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滑鼠,我人生中只拿過羅技的G502和G903,所以我打算拿這隻滑鼠來做一些細節上的對比
1.
外包裝的部分,雖然沒有以往ROG厚紙板的精緻包裝,不過沒差,STRIX的定位主打親民,把成本花在刀口上是正確的選擇

有燙金文字質感不錯

萬國語簡介

打開包裝後可以看到本體被塑膠包著,其他配件只有說明書和type-c充電線

塑膠硬殼平時可以拿來防塵,非常不錯,特別是我住在宿舍這種落塵量跟下雪一樣的地方,這個套子就很好用
2.
本體外觀的部分,從底部開始說起,從左到右是DPI切換,開關;四個橡膠圓點卸下來後是螺絲,拆掉後可以對內部動手;值得一提的是滑鼠腳 採用PEFT的材質,直接用手摸起來有點像陶瓷又有點像塑膠,滑起來的阻尼相比我平常用的G502大一點,好處是打FPS遊戲的時候甩槍急停或是玩OSU std mode 的操縱感會好一點,壞處是快速操作的時候會有點彆扭,也許是我還沒習慣的問題,然後滑鼠腳的形狀華碩設計得很好,基本上移動面沒有尖的滑鼠腳,我的G502最下面的滑鼠腳是尖的,沒用多久就翹起來了,只好換新的,話說這隻滑鼠買得到替換的鼠腳嗎?
感光元件的部分應該是PAW 3335,(16000 DPI、40G最大加速度及400 IPS 解析度)


底部下面的部分是可以藏接收的位置,十分貼心的是,他的接收器是窄的,收進去之後接上線使用也不會卡到,值得一提的是,他有SmartHop 技術能夠將連線自動切換至最順暢的頻率,如果處於2.4G的WIFI環境可以避免干擾

側面的部分只有單左邊兩個簡單的側鍵,日常使用足夠了,它的位置在偏上方,剛好大拇指往上就可以按到,材質的部分有弄成亮面和噴砂觸感來快速分辨,可以防誤觸,十分不錯的細節,但我覺得兩個按鍵的中間可以加更多空隙,讓前後更容易分辨
尾端有一個ROG的信仰標籤
整體材質沒有親膚材質,不怕橡膠老化黏黏的,採用條紋來增加摩擦力,抓握感不錯
前面的部分是type-c接口,動的大小剛好可以兼容大部分的線,沒有搞特規,真是一大福音,怎麼說呢?因為原廠給的線有點粗硬,當它變成有線鼠的時候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可以換成自己想要的線材

正面的部分為了信仰之眼可以發光,使用了PBT透光材質,缺點是使用久了可能會打油,不過不影響使用就是了

滾輪的部分說真的有點殘念,整體感覺很普通,段落感不明確,尤其是有玩APEX的用戶,常常會用中鍵標示情報,個人體驗起來覺得手感有點不好,連續點的觸感有點不順
值得一提的是左右鍵的部分,採用華碩獨家的樞軸按鍵結構,將微動和按鍵用彈簧頂在一起,唯一有一個缺點就是他讓整個按鍵的行程變得很長,就是當我們按下滑鼠,觸發微動後,還有大概一半的行程沒按完,不過這可以自己更換微動來改善,我換了TTK的金微動,觸感就非常不錯。
按鍵的弧度是稍微向下凹的,手指可以貼合,整體是左右對稱的,軟體也可以改成適合左手的配置,只不過側鍵就不能利用了
3.
接下來我們拆開滑鼠,華碩是少數可以不用撕滑鼠腳就可以拆開的滑鼠
撬開4個橡膠蓋後,由後往前扳,可以打開(他的卡榫在前面,不要硬凹)

上蓋的部分可以看到樞軸按鍵結構的本體,還有改良的發光信仰之眼結構,以前是用排線連到上面的LED燈,不好拆,現在直接做一個漏斗型的光道投影到上面

下半部本體可以看到可拆的微動還有可以自己換的電池,不得不說華碩真的很佛,無線滑鼠最容易壞的兩個部分都設計成玩家可以自己更換的方便設計,但原廠給的電池容量稍小(應該是重量考量),輕度用了幾天,電量就從100%掉到75%了,不知道更換其他容量的電池軟體能不能正確識別電池容量…
右下角的排線應該是滾輪的,但我怕拆壞所以就沒動了,如果滾輪可以換的話,這會是一隻完美的滑鼠。
側鍵的微動應該是凱華的只是不知道什麼型號,我用手電筒照老半天也沒有寫
4.
接下來說說使用感想
感應器和無線的反應延遲真的是不錯,使用上很隨心所欲,軟體的部分可以自己設定側鍵的功能(左右鍵和滾輪也可以設定)還有燈光效果、鍵鼠巨集等等,該有的都有,唯一比羅技差的是沒辦法自動偵測使用的程式來套用使用者設定,只能自己存起來,自己手動套用
其他可玩性都比羅技好,能調的都蠻多的

原廠的陸製歐姆龍微動建議可以換掉,花幾十塊可以升級不少的體驗
整體來說是一隻CP值很高的滑鼠,現在的趨勢是在便宜的滑鼠裡面塞很強的傳感器,然後其他部分就放著不管了,華碩ROG STRIX IMPACT II WIRELES不僅給了滿滿的設計感和巧思,外表的條紋開模也一點都不馬虎,還有可以拆的設計真的很加分,之後想要清污垢可以清得很徹底
雖然比同級距的貴了幾百塊,但產品本身的續戰力很強,如果滾輪的橡膠不老化,更換電池和微動,這隻滑鼠可以當傳家寶一直用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