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的.1通常是做成重低音(針對中低頻刻意放大倍率),中低頻與中高頻之間的銜接上會變成不太自然,但比較方便應對各種用途(提供音樂的動感.或是影視的震撼感)
一般2.0較少將中低音單體做成重低音形式(有部分2.0喇叭會提供重低音切換機能)
但中低價的2.1的衛星叭會聽來糊應該多半是單體用太差.箱體太單薄(抑震能力不好)或是根本這組叭包含擴大電路等全都很爛
單純PC叭來說,2.1是為了應對PC使用環境(有限桌面)與成本考量
單體的尺寸與可以發出的量感和適合的發聲頻率範圍等有關,小單體不易提供足夠的聲音量感(雖然我們知道有被動振膜之類的補強技術,但它還是有應用上的限制),要有充沛的低頻,單體就勢必做到定尺寸以上(號角叭之類的先論外),相對的也會影響到箱體尺寸
可是要近距聆聽又要放桌上就不能做太大,但不做大就放不下大單體,那如果把原本應左右兩邊各一顆得中低音單體獨立出來做成一個重低音箱體呢?
這樣不就可以把桌上的衛星叭變得較小較適合空間有限的桌面,成本上也較便宜?
(箱體變小.低音單體變成只要一顆,需要提供的驅動功率也能較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