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電腦喇叭的選擇!請益各位大大

小弟看了很多文章

還是沒辦法下定決心

最後選出三個希望大大們能給點意見

BOSE C2(覺得音質不錯)

foSTEX PM0.3(同上,偏監聽)

edifier r1600(音質OK,有搖控很方便)

小弟的需求大概是 聽音樂60% 電影20% 錄音監聽20%

還是在5K左右有更好的選擇呢?

另外小弟平常都是用耳機

用的是sony mdr-7506

所以也希望大大的推薦能盡量

接近這隻的聽感!

還請大大們指教
2014-12-19 7:20 發佈
BOSE C2

kamiyakyo wrote:
小弟看了很多文章
還...(恕刪)
那能再請教大大嗎?

5k以下還有其他選擇嗎?
onkyo gx70hd2
edifier r1800t3/r1900tv
推Edifier c2 3000左右,
Edifier c3 5000左右。

kamiyakyo wrote:小弟看了很多文章 還是沒辦法下定決心 ...(恕刪)
edifier 1900TV

个人感觉1900TV值得推,理由:玩过的有源多媒体音箱,凡是低音小于4寸的都有不够劲、不够宽松自然的感觉(不要和提什么BOSE的什么系列,那玩意的刚猛威力我们多少年前就知道的,可是他的效果是用好几倍的银子垫起来的),这个1900TV直接跳过了4寸到五寸,这是对欣赏音乐真正比较负责任的做法。从附图的频响曲线看,这个箱子表现很很平衡的,低频和高频略高,是非常非常适合听流行音乐的。用这个箱子听高素质的音乐源,基本上不必使用均衡器(等化器)。此外,edifier是现在销量最大的有源多媒体音箱品牌,好用不易出故障是肯定的,性价比优秀也是肯定的。

下面是pconline的一个评测。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R1900TV在官网上提供了官方测试的频响图,这在以往是比较少见的。要知道,即便是理想化的环境测试,许多千元级的国产音箱都未必肯提供这种数据。能这么做首先代表厂商对这款产品本身是非常有信心的。


 和评测室的非严谨频响测试对比(评测室关空调测试,非专业消音室,仅供参考),可以看到差距其实并不会太大,也足够能反应出R1900TV的声音风格是典型的“微笑曲线”,也即中低频和高频都有所提高。这种声音非常讨好大众耳朵而耐听,且人声能做到比较突出。

  而主观听感上,R1900TV也是的确是属于耐听的风格,能适应各种类型的音乐,而中低频比较丰满厚实,不太散(前提是用脚架),下潜能接近50Hz,也符合官方所标识的55hz下潜。此外难得的是,R1900TV的三频整体衔接做得非常顺畅,甚至优于不少笔者听过的国产千元多媒体音箱,不会有明显的干涩。中频人声的结像比较突出,乐器的分离度在同价位中已属优秀,面对大编制交响乐,各声部之间的声音不会粘得很近。而高频部分一改老版本的暗淡无光的音色,在不加入任何增益的情况下,高频表现尚算明亮,不过缺点瞬态不够快(毕竟不是金属高音单元);高频单元的提升也间接地带来声场的提升,横向声场定位表现对小编制来说已经完全满足了,但纵向声场定位则表现平平。

一般笔者是很少会花太多时间去总结一款音箱的,但对笔者而言,单从音质来说,如果R1600TIII只能算合格,R1800TIII算良好,那么R1900TV无疑就是优秀了。有时候笔者还觉得R1900TV除了对千元级竞品,同时也对对自家同系列两款低端型号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笔者也更愿意推荐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消费者直接选择5寸的R1900TV而跳过四寸的R1800TIII,增加200元预算,所获得提升却是非常巨大的。
地图宝贝 wrote:
edifier 19...(恕刪)


對岸多媒體2.0的款式很多
哪像台灣的電腦喇叭盡是一些2.2之流...

不知道定位比r1900tv更高階的惠威m200及三諾n50g這些聽感如何?
jo3cute wrote:
對岸多媒體2.0的款式很多
哪像台灣的電腦喇叭盡是一些2.2之流...
不知道定位比r1900tv更高階的惠威m200及三諾n50g這些聽感如何?


三诺我玩过,15年前我买过一对4寸低音的三诺,当时花了我750元人民币。听了半年,觉得还行,送人。现在再看三诺,这个牌子还活着,挺不容易。不过,比较搞笑的是,在大陆物价涨了那么多倍的大环境里面,三诺的有源音箱竟然价格都不到以前的一半了,好像只剩下三分之一了。我敢说这句话,今天的三诺的音质,十有八九连我15年前去买的三诺都不如了,否则不可能价格跌下这么多。

话说当年,那个750元的三诺在我手中的时候,我自己对比过一个上海产的dibo2000。迪波公司是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dibo2000是大陆早期的一个多媒体有源音箱的神话,1993年的时候,这个4寸的有源音箱售价高达800元,这个价格在当时是非常恐怖的。但是,dibo2000的音质是完胜三诺的。完胜的原因我自己感觉有两个:1、dibo2000用的喇叭非常好,每个喇叭都是防磁喇叭,磁缸都非常大。2、dibo2000是迪波公司的旗舰,美国工程师设计,为了音质完全牺牲了外形,外形的莫名其妙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迪波公司后来居然破产关门,真的太让人唏嘘了,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出过烂货,他们的每一个产品在同时代的市场上都是挺棒的。迪波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贵到中国市场不接受,主要就是由于一些奋达、冲击波、JS、现代、漫步者把有源音箱的价格拉到非常低,人民币100元就可以买一套。奋达、JS、冲击波、漫步者、现代在2000年之前出了一大批便宜货,而且漫步者、冲击波还弄出了很多2.1这种非常搞笑的只有声音没有音质的产品。

惠威的M200比dibo2000晚了很多年,惠威M200好像是2000年才出来的。惠威和dibo有很大的不同,dibo根本就是个专门生产有源音箱的企业,迪波这个企业本身并没有什么名气。而惠威就不同了,惠威早就是中国最知名的音箱企业,而且这个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是挺强悍的,早在90年代初期惠威就已经并购了加拿大的音响公司。说实话,惠威这个品牌很像华为在中国通信设备企业中的地位。整个90年代,欧美的音箱价格都非常贵,惠威当时就推出了用自己喇叭做单元的音箱,惠威品牌的这些音箱的价格,基本上是向欧美产品看齐的,比B&W JBL dynaudio要便宜,但是和Jamo、Pilot的价格基本差不多,从来就没有便宜过。惠威让人比较信服的就是,他的那些卖的很贵的音箱,让人没法说他音质不行,听起来不值这个价钱。M200之前,惠威根本就没有生产过有源音箱,可能是有源音箱这个东西太便宜了,惠威对它不重视。直到M200一出来,好家伙,差不多要2000元一套,一下子就把中国有源音箱的价格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没有网络交易,M200都是通过惠威的专卖店卖出去。据当时的报道,M200横扫中国所有的有源音箱,包括dibo2000。在很长一个时间内,M200就是中国有源音箱的珠穆朗玛峰。事实上,其他所有的中国品牌只愿拿M200做对比,就像今天其他品牌手机上市推广都喜欢拿苹果手机吐槽说事。但是,中国品牌有源音箱要突破M200的价格,只能靠惠威自己的T、H、X系列。

至于漫步者,这个品牌10多年前干过很多中国企业早年常常干的事情。为了市场份额,costdown,甚至不顾音质。让人欣慰的是,漫步者本质上还是个有追求的企业。这么多年下来,它一直在有源音箱市场上耕耘,技术上也不停进步,尤其是它的产品的确是不断提升,价格也不断见涨,进入了良性的循环。这个企业,我感觉它很像演员舒淇,早年由于出身背景的原因,不得不脱光衣服演三级片,但是当人家条件好起来之后,还要知道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起来。中国的不少企业,走过的道路和漫步者挺像,比如tp-link。

M200和R1900tv相比,肯定是M200好一些。下面是M200的频响曲线(M200现在根据中低音不同尺寸还细分了几个型号,我附上的是和R1900tv同尺寸的M200的频响曲线),从均衡上讲,M200的曲线更加平坦。M200的低频宽松度好于R1900tv,高频也略微好过R1900tv一点点。但是,在人耳朵听得最习惯的区域,二者曲线太相似了,听蔡琴、张惠妹应该没有什么区别。我喜欢音箱拆开看里面的喇叭,M200不用说了,是惠威自家的喇叭,R1900tv的喇叭的屁股也很大,单单看体积似乎和惠威的差不多大。但是,两个品牌的溢价相差太多了。M200的价格在中国有r1900tv的3倍了。而且,惠威的电压是220伏的,台湾也用不成。而且,R1900tv还有诸如经典、动态模式可以玩玩,还有遥控,可玩性是超过M200的。
推Edifier c2
音質很不錯
如果是用Bose C2,配創巨Sound Blaster X-Fi GO!PRO (USB外接音效卡)
效果不錯
It is better to swallow words than to have to eat them later.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