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換過一張
從20世紀走入21世紀
一直換到上張的X-Fi我才停手
CREATIVE雖然是音效卡市場的先驅者
但是20年來這一手好牌被它錯誤的策略和經營方式打成滿手鬼牌
也讓華碩看到這個市場機會
從三年前開始就加緊趕工布局
展現出一副上演趁你病摟你命的戲碼
也因此讓我抱著嘗試的心態
購入這張高不高低不低的四千多元音效卡
先看清爽的外盒

和以黑黃為主色的CREATIVE形成強烈對比
XONAR這名字和白色系的包裝個人覺得是有點軟調
但是ASUS高階音效卡的虎印表現方式我倒是很欣賞
反正全世界現在都知道零組件台灣最強,幾乎吃光全球市場
所以倒也不用像上世紀一樣假裝外國人
發揮自己文化中的圖像元素會讓產品形象更堅固
再來,掀開表面上蓋就可以看到透明盒中的音效卡

開箱了! 音效卡和附件通通包裝在塑膠盒中
塑膠盒挺度和透明感不差,沒有太偷工減料

XONAR D2X 音效卡亮相!!
這是我四年前電腦裡有PCI-E 短槽以來
第一次買可以裝上去的卡

大部分主機板都有PCI-E短槽
但是位置都和顯卡用的PCI-E距離近的驚人
我想華碩工程師應該有考慮到這點
為了保護元件訊號不受過近距離干擾,XONAR D2X加了層上蓋
質感看起來相當不錯
另外,這張音效卡是要吃獨立的4pin小電源的
接口就在卡的右下角
背面燙上Dolby 和 DTS 的支援認證

附了非常多的AV端子轉接線,以及一條光纖
由於這張是7.1聲道音效卡,華碩認為玩家可能會有較佳的多聲道喇叭
因此瘋狂的附了這些線......我看把這些線材拿走應該可以減價800元吧

最後是超薄的說明書,以及一堆Bundle軟體

說明書有附圖介紹多聲道的接線方法,相當不錯
可惜附了那麼多軟體卻隻字未提如何使用
除了Cyberlink的Power DVD(現在連光碟機都不bundle了)
音樂軟體相當紛雜,不稍微介紹一下
實在很難消費者放棄原用的嘗試新的
如此華碩豈不失去花錢買bundle lite版的原意?
使用感想:
程式部分:
和CREATIVE比起來介面簡化了相當多
沒有像CREATIVE一樣一堆小東西可以調來調去還可以記憶模組設定
但我反而欣賞華碩這樣簡單的介面
可以調整特殊效果, 取樣及輸出頻率 就可以了
超過十項以上的設定那就已經失去聽音樂的醍醐味
不知道是音效卡還是聲音改造卡了
聆聽感部分:(使用喇叭 Altec Lancing MX5021)
由於之前使用的X-Fi音效卡價位也在四五千之譜
因此對ASUS XONAR D2E並沒有太驚艷的感覺
第一睌試聽以Hi Fi無修正方式聽Apple Lossless的音樂
聲音清澈沒有經過太多修改
高音部分略嫌刺耳
可能音效卡也要run一下
連續放到第二晚問題刺耳問題似乎好多了
另外,內建的Dolby Virtual Speaker是很有趣的東西
可以改變聆聽的層次感受
有玩遊戲跟看電影的應該很適合
最後是給華碩的一些小建議:
音效技術的進展很慢
和一日千里的顯示技術完全相反
因此經營和產品策略要有完全不同的布局和心態
操作介面上
我很欣賞XONAR D2E的簡潔設定
但是對華碩的按鈕設定還是有些反感
過度特化的圖層介面
讓人不知道那些按鈕可以按
以及按了會有甚麼效果
希望能更簡易明白一些,
就像Apple,明白易懂,介面也是可做得很漂亮的
再來就是我勸華碩不要去淌5.1/7.1這些多聲道的渾水
理由很簡單,不論多聲道表現多震撼,
賣7個喇叭可以讓公司賺多七倍的錢
但是九成九九的人家裡頭就是沒有放多聲道喇叭的環境
而且多聲道佈線就是超醜,多數人看到就是反感
01上萬元CPU顯卡開箱文何其多
已經跌到只有千元之譜的5.1聲道喇叭始終乏人問津
市場已經用行動告訴業者,這玩意就是又醜又不方便,跌多低都不會有人想買
上世紀以來Creative黥驢技窮之時也想靠多聲道賺錢
結果無人搭理,玩到自己連形象都賠光
一直到X-Fi出現才又東山站起
(雖然這張好牌他拿不到兩年又因為driver問題被打爛)
現在看來,多聲道可以研究,但是進入市場都嫌過早
除非5.1聲道喇叭可以無線化到連電源線都不用,
附腳架,每個音質也都在3000元喇叭之上
否則不會有人想要把自己家裡弄得滿地線路只為了聽那一時的音效
短期內還是建議華碩
高品質五千到一萬元的二聲道喇叭有越來越多玩家願意砸錢買
高價耳機也是
專注在提升2.1聲道和耳機的純淨度和聆聽感
把這個方向的音效卡分成兩大類做好(音樂+電影 及 電影+遊戲)
提供優秀的品質
就可以向下補足3000元價位的產品帶
一口氣拉升銷售量及市占率,削弱CREATIVE的生存空間
長此以往,再配合Sennheisse等耳機喇叭廠商銷售
要稱霸幾乎沒老大的全球音效卡市場,
以華碩的通路規模和全球布局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