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身兼許多職務,其中法式餐廳的經營又忑折煞人,但是我內心的宅男魂還是從未熄滅過,前年自從養的小動物把硬碟塞爆以後,想要弄台大容量儲存裝置的年頭就沒停過,過去只要硬碟灌爆,我大概也跟大家差不多,就是燒成光碟來備份,但是一來麻煩,二來光碟的可靠度實在堪慮,所以弄台新的系統有其必要,真正開始認真動手 survey市面上的solution大概是去年年中的事情,我列出幾個需求:
1. 要能有容錯能力
2. 容量要大,至少要1T以上 (嗯,個人收藏太多...)
3. 便宜,預算不能超過兩萬 (阮囊羞澀啊)
當初心中大概也有幾個選項,第一個是最省事的NAS裝置,不但整合系統已經被廠商'傳到便便',耗電量也小,還可以當獨立系統操作以及列印伺服器,但是看看價錢,嗯... 掰掰。
第二個是外接式的陣列盒,同樣也因為價錢出局。
最後就是自己組RAID了,粗略介紹一下,常用的RAID大概有這幾種:
1. RAID 0: 把所有的硬碟串成來,比如你有兩台300G,就會變成一個600G的儲存裝置,它可以並行作I/O所以速度最快,但是沒有備援功能,所以雖然看起來便宜,我也不列入考慮。
2. RAID 1: 把兩組硬碟互作備份互,如果你有兩台300G,RAID 1以後還是只有300G,可是壞掉一台系統還是可以運作,對於我這種窮人來講這樣的成本太奢侈了。
3. RAID 5: 利用數學演算來備份,所以每n台硬碟可以得到備援能力以及n-1台的容量,比如說你有3台300G的硬碟,RAID5以後可以得到600G的空間以及一台硬碟損毀的容錯能力。
其它的RAID 01、RAID 10、RAID 6、JBOD什麼我這邊就不介紹了,有興趣的可以去Wiki查一查。
其實架構系統的當時500G的硬碟索價大約5000左右,買個兩台其實也夠,但是這樣又沒有容錯能力,看來只好自己動手組RAID 5了,上了Y拍和露天去找,名牌的RAID 5卡還真的不便宜,隨便一張幾乎都可以讓我的預算爆表,雖然最便宜的白牌卡也有兩千左右的,但是考慮到後續的支援又買不太下去,後來終於在去年七月在露天找到這一張二手PROMISE FastTrak S150 SX4:

殺價殺到兩千以後成交,收到以後,發現這張卡品像還不錯,最大的風險買二手品終於解決了,所以接下來開始找合適的硬碟。去年的時候320G大約3500-4000,買個四顆加上RAID卡剛好可以塞進預算,組成 RAID 5以後320x3大約也有近1T的容量,看來就是這個組合了。不過當時剛好遇到開分店的忙碌期,一拖就拖到今年年初,過年的時候再去訪價,發現4000以內居然可以買到500G!P家購物還可以分期!就給它買下去了,結果貨到手上又一直忙忙忙... 到了前天才有空把它架起來,這半年應該貶值了好幾千了吧?
花了一番手腳把這張全長卡跟四顆硬碟塞入系統裡面,設定好之後,噹噹噹...1,500,317,713,536 Bytes!! 有圖有真相:

最後所有的花費是 2,000 + 3,888 x 4 = 17,552,而且除了RAID剩下的還可以分12期。這樣的價位要弄NAS或是外接RAID絕對弄不起來的。問題是... 有了大容量馬上又打開驢子了,加上所有的資料都還在回灌中,1.5T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