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今天買了旗艦版Creative Sound Blaster AE-9音效卡(聲霸卡),含開箱分享,與RCA類比輸出與S/PDIF數位光纖輸出之比較

luckbor wrote:
YAMAHA A-S301擴大機

對不起,我是新手,我有AE9,他的DAC相當不錯,但我有一個問題,擴大機也有DAC,喇叭也有DAC,萬一哪一台的DAC低於AE9,那不是降低了AE9的品質了嗎?
luckbor
luckbor 樓主

我是覺得音效卡的數位光纖輸出,再由擴大機的DAC處理,音質比較好,聲音很乾淨,您可以比較看看。

2025-03-01 5:42
luckbor
luckbor 樓主

恭喜您入手Creative旗艦款音效卡AE-9,我現在是用Creative Sound Blaster Z SE,我的喇叭YAMAHA NS-BP200是被動喇叭,沒有DAC喔。

2025-03-01 5:44
Ssin0625 wrote:
對不起,我是新手,我有AE9,他的DAC相當不錯,但我有一個問題,擴大機也有DAC,喇叭也有DAC,萬一哪一台的DAC低於AE9,那不是降低了AE9的品質了嗎?


只是看你要給誰先做DA(數位轉類比)這道工序而已
本來AD/DA就是過越多道,信號品質就越劣化,但會差到什麼程度只有實際聽過才知道

一般如果音效卡.一體機(指DAC+前級擴大機)跟喇叭三者都有DAC

就都先試試看接誰的好聽然後用哪邊為主就好

然後講講幾種狀況

1.用音效卡類比輸出(RCA&3.5mm等)
由音效卡做DA,音色跟表現會先受它影響,除非後續器材的特徵太強烈蓋過

2.由一體機(DAC+前級)做DA
音效卡以光纖/同軸做輸出,甚至不接音效卡而是走USB DAC,原本的音效卡就不會介入DA過程
此時音色及表現受一體機影響


3.喇叭自帶DA
表示喇叭本身是較高度數位化的主動式,但能否越過其DA要看設計方式
有能越過的,也有不能的

漫步者近些年出的主動式是都越不過
但其實不只它,而是近年的主動叭大都已數位化,只有很少部分的主動式音響喇叭是有刻意強調可選擇越過內建DA的

至於會不會無法良好展現前端DA性能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模糊,如一開始所說只能耳聽為憑


通常第一次購入器材時我們會以器材預算去分配前後各組件的成本
預算越低,配給喇叭的比例會越高

這就是為什麼通常大概1~2萬內預算時,幾乎都會被建議直接全丟給喇叭去拉基本素質

當然也常常有因為使用一陣子不滿足或想深玩而開始規劃升級
那自然會遇到器材功能重覆的狀況(如您現在)

不想功能重複那就脫手現有的主動式,改建構被動系統,挑個好一點的綜合擴大機跟被動喇叭即可

再補充一點,綜合擴大機(前級+後級)也有帶DAC的
所以其實音響系統的組合排列彈性非常大,很多器材都帶有多種機能,因此組配時要採用何者都是憑實際聽感或預算規劃而定

大致上個人會覺得組被動比較有明顯差異的整個系統(指DA+AMP+被動喇叭,其於周邊輔助另計)總預算分水嶺,大約可以分成5/10/20/40+萬這幾個崁

每過一個崁聲音升級感受就上一階,但隨之增益也會越來愈少,後面更高預算玩的就是細微音色差異.做工或是其他方面的部分


PS:

個人前幾套主動式(R2700/S2000)也是接一體機先吃它DA
雖然理論上這樣信號品質會較劣化,但因為個人喜歡那幾台一體機的音色跟聲底特徵表現,所以還是照接不誤
畢竟漫步者自家的喇叭音色特徵沒很明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聽不帶感

一體機倒也不是為了那幾組主動叭買的,本來是用做其他被動系統跟耳機系統而購入,就順便接一起方便集中控制
luckbor
luckbor 樓主

很謝謝分享與留言。

2025-03-02 22:11
ThomasRhin wrote:
萬元的9038pro...(恕刪)


這片在我電腦上用好幾年了,今年才想起這片可以換運放

去沒蓋子的對岸賣家買了單雙運放,分別是:LT1028ACN / OPA1612AID

聲音變得更好聽,木耳都聽得出來的那種 -經另一半實測

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片內接音效卡,自己配著A100+ 跟HD660s s2 800 都沒什麼大問題

EQ流派的對我來說非常舒服
jirsen

luckbor 有機會來試試 感謝你的分享 [拇指向上]

2025-03-08 13:13
luckbor
luckbor 樓主

不客氣。

2025-03-08 13:15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