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ECM-PCV80U非原生USB介面,
運作電壓需3.38V,
(USB BOX 輸出的電壓約為 4.5V;接上PCV80U時,電壓輸出降為3.38V。)
低階音效卡(由其是ON BOARD audio module)完全無法推動ECM-PCV80U,
ON BOARD audio module的輸出電壓約為 2.55V;
接上PCV80U後,用電表測量輸出的電壓降為 1.39V,
因此唯有接在 ECM-PCV80U配的USB BOX上才能使用。
一般使用直徑3.5mm接頭的耳機或麥克風,
若接在音效卡或是ON BOARD audio module,其工作電壓為1.7~1.9V。
該USB audio BOX 可以接上此類耳機或麥克風使用,
會發現該BOX輸出的電壓變為3.8V,電壓過強;
我試著使用一個小時,結果沒有燒掉,
雖可使用,但是會有電流音或雜訊。
====== 代理 與 保固 =======
根據台灣SONY 客服人員的說法,ECM-PCV80U到今天為止都沒引進台灣,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都不是代理商貨。
如有損壞,台灣sony不負責維修。
======拆解=======
我嘗試拆解這款麥克風,想知道振膜是怎麼放置的,
有足夠的資料才能知道如何改造它的收音指向性太廣的問題。
麥克風尾端的貼紙撕去後能找到螺絲孔,
但鬆開之後無法拉出整個內部零件。
握桶本身是鐵製的,中間只有3根電線通過,從內望去無法窺知振膜的大小和位置。
換從麥克風網頭下手,結果無法旋開,不得其門而入,
必須暴力拆解,所以暫時作罷,
哪天不爽時再來動刀。
============缺點:=============
[1]沉重,體積大,若至於固定架上則不太適合視訊聊天使用,
位於正面,距離10cm、20cm、40cm時收錄的音量有明顯變化,
(此屬正常現象,任何一款麥克風都是如此,否則歌手就不用練習控制麥克風距離了)
與人聊天時,嘴與麥克風的距離會隨時改變,
造成對方聽到的聲音忽大忽小,甚至從幾乎聽不到 至 震耳欲聾的音量都可能出現。
(長時間聊天最好採用headset,嘴與麥克風的距離是隨時保持固定的,姿勢也比較輕鬆)
避免的方式=隨時注意嘴與麥克風的距離,建議保持在10~15cm。
甚者,可以加一個防風罩,直接提醒自己適當的距離是多少,
還可避免過近時的噴氣音傷害聽者的耳膜。
若桌面高度過低,建議墊高或改手持,
否則長時間遷就嘴與麥克風的距離容易導致肩、頸、背的肌肉疲勞。
[2]若USB BOX 壞了或遺失,必須要去找能供應5v的音效卡或錄音卡來取代。
[3]若想接在Karaoke上使用,必須先確定電壓是否為4.5~5v,
過低推不動,過高會燒掉。
[4]音質方面,經過幾位朋友和我的試用心得,只比坊間 200~300元的電容式麥克風清晰一點。
是聽得出來差異,
但是沒有達到價差上應有的表現。
[5]單一指向性做的並不理想,
正面(0度)的收音效果有比其他角度好一點,角度愈大收音效果愈差,
但是差異度不夠,所以造成容易收到其他方向的雜音。
當你把收音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現你就算在PCV80U的側面(90度),距離50cm,
以一般音量說話,聲音一樣會被收錄,簡單的說它的收音範圍是一個半球狀。
====== 結 論 =======
對收音品質有較高要求的人,如:專業/業餘演唱,建議直接無視這一款,
挑8000元以上的麥克風並添購錄音卡,這樣配起來比較能感受到明顯的音質差異。
如果有發音矯正需求,像是線上語言學習時要讓老師聽清楚你咬字的細微處,
或者你是老師,要讓學生聽清楚你的發音時,
這一款勉勉強強可以用。
其它對清晰度要求不高的用途,這一款是還不錯,
如:有聲音就好的聊天 (可是一樣的錢買HEADSET還更方便)
若是要用於線上遊戲即時溝通戰略,那完全不用考慮這一款,
一手鍵盤、一手滑鼠,麥克風還能放哪裡呢?
用懸臂吊著? 確定不會擋住視線?
玩到激動處,麥克風在哪你都不知道哩。
如果限定要找『電容式+單一指向性+USB介面』的產品,
我觀察了一下市場產品的價格分佈,
發現900~1100元區間沒有甚麼值得信賴的產品或廠牌,唯一可以挑的似乎就只有這一款,
而下一個級別就是直接跳4000元。
若減少選購條件,變成『電容式+單一指向性』的麥克風,
900~1100元區間之後,就是下一個級別也是直接躍升至3000元。
不論何者,中間價都差不小,
一般消費者不敢貿然購買,深怕萬一效果不佳怎麼辦,
這也難怪PCV80U 會被過度美化。
http://www.sony.jp/microphone/products/ECM-PCV40/spec.html
http://www.sony.jp/microphone/products/ECM-PCV80U/spec.html

ECM-PCV40 在日本國內沒甚麼正面評價,原因未知,
單買一支約500~600元,
加了USB AUDIO BOX 才開始打開知名度,
而這個USB AUDIO BOX 絕對沒有400元的價值,因為它除了ECM-PCV40之外,
一般設計給電腦用的耳機、麥克風都不適用,
硬接會出現程度不一的雜訊。
合理的推估是PCV40設計有缺陷,
例如:阻抗太高,多數audio card難以推動,導致不少消費者反應收音品質不佳。
偏偏庫存又很多,無奈只能加個USB AUDIO BOX改供電系統,以求 適用範圍 與 效能 同時提升。
而這個USB AUDIO BOX只是為了銷庫存而存在的過渡期產品,
不可能像USB音效卡一樣是設計給廣泛產品通用的,
所以只針對PCV40的特性作調整。
這款USB AUDIO BOX如果拿給一般設計給電腦用的耳機、麥克風使用,
效果大約和露天上賣的100元 USB 音效卡是一樣的等級。
我建議千元左右若挑不到滿意的產品,應優先考慮提升預算,
不得已時最後再來考慮這一款,
否則你很容易後悔。
※不要以為SONY專出好東西,
SONY出的爛東西可多的哩,尤其是NOTEBOOK,
相同規格下硬是比它牌貴一大截,且中看不中用,只是靠品牌形象和產品外型在吸引外行人。
※有台灣的使用者發開箱文時引用日本人對ECM-PCV80U的形容詞"上帝的價格",
那句話只在日本成立。
除了考量日本人對自國廠牌特有的偏愛外,日本人的平均所得和物價環境也要考慮,
3500日元在日本人眼中就像台灣人看待台幣350元一樣,在當地是一個連高中生都能輕易購得的價格。
但是以匯率來算,卻要台幣1000元左右,
我認為這句話在台灣應該解釋為"sony帝用來坑外行人的價格"。
youtube上發開箱影片的使用者全是些小鬼,沒有半個對錄音器材有專業背景,
只有少數幾個人發的影片有聲音的比較或實錄,這些才有點參考價值。
※若以收音清晰度和功能性來比較,ECM-PCV80U 大約只有700~800元的價值,
附一個USB AUDIO BOX並不值得加分,因為那是彌補缺陷而給的。
前面提到
『USB BOX 輸出的電壓約為 4.5V;接上PCV80U時,電壓輸出降為3.38V。
ON BOARD audio module的輸出電壓約為 2.55V;
接上PCV80U後,用電表測量輸出的電壓降為 1.39V。』
※測試MB的USB OUTPUT VOLTAGE =4.95 (機殼前方的USB PORT=4.94)
現在來量一下阻抗,
未接電時,阻抗=1.244K~1.555K ohm
接電之後(USB AUDIO BOX),阻抗=-3.68K ohm
注意!是負值,代表V、I非線性關係,桶身裡面可能有簡易的放大器。
現在明白為什麼其他規格都標示的很詳盡,唯獨漏了阻抗值,因為不是定值。
問了有調音經驗的朋友幾個問題後,
推估ECM-PCV80U內的振膜大概是和200~300元產品是同樣級數的東西,
差別只在於後面訊號處理的電路略為好一點。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上露天查"咪頭",
一顆4~20元,
單顆破100元的也是有,但是不好買,數千元的麥克風也不過就是用到這種級數。
3500~4000元的blue yeti ,用的是3顆直徑14mm一般貨色的咪頭。
(一般非立體聲的產品只有一顆)

也是因為它用了3顆,並朝向不同方向,所以能在單一指向、全指向、立體聲之間作切換。
blue yeti 會貴,另一個原因是在它內建的放大器、DAC(數位轉類比電路)比較高級一點,
最起碼不像ECM-PCV80U這麼爛。
※如果你沒有全指向、立體聲的錄音需求,建議不要買blue yeti,
因為你花的錢很多不在刀口上。
====================
大陸工廠對咪頭的報價(這3款屬級別不錯的):
http://detail.1688.com/offer/38706523828.html?spm=a261b.2187593.0.0
http://detail.1688.com/offer/1053536653.html?spm=a261b.2187593.0.0
http://detail.1688.com/offer/1217135143.html?spm=a261b.2187593.0.0
想自行更換的話,要先知道原先的規格是甚麼,
廉價的麥克風就不用在乎損壞了,
只要確定電壓吻合,能夠推的動,買到好的咪頭先換上去就對了。
所以如果已有很不錯的音效卡、錄音卡,
那就別再選購USB介面的麥克風。
USB介面的麥克風=麥克風+音效卡
因為是整組配好的,且似乎無法接擴大機,所以表現就永遠是那個樣子。
英文好的可以去查詢"Standard Document for USB Audio Data Formats"的相關知識,
http://www.usb.org/developers/devclass_docs/frmts10.pdf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