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fal wrote:
這篇不是開箱文也不是測試文,只是吾無意間領悟的真相
一、前言
..............................
輸入功率必定大於輸出功率,這時效率就出現了:
功效率 = 輸出功率 / 輸入功率
平常在說的80plus 80%就是這個功效率。
能量守恆,那少掉的功率去哪裡了? 變成大家討厭的廢熱發散在空氣中了。
不錯啊,總算又多一個人懂了,
但這只是『初步認知』,
真正的能源利用=VA *POWER FACTOR值* efficiency值
你現在只看到『efficiency』造成的影響。
============= 基本常識: ================
電廠輸到你家時的電力=VA
可利用的『交流電(AC)』= VA *POWER FACTOR值
可利用的『直流電(DC)』=可利用的交流電* efficiency值
POWER FACTOR值愈低,電力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線損)就愈高。
實際的能源使用量=VA *POWER FACTOR值* efficiency值
EX:
[80+ PSU] 100W(VA)*0.9(PF)*0.8( E)= 72W
[一般 PSU] 100W(VA)*0.7(PF)*0.6( E)= 42W
====================================
買80PLUS PSU,教你如何選適合的瓦數 (瓦數不是愈大愈好)
了解POWER FACTOR值的技術門檻之後,
你就知道除了挑80+PSU買之外,
為何PSU瓦數為何不是買愈大愈好。



以下非重點

------------------------------------------------------------------------
最近學校有實習課 用POWER ANALYZER 測功耗跟效率
我這台老桌機:
P4 3,0G 1M
P4P800-VM
記憶體四條 共2G
硬碟兩顆
MSI FX5200 AGP
Power 海韻 330W 80PLUS 銅牌
燒機(SP2004)要200瓦左右
正常使用約在150~180左右跑(看影片 逛Mobile......)
一年電費用3.5塊算 要6000 XD

-----------------------------------------------------------------------------
以上非重點

POWER ANALYZER 測到的功耗效率因數 0.94


不知道用裝機牌會不會有那麼高的PF值
(機殼是iBox 沒那麼方便拆 就沒換來試試看了 抱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