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這麼多的電源供應器
有一堆保護機制的POWER也還是會燒呀
振華 海韻這兩間只做個三項保護
還是可以跑的順順的
說振華會串燒 那翻翻網路
全漢 也有燒掉的呀
還遇過有人MOS操到斷裂被判定人為
這要怎麼說呢?
海韻也曾經有燒毀的 總覺得只是個案
振華被同業敵對業代用力的放大個案
如果真的這麼會燒硬碟那NZXT EVGA這些廠商是想不開嗎? 找他代工
所以一切都感覺只是業務操作
PTT的菜單 9成都是全漢 ANTEC 旋剛 這些仔細去看 不難發現 都是視博通代理的
就像是SSD 明明TOSHIBA或是Sandisk比較好些
為何 推薦都是INTEL PLEXTOR跟"美光(明明就很容易當機)"
去看代理商 也是一樣 指有一間這三顆有同時代理 捷元
回到主題 總之POWER好壞看完測試 看完廠商給的用料
就差不多了
這年頭還有看過多少人用知名的POWER燒整台的嗎?
組裝零件何其多 出了問題推給別人 POWER直接接觸的零件多
只能說有時候真的是運氣問題
我是個會把POWER偷偷拆開來看的人
所以我覺得 沒有最好 只有最實在的用料 羊毛出在羊身上 佛不佛心看原廠
人言可畏 可怕的不是POWER有沒有保護機制
而是人家把一兩件小災情放大檢視
台灣就是這麼小了 甚麼事情都可以一天重複說好幾遍
順便給大家看看這篇網友在倉者PO的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311810
所以就別道聽塗說吧
再來同樣是保護機制 也要看怎麼保護的? 保護到什麼程度?
例如12V單路的大瓦數 為了確保OCP不被誤觸 而將OCP設的很高
當發生意外時(短路) 在OCP還沒觸發前 線都燒起來了
單路高瓦數的OCP僅能保護 輸出不超過PSU能供應功率上限 避免PSU自燒而以
其實OPP與OCP是一樣的東西 都是過電流保護 只是裝設的位置不一樣
一般的OCP 是指裝 3.3V 5V 12V上的 OPP則裝在更前面 只控管3.3V 5V 12V的總輸出
有OCP 沒有OPP我覺得沒關係 (前提是OCP要設置的洽當 且每路都有裝)
有OCP就一定有SCP 因為現在的PSU都用現成的保護晶片 而保護晶片這兩個都裝在一起
(通常連OVP也一起包)
通常只要注意線不要亂接整理好 小心不要短路到 也不要超瓦使用 OCP就不會啟動
OTP算是第二道防線 是PSU不知何原因在自燒 (可能是灰塵太多 也可能是短路 風扇故障等等)
注意PSU的散熱 我就覺得不太重要
最重要的是OVP 電子零件超怕 高壓突波 這邊有個問題...
保護晶片自己也怕高壓電... 假設電壓高於保護晶片忍耐的範圍
那保護晶片會先自爆 看運氣如果晶片自爆前保護沒啟動 就大家一起爆
裡面只有一句講的最對 電壓的穩定度 > 保護機制
電壓的穩定度 取決PSU的設計架構與用料
另外隨著負載越高 電壓跳動的幅度越大 買上萬塊的顯卡 就不要省幾千的PSU錢
那些穩定度較差的PSU 短期用還好 長期內部零件老化 保護機制又太寬鬆 就很容易燒
(通常會先因電壓過低 而自動關機 但有些人置之不理就可能燒了)
還有...PSU的輸出有分 3.3V 5V 12V 根據架構不同各路的電壓會彼此影響
例如單磁放大的12V 重載時 5V輕載時 12V會偏低 5V會偏高 5V的負載也會影響3.3V
所以要看整體電壓 不能光看12V 要依據自己的使用情形
評估使用情況 選擇適合的PSU 善用PSU表現較佳的那方面
有些事情都被放大解讀,這不是理性的探討,除非我們知道個案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假使排除廠商偷料的因素,零組件的穩定性其實跟使用環境、使用者習慣更有關係,不是嗎?
網路上有許多一面倒的言論,過度強調某牌的東西就是行,別的牌子就是垃圾,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是不是該去考慮使用者的預算跟需求,而不是強推自己想要的東西給別人呢?
有的人常會有兩套標準,不喜歡別人拿"硬碟串燒事件"來影響自己常推的POWER,卻又愛拿某牌CPU的板子燒板來作文章,我不知道這樣的評論又有何客觀之處?
選POWER不就跟買保險一樣嗎?要不要多買個防癌險、住院險...看個人,當然很多事情是看運氣的。
從前80+還沒有很流行的時候,許多人用動物牌、機殼牌不是也用得很爽?雖然偶有意外...現在的人會去看用料跟穩定度的測試這是好事,但是有些被刻意隱瞞、有些被放大,是非跟價值應該是USER自己去做出判斷。
還必須注意"交差負載、動態響應",但是有多少評測網站能夠提供這2項呢?
尤其是後者更是鮮有人測。
"動態響應"的基準為何? 這部分我不知道,須要請教狼大的看法。
=====================
以12v為例:
漣波能壓到12mv固然是很強,但是售價上又是如何?
你們用電腦也有數年之久了,用漣波差一點的psu究竟會造成甚麼實質影響? 相信你們自己心裡也有底。
所以我個人並不會吹毛求疵到這種地步,
再以100% LOADING時的12V的漣波來說,
40mv以下: 好貨
41~60mv: 一般品質。
61~80mv: 當該psu的其它規格都吻合你的需求時,勉強可以買。
81~120mv: 雖然還在intel制訂的規範內,但不提也罷。
40mv以下也是多數優質psu能達到的境界。
=====================
3.3v是做為訊號使用,所以位準精度要求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單磁放大"的款式是把3.3v獨立出來,而非5v的原因。
我個人對3.3v的要求是: (同樣是位於DC OUTPUT 100%)
20mv以下: 好貨
21~30mv: 一般品質。
31~40mv: 當該psu的其它規格都吻合你的需求時,勉強可以買。
41~50mv: 雖然還在intel制訂的規範內,但不提也罷。
※5v一樣是依3.3v的標準。
=====================
若比較 保護機制的設定值 與 DC輸出的測試數據,後者資訊明顯透明很多,
優質的DC輸出是基本要求,而適宜的保護機制則是進階要求,
所以了解設定值對於要求較高的使用者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談論保護機制這一塊。
MVP256 wrote:
我認為以後的高階PSU除了廠商設定的各項保護最低標準外
應該要有一條線連到主機板 讓使用者自己設定
這樣就算是單路PSU也不會有OCP觸發點過高的問題 除非是保護晶片失效...
也可以順便監控轉換效率跟使用瓦數
只是這樣一個PSU如果要維持目前的毛利不知道會賣到多少錢...
你這主張不錯,
目前部分數位式psu就有這樣的功能,
但取樣頻率要夠高才行,一秒取10次(間隔100ms)都算太低。
數位式psu的售價很高,我認為可以去掉螢幕監控"電壓、電流、eff、pf"這4樣功能,
狼大有測過,psu內建的準度不高,算半個歡樂表。
======================
ocp比起其它種保護機制都難設定,
原因是ocp必須配合其它主機零件,而非只考量psu本身的輸出能力。
舉個常見的例子:
xxx款MB碰上OOO型PSU就是不能開機,
電源鈕按下去,沒2秒就熄火。
原因之一是該款MB在開機時產生的突波太高,頂到PSU的OCP。
為了讓良莠不齊的MB能順利開機,
3.3V、5V的OCP實際啟動值經常不照SPEC走,(市面上絕大部分款式的SPEC是寫好看的)
12V OCP 啟動值的可信度則比較高。
如OO牌 XX款 標示25~35A,但實際上2者都超過40A,甚至在45A以上,如同虛設。
此一情況屢見不鮮,包含各大廠。
所以這不光是PSU廠的問題,板卡廠也有責任(e.g. VIDEO CARD、MB....)。
=====================
INTEL制定的ATX規範中,在2.2版以前有所謂每路240VA的限制(所有電壓都一樣),
但製造商卻不一定遵守,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單路12V的 PSU,
(在2.3版已移除12V的限制。)
240/3.3= 72.72 (A)
240/5 = 48 (A)
有些安規也採納240VA為基準,
意思是只要3.3V設在 72.72A以下就符合INTEL規範,且也能過此類安規,
5V亦同理,48A以下即可。
但是設這麼高,真的等到啟動時,就算板子不起火,
恐怕也被打壞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