50%是最高的...

假如你的電腦 顯示卡需要外接電源
一張顯示卡...最好買兩組12v輸出的.. (450w--20A+20A)
若一張顯示卡但耗電 (500W 20A+25A)
兩張顯示卡.. 買3組12V輸出的 (550W 20A+20A+20A)
一張顯示卡 需要兩組電源(550W 20A+20A+20A)


所以說囉.... 不是高瓦數就好囉~~ 重點要足瓦+穩定~~
超高瓦數 但是每組輸出A反而少, 你又沒有用到那麼多組... 就是浪費+沒用囉~~


台達 80+ POWER 的規格
350W-> 11A + 14A ...2組12V
450W-> 20A + 20A ...2組12V
500W-> 20A + 25A ...2組12V
550W-> 20A + 20A + 20A ...3組 12V
750W-> 18A + 18A + 18A + 18A...4組12V
1000W-> 18.5A + 18.5A + 18.5A + 18.5A + 18.5 A ... 五組12V
大大寫的真好,大部份都是正確的。加油,像您這樣熱心的人不多了。
基本上台達的sps是最穩定,品質最好的,但是他們的東西不銷end user,因為end user的量養不起他。
其他市面上的都只是2、3線廠,靠一些行銷手法賣貴一點,是實上很多料都不怎麼樣。而且量也大不到那去,但是毛利很高就是了。
基本上月產1萬台跟月產100萬台以上的品質是不同等級的。
12v單路或多路的部份,這根本是寫好看的,基本上sps只有一組主迴路,要多路的話成本很高,而一路出來再分流的方式,很多都沒有後端分流的原件,而且這樣的結構只能算單路,一組掛了其他一樣是會掛。

建議看不懂的大大們,選用單路就好了,別自找麻煩。

ps: 我不是台達員工。

hungyi212 wrote:
大大寫的真好,大部份都是正確的。加油,像您這樣熱心的人不多了。


寫錯的地方麻煩指正一下,
大家研究研究。

eanck wrote:
寫錯的地方麻煩指正一...(恕刪)


其實市售所有電源供應器,12v都只有一組。有那個12v1、12v2…的全部都是同一組。只是多加了個分流,而分流用的感測電阻大多都是用錫銲起來,連像錳銅電阻這類的感測電阻都省掉了。錫胡的電阻超不準的。說白了點,其實分流已經被省掉了。再說,燒板子時,限流20a、跟限流100a,結果都是一樣的。而且也不會因為限流設在20a就比較不會燒東西。
另外裝很多硬碟(3.5吋)的人,12v的電流要多估至少3倍,因為起動時沒有back EMF所以電流很大,通常會是運轉的2倍多,如果馬達做得好,會到3倍以上。(2.5吋是吃5v)。
量測電源的穩定性不能用電表,電表沒辨法反應出暫態,只有壞的很嚴重後,電表的電壓才會亂跳。
另外,您有提到tdp,我就順便講一下,不管i社或a社,tdp的定義都是一樣的。

hungyi212 wrote:
有那個12v1、12v2…的全部都是同一組。
只是多加了個分流,而分流用的感測電阻大多都是用錫銲起來,連像錳銅電阻這類的感測電阻都省掉了。
錫胡的電阻超不準的。說白了點,其實分流已經被省掉了。
再說,燒板子時,限流20a、跟限流100a,結果都是一樣的。
而且也不會因為限流設在20a就比較不會燒東西。


能否在這部分多點著墨?
分流用的"電阻"為何用錫焊的造成感測不準? 因為用錫量難以控制? 還是焊接範圍不易控制?

PCB燃燒之後,已與限流無關,這我理解,
但限流的目地即是在增加達到燃點的難度,
假設:PCB上的A處在12V達25A 時會到達燃點,
那麼 OCP應該設在25A之前。

OCP的TRIGGER POINT 過高,則形同虛設。

現在多路12V PSU的 OCP SET POINT 普遍都很高,
實際作動點為標示限流值的1.7~2.1倍很常見,
這與甚麼有關呢?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