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曾經去鶴X試聽過MM、DX4與Ago M,印象中聲音表現與價錢剛好是成正比的往上跳,原本就想買對M-Audio DX4 之類的監聽喇叭來玩玩,不過有天發現媒體實驗室的M-Audio BX-8和另一對有DA的Roland監聽喇叭,接線都很麻煩,調音量也麻煩(那堆買來還沒出過聲,我也沒聽過),而且單體沒有保護罩,有一隻Poland已經被手賤的小鬼戳凹了


個人偏好的音樂是古典、爵士、民謠以及卡通、演歌,家裡的MM在交響樂的表現上並不理想,純音響中主動式的ATC、Dynaudio絕對可以滿足我沒家累時混音響店練出來的耳朵,不過口袋不夠深

就在網路上瞎逛之時,一個從未考慮過的品牌突然出現了,就是今天的主角 Onkyo GX-77M,這對電腦喇叭居然是同軸單體,由於對KEF Q unit和Tannoy都滿有好感,就列入考慮,但引起我注意的評語則是「聲音很軟」,耶~!看來這樣應該會是適合低音量長時間播放的選擇,上網查了價格,哈~低於預算,就趕在颱風來前下訂......結果週六颱風,宅配人員來電說公司召回所有車輛,週一才能送達,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
.
.
時光飛逝,到了週二上午
.
.
.
這是箱子正面,運送用的外箱已經拆掉了。(因為400D放在家裡,只能用手機拍,請見諒)

箱子的背面,寫了一大堆規格。

打開來有印如何取出的圖說(又不是十幾公斤的東西,還要這樣用?)

隨機附的「雞線」,咦~怎麼沒附條光纖線~


大手一抓就一個一個拿出來了,店家的保證書、說明書和「雞線」,原廠保證書留在箱子裡。

左聲道(主動端)正面,有音量(開關),高、低音控制,不過訊源切換鈕很怪異,Digital到Analog有段差,但Analog A到Analog B有點像是音響的左、右聲道平衡控制,右邊是Analog A,轉到最左邊是Analog B。前面可接耳機,要等我的PC到了再來測內建DA的效果。

美中不足,原廠單體包裝未拆,但是有敲到的痕跡~!


左聲道背面,如果能換電源線一定大有幫助,另外有超低音的Pre Out,未來有需要可以單買主動超低音來搭。


暫時就定位,同軸單體看起來真爽


右聲道,跟漫畫比對大小。

在PC進來之前的暫時型態,外接音效卡是Creative的X-mod。

最後來個疊疊樂,研究室只有鐵三角的耳機可以疊了,這樣可以交差吧?


---------------------------------------------------------------------------------------------------------
至於聲音表現,首先對照組是ATH 7Ti耳機,訊源是筆電和自己轉發燒片的MP3,試聽的是Esher、Aaron Neville、乞丐歌劇、夏川理美、爵士當鋪、交響情人夢、STAX測試片等等,也看了一下Paprika-盜夢偵探。
大家都知道通常音響器材開箱沒有Run(煲)過,表現一定是不盡人意,加上我把GX-77M直接放在桌面上,對解析和音場都不好,且背牆至少離2.5M,低音表現肯定也大受影響。因此我聽到的應該是打對折後的GX-77M的表現。
才開聲的GX-77M的音場表現出乎我意料,不知是不是同軸單體之故,可以表現出一個迷你的空間,高度與深度不太夠,但左右有擴展開來。音質目前小提琴與女高音還有點刮耳(才開機10分鐘是要怎樣?


聲音的均衡度比MM或很多電腦喇叭好很多,跟耳機比則是細膩度不足,雖然聽大編制的交響樂還是會亂,不過已經是可以「聽」了,與印象中的DX4、Ago M比,還是不如後者許多,但比前者更具音樂性(也是不同的設計理念),我想等過一陣子RUN過,再加點角錐、換條訊號線,相信GX-77M可以勝任電腦多媒體喇叭的角色。
最後感謝各位能看完這篇雜亂無序,好像是第一篇GX-77M開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