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要了解解析度的意義~
我們從解析度所使用的單位 cpi(每英吋的計數) 可以清楚的知道~
舉例說~假設有一隻 800cpi 的滑鼠
那麼它就具有每英寸移動裡量測 800 次移動座標座標的能力~
這裡請注意~小弟我用的是量測~並不是回報喔~

意思就是說~即使有 1000cpi 的滑鼠~它再一英吋的移動中總共量測了 1000 次~
那並不代表電腦也可以收到滑鼠所量測的結果~
因為 usbport.sys 中已經限制了每秒中只有 125次的取樣率~
換句話說 ~假設那隻 800cpi 的滑鼠移動一英吋總共花了一秒鐘~
那表示 800 次的量測解果中只有區區 125 次能被傳送到電腦做處理~
也許又有朋友要問~那廠商幹嘛做 800cpi 甚至 1000cpi 的滑鼠~
難道設計滑鼠的人都傻了不成~

答案當然不是阿~
就如同 "取樣率" 與 "螢幕更新率" 同樣原理~
現在我們提高"取樣率"來貼近"螢幕的更新率"~
是因為我們現在"終於能夠"了
在此之前~
滑鼠廠商只能提高 cpi(每英吋量測次數)來貼近 M$ 所設下的 125次/sec 的 usb 傳輸瓶頸~
以確定每次傳送時都是最準確的位置~
畢竟只有 125 次~每次都很珍貴~滑鼠當然要"盡最大的努力"來完成使命嚕~

話說回來~現在要買低解析度的光學滑鼠好樣也難找了說~
大家的滑鼠應該都是高解析度的吧~

不過 FPG 的老手應該還是會覺得滾輪好用吧~
特別是需要 180 度急速回頭的時候~
再高檔的光學滑鼠這方面永遠跟不上滾球鼠阿~
不相信的朋友把你手上的光學滑鼠從螢幕左邊用你最快的速度狂拉到螢幕最又右邊~
看看你的光學滑鼠是不是還在左邊螢幕反應不過來中~
這就是機械直接反應與電子計算後再反應的不同~
ps:如果是用 Logi~ MX 系列的朋友~大部分都知道這方面的能耐 MX 系列會好很多喔~

不用再要超頻了,那沒有用的~有用的多是心裡作用啦!
我不知道這一套檢測report rate是什麼的report rate的
以滑鼠公司內部檢測的report rate 是指每秒傳送report的次數
而每秒傳送多少個report受制於 滑鼠的軔體、usb傳輸率,而無線滑鼠還受制於無線傳輸速率。
usb1.1的最高傳輸速率只有125Hz,傳送頻寬12Mbps,就是說每一秒傳送125個repords(repord rate),每一分鐘傳輸12M的資料,也就每秒傳送200kbps,200kbps分為125次的repords傳送至電腦。每個repords可傳輸1.6kbps。
usb2.0的最高傳輸速率只有125Hz-傳送頻寬480Mbps/m,就是說每一秒傳送125個repords(repord rate),每一分鐘傳輸480M的資料,也就每秒傳送8Mbbps,8Mbps分為125次的repords傳送至電腦。每個repords可傳輸64kbps。
所以市場上每隻滑鼠的repord rate都不超過125 hz。
如果repord rate可以修改的更高,對玩家又是重要的規格的話,羅技、微軟等大廠一定會研發,並以此為行銷重點的。
為什麼沒有呢?因為現在他們都已經到重高值了。不可能再調了~
一般的有線鼠大多就是70~90 hz
27mhz無線鼠則是因無線規格ic的關系,大多就是50~80 hz
2.4Ghz及藍芽則可以達到最高。
所以所謂滑鼠repord rate超頻,我不了解超到哪一個頻,可能是系統上的限制調高了,但是滑鼠本身是軔體的限制。不可能改的。
而那一套軟體,我不了解是那一部份的數據。
其實一秒鐘有100次的傳送已經很好了,你們想想到,你有可能1秒鐘按100次的按鍵嗎?
如果是100hz的話,而你每秒按了200次的按鍵的話,那就會有100個按鍵訊號會沒傳出去。
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有人會說那滑鼠掃描頻率不是很高嗎?
例如 razer的滑鼠 6400 frams/s (hz),repord rate是125 hz
就是一秒會有6400幀的桌面掃描截取,經過sensor ic運算會分為125的repords,每個repord會傳送 51.5 個frams。
但是如果repord rate只有50hz的話,則每個repord需要傳送128個frams,但限於可傳輸量的關系,就有可能會掉訊號了。
大家不要再亂改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