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想讓耳朵接觸好點的音質,於是看了些有關電腦音效入門級提升的文章
然後發現低價入門級大家建議的始終都是圍繞著這些三、五年前"過時"的產品打轉
是因為PC音訊裝置不論產業或市場都已經成熟飽和的關係嗎?...感覺跟PC螢幕一樣,這三年都沒啥大躍進
不知各位對此現象有什麼看法呢?
好吧...最主要是想問問大家至今依然還是很推去買N年前的產品嗎?
所以這幾年真的都沒蹦出個新玩意兒就對了?
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50527502.html
爬文研究了一下,才知道 PCM2704 是 TI 德儀 低階的音效晶片,便宜貨。
零買一顆才幾十元,焊上電路板、加幾個電容,成品賣到 3百元以上。
極品的 DAC 晶片是 PCM1794,搜了一下拍賣網站成品,嚇人的貴,都要上萬元的。
但是也有看到零售晶片的,一顆 200元左右。真想買來自己 DIY,用麵包板佈電路、插電容。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 DIY 過,可有清晰的電路圖可供參考?
而且喇叭、音效卡的使用壽命也較其他電子產品來的久,更新週期相對是長了點
只是這並不表示整個產業在入門級的部分從幾年前推出不錯的產品後就可以睡死到現在吧...
拿面版來說,這幾年產業目光也都是聚焦在平板、行動裝置和4K電視上
但同時也有在積極研發次世代面板,例如OLED...雖然最後被放棄了
回頭來看,音效卡真的沒聽過有什麼新技術,喇叭也從沒聽過有什麼新結構、新材料的突破...

高價產品當然會持續改良,但低價市場感覺就是一灘死水(這邊當然僅指台灣的部分)
並不是說市場應該要有更多產品供選擇,而是眼看幾年過去,希望能有一個層級上的提升
畢竟連主機內建音效都從AC97進步到HD Audio了

所以前面才會提到是否因為低價市場這塊已經趨於成熟穩定的關係,才會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款...
還是以PC螢幕來舉例,目前主流已經停在19~24吋一段時間了
主要是再上去越大越不適合一般人使用,這是市場造成的瓶頸
反觀Creative T20 II依舊時有所聞,詢問度很高
這究竟是說明它始終是入門級喇叭的一項指標,或是由此可以看出喇叭產業的龜速進展?
說到T20 II,同價位的漫步者C系列甚至是R系列近期似乎聲浪高漲
不過個人因為一些使用習慣較傾向於M系列的微型、輕便等特點就是了
PCM2704是看過有人推說作為簡易的USB DAC來說,效果還是比內建音效來得好一點
據說近年普遍看到的ALC889、892也不是它的對手,可惜網路上沒找到相關資料
不知各位對此有何看法?
話說回來,各位對於這些當初評價不錯,但時至今日已經有點年紀的產品又有什麼看法呢?
是說因為市場沒有推出"明顯更優"的新產品,所以還是很推就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