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
隨著影片創作以及直播的風氣日盛,許多人都會在家裡或是小型工作室裡進行錄音,若是對於聲音品質有一定要求.往往對筆電或是手機隨附的麥克風錄音品質不是十分滿意,這時候相對專業的麥克風硬體,就成為許多影片創作者或是直播主必備的工作配件。陳拔這次要來開箱的 Elgate WAVE DX 麥克風套組,就是 Elgato 針對人聲錄音導向所設計的動圈式麥克風錄音套組,透過動圈式麥克風對於背景噪音較不敏感的特性,提供給在家中隔音狀況或是背景噪音較多的使用者,一個不用費心過濾背景噪音的錄音選擇。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開箱與外觀
這次陳拔收到了 Elgato 寄來的 WAVE DX 麥克風與相關配件套組,包括 WAVE DX XLR 麥克風、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XLR 連接線,以及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畢竟 WAVE DX 僅有 XLR 介面,若是本身先前沒有 XLR 介面的相關收音裝置(如錄音機),就需要搭配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轉接成電腦用介面,XLR 連接線部分則是因為 WAVE DX 包裝內並沒有包含 XLR 線材,也需要另行購買,這點是選用 WAVE DX 麥克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次陳拔收到的 WAVE DX 麥克風測試套組,包括 WAVE DX 麥克風(前右)、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前中)、XLR 連接線(前左),以及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後)。
WAVE DX 麥克風
首先先來看 WAVE DX 麥克風的部分,這是 Elgato 與知名專業錄音設備工作室 LEWITT Audio 合作推出的動圈式麥克風,採用 XLR 介面,可以與市面上大多屬具備 XLR 介面的前級放大器或音訊介面搭配使用,提供想要在聲音部分有更高音質表現或是混音效果的直播主/內容創作者更具彈性的選擇。
WAVE DX 麥克風的盒裝正面,由圖片角度可以看出 WAVE DX 麥克風跟先前 Elgato 自家 USB 介面的 WAVE:3 採用正面收音的設計有所不同,WAVE DX 麥克風是採用前端收音的方式,在安裝角度、螺絲孔位配置上也有所差異。

下方標示了 WAVE DX 麥克風是針對人聲收音所設計,採用動圈式拾音的麥克風。

WAVE DX 麥克風的盒裝側面,標示了產品特色以及包裝內容物。

WAVE DX 麥克風的產品特色,包括心型指向收音、人聲最佳化設定、可偏離軸線的寬廣收音範圍、內部防噴罩、降低噪音反射設計以及 XLR 接頭。

下方的包裝內容物標示,包括 WAVE DX 麥克風本體、轉接座、轉接羅斯以及快速使用指南。

WAVE DX 麥克風的盒裝背面。

更為詳細的產品特色說明。

下方的 WAVE DX 麥克風詳細規格,敏感度為 2.5mV/Pa, -52 dbV/Pa 的設定,若是像陳拔這樣先前多半使用電容麥克風的人,改用動圈式麥克風除了要將麥克風拉近一點外,在錄音時也需要大聲一點,才會收到接近的音量。

WAVE DX 麥克風的盒裝內容物,包括 WAVE DX 麥克風本體(右)以及快速使用指南(左)。

WAVE DX 麥克風本體,可旋轉的轉接架已經預裝在後方了,麥克風本體上並沒有控制介面,主要透過連接的前級放大器或是控制器進行增益調整。

後方支架的安裝位置,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更改支架的安裝位置,上圖的 Elgato Logo 是可以取下的,Logo 下方是可供支架鎖定的螺孔。

麥克風前端則是有標註收音位置的指示紙條,使用前記得取下。

取下指示紙條後的 WAVE DX 麥克風,透過內建穿孔格柵以及內部防噴罩的設計,減少人聲收音時常見的爆裂聲與嘶嘶聲。

WAVE DX 麥克風尾端的 XLR 介面插孔。

WAVE DX 麥克風支架的螺絲固定鎖孔,出廠已先將 3/8 吋的轉接螺絲裝上。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
接著來看可說是 WAVE DX 麥克風的必要配件: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如果是要將 WAVE DX 接上電腦/平板使用,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可將 XLR 介面的音頻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並且提供 WAVE DX 麥克風 48V 的幻象電源,基本上就是必要配件。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盒裝正面,除了提供 XLR 介面轉換外,還提供了數位混音功能。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盒裝側面,標示了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主要功能以及盒裝內容物。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主要特色功能,包括錄音室等級的前級放大器、ANTI-Clipping 防失真技術、48V 幻象電源供應、零延遲監聽、多功能的控制轉盤以及電容觸控的靜音控制按鍵。

下方則是包裝內容物的標示,包括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本體、USB Type-C 轉 Type-A 連接線,快速啟動指南。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盒裝的另一側面,主要呈現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側面與背面布局。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盒裝背面,跟 WAVE DX 一樣呈現了可使用 WAVE LINK 軟體操作的特色,並且針對各項特色有更深入的說明。

搭配的 WAVE LINK 軟體特色,包括多重音軌混音、獨立音軌監控、與 OBS 串流功能支援等。

各項功能的更仔細說明,包括錄音室等級前級放大的 75 dB 的超低噪音增益功能、Clipguard 防失真技術可以讓使用者安心錄音、透過轉盤直接控制麥克風增益、輸出音量等,另外在 Low-cut Filter 低切濾波器部分提供 80Hz 和 120Hz 兩個選項,可分別濾除麥克風近處和遠處的低頻噪音。

當然詳細的規格也不可少,在作業系統部分也支援了 Windows 跟蘋果 Mac 作業系統。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盒裝內部,上方為配件盒,下方為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本體。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配件,包括快速使用指南,安全性說明以及一條 USB Type-A 轉 Type-C 傳輸線。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本體外觀,採用跟 Stream Deck 一樣的斜向控制設計(傾斜角度也相同),中央為多功能調整旋鈕,外側周圍有指示燈的設計,讓使用者知道現在的增益/音量設定狀況,左側下方為麥克風、耳機、麥克風/PC 混音指示燈,使用者可透過單按多功能調整旋鈕進行麥克風/耳機/PC 混音的功能切換。

多功能調整旋鈕外圈燈號亮起的情形。

調整功能切換指示燈亮起的情形。
右側下方則是 48V 幻象電源的指示燈,可以長按多功能調整旋鈕來開啟/關閉 48V 麥克風幻象電源供電,不過若是接上這次搭配的 WAVE DX 麥克風,則不可開啟 48V 幻象電源。

48V 指示燈亮起的情形。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側面。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上方部分,具備觸碰感應的靜音切換開關。

靜音模式下中央控制旋鈕的外圈會顯示紅色燈號。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的後方,由左至右分別是 USB-C 介面(連接電腦)、3.5 mm 耳機孔、XLR 介面(連接麥克風)。
XLR 連接線

XLR 連接線部分為 3 公尺/10 英尺長的規格,對應一般桌面直播配置應該綽綽有餘。

XLR 連接線本體,接頭部分為金屬材質,連接線外表則是有編織材質覆蓋。

接頭的特寫。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

最後來看固定麥克風的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部分,其實這次 Elgato 有推出兩款不同形式的麥克風懸臂,一款是陳拔這次開箱、上方懸掛形式的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另外一款則是採用下方水平支撐形式的 WAVE MIC ARM LP 麥克風懸臂,玩家可以依照自己桌面配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懸臂款式。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的盒裝側面,標示了包裝內容物以及可以延伸使用的長度。

包裝內容物部分包括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本體、1/4 吋轉 3/8 吋螺絲、1/4 吋轉 5/8 吋螺絲、15 公分的高度延伸桿、260g 的配重砝碼、六角扳手。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的尺寸以及可以延伸的範圍,另外可承重麥克風的重量為 250g 至 1000g,夾具可支援的桌板厚度為最厚 60 mm。

盒裝的另一側面。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外盒開啟後的狀態。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包裝內容物,包括懸臂本體、簡易說明書、垂直延伸桿、配重砝碼、轉接螺絲包、桌夾。

簡易說明書的內容,大部分跟外盒側面上的說明相同。

桌夾部分的設計,下方的轉柄部分有可下拉鬆開的部分,方便安裝。頂端的小孔為插入懸臂後供六角鈑手逼緊螺絲的孔位。

桌夾的安裝說明。

隨附的六角扳手以及轉接螺帽。

桌夾固定在桌面上的狀態。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本體,因為在折疊關節部分有彈性設計,在包裝上先用束線帶固定。

在束線帶上還有警示標語。

將懸臂本體安裝在桌夾上的情形。

插入後記得要用隨附的小六角鈑手鎖緊,不過原廠隨附的這隻六角鈑手材質偏軟,使用時不要轉太大力。

安裝了延伸桿後加高高度的情形。

懸臂前端固定麥克風用的螺柱,預設為 1/4 吋規格,但可利用配件裡的螺帽轉換成不同尺寸來應對,以適應不同的麥克風款式。另外後方的旋轉關節為球型設計,提供相當大的調整角度。
- 1/4 吋
- 3/8 吋
- 5/8 吋

另外因為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在折疊關節部分採用彈性設計,並沒有固定角度的鎖定機制,需要靠麥克風的重量將懸臂壓下來,所以如果是搭配重量比較輕的麥克風款式,就是要安裝配件裡的 260g 配重砝碼增加重量。

將配重砝碼安裝到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上的狀態。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還具備了藏線的溝槽,可以將麥克風傳輸線收納隱藏。

將套組裡的 XLR 傳輸線安裝到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裡的狀態.另外可以看到在未安裝麥克風時,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的揚起高度相當高。

將 WAVE DX 麥克風安裝到 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後的狀態,越過螢幕由上方收音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配置。

可以向前延伸的長度。

有了重量以後也可以向後收折。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軟體功能與錄製效果
接著就將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跟電腦連接,先來看看 Elgato 搭配軟體的部分,跟其他款 WAVE 系列麥克風一樣,WAVE DX 麥克風再搭配 WAVE XLR 麥克風增益器後,就可以直接透過 USB 介面連接到電腦進行錄音,也可以再加上 Elgato 的 WAVE LINK 混音軟體搭配運作。
這樣一套搭配就能夠開始進行錄音或是直播了。

在將 WAVE XLR 接上電腦的 USB 介面後,就可以在作業系統裡面看到輸入的麥克風選項,這時候就可以直接開始作為電腦的麥克風進行聲音錄製。
而 Elgato 官方提供的 WAVE LINK 混音軟體中,除了可以搭配包括遊戲、配樂等音軌進行混音外,也可以單獨針對 WAVE XLR 進行更多功能調整。

在將 WAVE XLR 接上電腦,開啟 WAVE LINK 後,就會出現偵測到新裝置的畫面。

WAVE LINK 的主畫面,可以加入多個音源進行混音調整,最多可支援 9 個音訊來源,不過若是 Elgato 的麥克風的話僅支援一組,沒辦法同時裝上兩組 Elgato 麥克風進行混音,這部分倒是有點可惜。下方的部分則是混音監聽的選項,可以分別針對錄音輸出以及直播輸出進行監聽。

WAVE LINK 內針對 WAVE XLR 的設定介面,提供包括名稱、採樣率、輸入增益、48V 幻象電源開啟/關閉、監聽耳機音量、麥克風/PC 混音比例、音效增強以及指示燈顏色等劑型設定。

透過 WAVE LINK 也可以對 WAVE XLR 進行韌體升級。

除了內建的 Lowcut Filter 低頻過濾功能外,在 WAVE LINK 內也可以透過安裝外掛 SOUND EFFECT 效果的方式,對 WAVE XLR 麥克風的輸出聲音進行調整,目前提供了 Elgato EQ 等化器、Elgato 背景噪音移除以及與 NVIDIA 合作的 NVIDIA Broadcast 噪音移除功能三個功能,不過 NVIDIA Broadcast 噪音移除功能需要搭配 RTX 系列顯示卡才能使用。

Elgato EQ 等化器的調整介面。

Elgato 自家降噪的調整介面,提供開啟/關閉兩段式的調整。

NVIDIA Broadcast 噪音移除功能的調整介面,除了開啟/關閉外,也提供了過濾強度的設定,陳拔的測試結果調整到 75% 以上,基本上就錄不太到背景雜音了。

跟採用電容式收音的麥克風(如左方的 Elgato WAVE:3)相比,右方的 WAVE DX 需要比較大的音量與 Gain 值調整。
至於在實際錄音的表現部分,因為 WAVE DX 屬於敏感度較低的動圈式麥克風,在錄製時除了需要靠近麥克風頭進行錄製外,錄製時也要發出較大的聲音來進行錄製,若是以陳拔平常對談的說話聲音來說,在電容式的 WAVE:3 麥克風,以 20 dB 的 Gain 值就能收到到相當清晰的聲音,但是在 WAVE DX 上,官方的設定建議是從 45 dB 開始進行測試,陳拔自己則是要到 50 dB 以上的 Gain 值才會獲得較清晰的聲音結果(而且嘴巴還要相當靠近麥克風頭)。

官方建議的 Gain 值設定是在 45 dB 開始,可以看到 WAVE LINK 在 Gain 值的指示部分還有針對電容式麥克風(Condenser)以及動圈式麥克風(Dynamic)的 Gain 值指示。
不過相對地較高的 Gain 值設定,也容易將背景噪訊放大錄製進去,以陳拔測試的結果,在 56 dB 以上的 Gain 值設定就會有較為明顯的背景噪訊,建議控制在 50 dB 以下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但相對的搭配 WAVE DX 麥克風錄音時,就需要將錄音音量放大一點。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試用心得

ELGATO WAVE DX 麥克風套組。
身為專業的直播周邊廠商,Elgato 的產品不管在硬體設計或是軟體搭配上都可算是相當成熟,像是這次的 WAVE DX 麥克風套組,透過 WAVE DX 麥克風、WAVE XLR 麥克風增譯器、WAVE MIC ARM 麥克風懸臂硬體的組合,以及 WAVE LINK 軟體應用,都可讓使用者可以很快的建構出可用的高階錄製環境。
至於在 WAVE DX 麥克風本身的錄製效果部分,採用敏感度較低的動圈式麥克風,比較適合錄製唱歌、遊戲直播或是 Podcast 對談這類音量較大、搭配混音的錄音情境,搭配動圈式麥克風較不敏感的特性,可以比較不用在意環境背景噪音的干擾。若是影片旁白這類需要較為乾淨的人聲、或是本身說話音量較小的使用者,WAVE DX 可能就不太適合,改用 WAVE:3 這類的電容式麥克風,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但相對的就要更注意背景噪音的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