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非,又跟大家見面啦! 在今天介紹新玩意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一個問題,對於各位在遊戲時,音效的呈現對於整體遊戲體驗來說是否重要呢?
對於平常在聽音樂的時後,聲音的感覺是否很重要呢? 以我來說,我是個連平常睡眠時都少不了音樂的人,自然而言對於音樂就有希望有一定的水準呈現,而我認為音樂就是遊戲的一部分,如果少了音樂,那遊戲會變得有些單調,體驗不了完全的樂趣,加上經常在射擊遊戲的緣故,對於聲音又多了那麼一些要求。
就現在的電腦主機來說,若不是挑選電競需求的主機板,所用的音效料件也就可以想像好壞,但若是我不想要多換配備,或是我需要更好的聲音來源時,該怎麼辦呢? 這時後就可以挑選音效卡來做音效增強的選擇。
說起Creative BlasterX,則是前幾天和朋友討論到了音效卡這一塊,當時我們講了數個曾經是這一部分起家的廠牌,突然講到一個既熟悉陌生的名字 - Creative BlasterX,當時覺得這名字很熟悉,卻又想不起來在哪裡看過,就像知道一首歌卻不知道在哪聽過旋律一樣,於是立馬去找了相關資料,原來是有著另一個較為人知的名字 - 聲霸。
在知道另外一個較為人知的名字之後,其實就想說「哎唷,原來是聲霸這家廠牌呀」,胡亂掃過一些資料跟產品介紹後就打算關了網頁,但是當我看到某個關鍵字「適用多種機型」,這倒引起了我的興趣!
許多音效卡單純都是PCIE介面(簡單來說就跟顯卡連接主機板的方式一樣),連聲霸早期的音效卡也不意外,但後續的音效卡並無太多是可以應用在電腦主機以外,而看到聲霸後面的產品是可以應用在多平台上,我立刻詢問朋友是否有東西可以借我來玩玩,很幸運的就拿到了這一次要介紹給大家的新玩意 - Creative BlasterX G1 & G5音效卡!
不過在介紹新玩意前,我倒是很好奇,如果今天是各位要入手音效卡,會怎麼選擇呢? 是會選擇便宜的呢? 還是價格較高但是效果比較好的呢?
我相信兩種都有,而我相信也會有追求CP值效益的第三種,但不管如何,所追求的東西不外乎要便宜、效益高而且要買的意義,而今天由「聲霸」Creative BlasterX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不是都能符合呢? 我們就一起來瞧瞧唄!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BlasterX G5,連包裝盒都做的超有質感!

不得不說從朋友那邊拿到BlasterX G5的時後,我還以為我朋友給我了個很貴的手機耳機想要來騙我就是G5音效卡,包裝非常有質感,做的也很像有點高價格的手機用耳機,不過打開之後,確實是G5沒錯!(絕對不是手機用耳機 XD)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開盒後內容物

一如往常,拿到新玩具都得先看看裡免有什麼東西,在G5的盒裡附有USB線及雙頭3.5吋接頭線各一條,相信USB線不用我多說。
而雙接頭3.5吋接頭線則是用來支援其它平台,例如手機、DVD播放器,甚至是家用遊戲主機、平板都在他的支援範圍內,簡直像是玩遊戲遇到好隊友什麼都支援一樣強大呀 XD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G5接孔按鍵配置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金屬髮線紋上就有明顯的Mark
那麼,來看一下這次G5整體外觀吧!
原本以為支援多平台的音效卡會做的非常大個,但看到G5的時後卻令我感到意外,心想「做成這樣的大小真的可以有很好的品質嗎?」,抱持這個疑問,還是要一步步繼續看下去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嘛!
打開盒後我們就看到G5正中間的材質正是和現在許多手機的背板設計相同,都是以金屬做髮線紋後上面在標出一個明顯的MARK,而以黑色做為產品底色顯得非常高貴時尚,完全看不出來我們是在看一個音效卡XD
接孔部分則呼應前面所說的支援多平台,配置雖然沒有特別突出,但倒也是沒有好挑剔的地方,畢竟要做到支援多平台還要完美配置是比較困難一些。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在G5側邊的配置上,則是給使用者很簡易明瞭的介面!
不僅有Scout Mode及自動調整模式可以選擇,也讓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情況及喜好去調整低頻高頻,而在側面上還有三顆亮燈可以給使用者瞭解現在模式調整如何,算是一個很不錯的設計。
而在接上電源後,側邊及整體的感覺又會有些不一樣,就像下面這樣。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G5在通電後,金屬髮絲紋上大大的X就會亮起紅燈,顯示正在作用中,也非常符合現代玩家所需要的酷炫感,而在側邊的SBX調整鍵也會亮起作用燈,讓玩家在調整自訂模式或是Scout Mode時可以清楚知道調整的如何。
而這次G5在支援多平台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除了擁有Cirrus Logic CS4398 DAC晶片外,也同時擁有TPA6120A2耳機放大器且具有2.2Ω的低抗阻輸出,使得G5不僅推的動高達600Ω抗阻的耳機,且還支持24bit/192kHz高音頻輸出,實在相當利害!
不過一定會有人有問題,既然可以手動調整,那我接在PC上後有沒有辦法利用程式調整呢? 非常好,當然可以啦!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我想有人一定會有疑問,為何要用程式來調整呢? 接上G5後使用外部調整不行嗎? 這倒不是不行,但若是使用程式來調整細部環節的話會讓整體使用感更加完美!
而在安裝好驅動後進到程式裡,首先就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在調整細部環節前,應該有人對於畫面上的「演示」感到好奇~
其實,這也是G5所設計的小巧思之一,在調整我們喜好的使用模式前,可以先使用演示來將聲音校正到最佳聽覺位置,這樣在後續調整上就可以比較簡單化!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而BlasterX系列也有讓玩家調整個人化的多種選擇,讓玩家不管在何種狀況下體驗G5都能有最佳的感受,這點讓我非常喜歡!
在這個模式下我可以選則三種常使用的模式後使用熱鍵來切換模式,這是從前我沒有看過的方式,真的非常棒!而在選擇模式後部分設定也可以讓玩家自己調整喜好,算是非常自由的設定機制。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這邊的話則是調整模式的音效設定,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調整這邊的話就會變成自訂義囉!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而這邊則是針對各種模式音頻做自訂義設定,可以依照使用的喜好設定。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這個部分則是類似於娜米音效2.0所擁有的功能一樣,能夠讓玩家在於射擊遊戲時能夠更快的精準判斷敵人的聲音,對於射擊玩家則是非常需要的功能呢!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這個功能很有趣,就是變聲器,能夠讓玩家可以在聊天或是實況中能夠多一點樂趣,但請小心不要玩過頭了 XD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這部分的話就是耳機喇叭的細節調整,同時也可以在需要錄音工作時調整到最佳工作效果。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介紹完G5之後,該來介紹G1了!
如果說G5是完整版,那麼我們可以說G1是簡化版,和G5一樣,兩者都是採用黑色當做設計底色,而在正面都可以看到大大的Creative BlasterX的Mark,但G1的大小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常見的隨身碟大小,可攜帶性又比G5來的容易,雖然G5也不大,但對於兩者來說,一般都會先考慮帶上G1吧 XD
而G1的插孔部分雖然只有一個3.5吋接孔,但就像前面說的,如果G5是完整版,G1就是簡化版,不過簡化在哪裡呢?
這麼說好了,G1的簡化在於,3.5吋的耳機的孔是配合BlasterX的耳機做為使用,但如果是一般3.5吋耳機插孔的話一樣通用,我認為這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是一個利多,因為手機耳機大部分人都有,而我今天手上預算有限但我想要有更佳的音效體驗時,我就能利用手機耳機接上G1來擁有更好的音質體驗
但有人一定會有疑問,如果G1是簡化版,那音質音效部分會不會跟G5有差異? 這倒是不會,使用起來其實毫無差異,只是介面做了些簡化而已。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就像上面所說的,G1在接孔配置只有一個3.5吋插孔,但卻能支援所有3.5吋耳機插孔,算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設計巧思。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和G5相同,在開啟Creative Blaster驅動後一樣可以藉由首頁上演示來調整最佳環境音位置。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而在介面上G1跟G5也無太大的差異性,唯一比較有差異的部分大概就是G1只能設定一個喜好模式而已,不過可以自訂義設定,倒也沒什麼關係,可能就是在轉換使用上需要重新設定。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而相同的是,G1和G5兩者都有支援7.1聲道,對於現在的音效卡來說是非常強的,以現在的主機板與音效卡All in one的情況下可能也不會使用到7.1聲道,對追求完美音質的玩家及使用者來說真的是非常棒的東西!
Creative Blaster X系列 - 音效與音樂的完美演出
▲和G5一樣,接上電源後X也會發亮

使用完兩張音效卡後,就來做個總結吧!
對我來說不管在遊戲中或是享受音樂的時後,我希望我聽到的聲音是很棒的音質,若是遊戲中少了音樂做為綠葉陪稱,那也會讓我覺得少了一點什麼東西,若是在我享受音樂時音質不好,則會讓耳朵感到不舒服,甚至不會想再繼續聽下去。
而BlasterX G1&G5就能解決我對音樂的渴望,在使用完G1和G5後,對於G1來說我認為若是手邊需要顯現高音質的音樂時,好攜帶的G1絕對能幫你非常多,而G5的話,我認為是一款能夠讓使用者對於好音質在提升一個檔次的好東西!
綜觀現在市售的音效卡,大多是以PCIE介面做為連結方式,而PCIE的音效卡雖然確實在音質上會讓人接受度較高,但是安裝與設定都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雖然市面上外接USB音效卡也不少,但音質能否像G5&G1如此高水準就不清楚了。
而在這次使用兩張音效卡的感覺,我認為音質的部分會超越許多中階音效卡,甚至會讓許多中階主機板所呈現出來的音樂品質提升一個等級,光是好攜帶、支援多平台、兩張音效卡都具有7.1聲道支援,這就夠嚇人啦~
或許很多人考慮到價格的部分,以G5來說官網售價是149.99美金(大約4500台幣),而G1的話就比較便宜一點,官網售價是49.99美金(大約1500台幣),雖然可能會比市售許多USB外接音效卡還稍貴一些,但綜合許多條件,我認為這個價格是落在中階音效卡的價格,但卻能有高音質享受。
對於現在許多消費者或是玩家追求CP值的平衡時,這絕對是值得入手的兩張音效卡,相信不會令你失望的!
2016-12-21 1:40 發佈
沒想到這家公司還在,這個產品看起來很不錯,廿年前可能會大賣,但現在連音效卡都沒有太多人買的情況下,會不會曲高和寡???

Jape7005 wrote:
沒想到這家公司還在...(恕刪)


其實我知道這間廠商的還在的時後也還蠻驚訝的

我原以為現階段All in one的情況下音效卡市場會漸漸消失

不過因為考慮到很多使用者在沒有特別的需求下可能用了中階的主機板

可當他不想再花一筆錢升級電腦時,音效卡的選擇就會優先做決定



G5有登上日本VGP名單內,音質應該還OK。

現在音效卡已經跟過往不同,音質好、USB DAC、耳擴大的一體機受到歡迎。

最近剛入手RME 802,當多聲道USB DAC使用,雖然它本質是錄音器材。

不過,也只有錄音器材,才可一體機辦到耳機擴大、中性音質、多聲道喇叭輸出。

Apogee Apollo Motu Rme 都有類似的產品。

蠻樂見Creative跟得上潮流,推出這類的產品。
Creative名氣主要就是從DOS時代打下來的江山

目前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就是換作業系統,音效卡功能馬上半殘

另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現在沒有分公司,之前有人過保送修是沒辦法修的
用了G1遇到一個大問題
每次電腦關機後再開機會沒聲音
要拔掉音效卡再重插才會有聲音
詢問過客服
確定筆記型電腦關機後重開就會沒聲音
目前就是要拔掉重插才會有聲音
客服也不確定未來有沒有解決辦法
要入手的人可能要注意這一點
(似乎桌機沒這問題)

Wesley Hsu wrote:
Creative名...(恕刪)


那只能去看ASUS的產品了,不然不知道還有甚麼品牌可以買呢? 我想找的是PC內建的音效卡。

vienna82 wrote:
用了G1遇到一個大...(恕刪)


幾年前買的
Creative digital music sx
也是一樣的問題
用一陣子受不了最後被我冷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