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一下
我那悲劇般的遭遇
我有台acer的 5745G的筆電
我爸用了一年之後 交給我用
半年後 硬碟掰了 保固期內 花了一個月送修回來
一年後 也就是今年的5月底 他的硬碟再次掰了
過了保固 只好自己買顆硬碟 請acer灌系統 繼續使用
暑假 我組了台電腦
想說不想再次體驗那悲慘的遭遇了
系統什麼的重灌就好 雖然頗花時間
但是資料卻是救不回來的
我不想報告 作業什麼的 做了好久就這樣突然掰了
還有照片 日記等對個人來說重要的檔案也跟著掰了
所以想說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來用一用
以前是有用外接硬碟 一個月備份一次 比較重要的資料
但是 像我這次 5月底硬碟才掰
就1個月的資料掰了....
有時會忘記備份 運氣差一點 說不定 2 3個月的東西就掰了
所以有沒有什麼辦法
隨時備份
或是組個raid 1 5 或10之類的
raid的話 我其實沒有用過 也沒很了解
有點怕怕的 如果真的一顆硬碟壞掉後 後續要怎辦
或是買了raid卡要怎用 卡掰了該怎辦之類的
能請大家給個意見嗎?
目前我是 一顆SSD當系統碟
一顆HDD 1TB 專門裝一些 哩哩摳摳程式(不常用到 一次性的 不太需要麻煩SSD的程式)
一顆HDD 1TB 來裝資料
然後會把裝資料的那顆 偶爾備一份到前面那一顆
因為程式沒佔很多 所以就順便當備份用
但真的有點小麻煩就是了 要記得備份這樣
所以才想上來問下大家的做法和意見
是說以前有過 把資料備份到外接硬碟後
一段時間過後 用外接硬碟開檔案時 發現檔案是壞掉的....
而且還不只一個檔案= =
讓我超想哭哭的 損失了幾個遊戲 和幾部影片 音樂
有用hd tune和crystal disk info來看那顆硬碟沒問題啊
所以對這種手動備份方法 也真的沒啥信心
感謝各位那麼有耐心看我寫到這邊~~
nwcs wrote:
幾個簡單原則:.使用...(恕刪)
同上,異地備份很重要
醜話先說前頭,簡單的說... 就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你沒講要備份的容量,只能幫你隔空抓藥
SSD繼續當系統碟是沒差,只是那SSD上面的資料就自行評估風險了
除非你連SSD也要組RAID1
不懂RAID就先去維基查RAID,裡面的說明都很直白
如果連維基都看不懂,那大概只能花錢找專家幫你規畫備份方案
若你看得懂RAID1,就知道它的特性是兩顆其中一顆掛了都還有救
怕RAID卡掛了就直接用南橋或PCH的就夠
因為以Intel跟AMD過往的習慣,不少晶片組新舊版還可以直接延用免rebuild
而且高級一點的RAID卡通常卡掛了都有救援方案可以用
嫌麻煩就再買一張一樣的RAID卡的回來
如果懶得自己手動備份,最經濟的方案就買3顆大容量的硬碟
其中兩顆容量規格一樣的組RAID1當備份碟,若其中一顆掛了另一顆都還可以隨時補上
另外那顆則買個帶風扇的金屬外接硬碟盒裝著,平時就插在電腦上作不定期手動備份
或是用軟體定期備份,更進階一點就直接買NAS代替外接硬碟
錢再多一點就把上述的RAID1方案改成RAID1+0,從2硬碟變4硬碟
最後
是那些容量不大但具有記念或特殊意義的檔案,像你說的照片、日記等
這種資料通常容量不大且不會經常更新,除了放在上述硬碟外
再花錢買google drive把這些檔案丟到上面去,至少以目前google的財力
可能現在買的電腦都隨著時間的過去相繼往生,但google應該都還會在
單檔10GB、最多容量可擴充至16TB,應該是夠用
若認為google drive有隱私風險的話,那就用rar或7-zip加密後再上傳
如不想動到線上空間的,就只能買個帶殼的DVD-RAM把資料多備份幾份再異地儲存就好
像我是定期用便利箱把DVD-RAM帶殼塞報紙寄回老家與好友家各一份
優點是沒有硬碟的磁效應衰退問題、且帶殼不易刮傷損壞,缺點是容量不大、拆殼有點搞缸
順便再買個UPS讓跳電不再悲劇
總之還是那句老話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嫌手動備份麻煩或不懂技術就花錢消災買硬體、買服務、買軟體
至少在發展如此成熟的PC上,還真沒有什麼技術上無法解決的問題
只有不肯花足夠的錢解決問題,或不肯花時間去研究解決問題的人
kamuy wrote:
同上,異地備份很重要...(恕刪)
nwcs wrote:
幾個簡單原則:
.使...(恕刪)
先謝謝兩位唷
我是有稍微查過
然後想再問看看還有什麼方法
在打關鍵字搜尋一下詳細這樣
的確有找到我的盲點
居然忘了還有一些網上的空間
雖然說大概只能儲存文件之類的
呵呵
不懂raid 是只要怎麼設定 之類的 呵呵
簡單友善,滑鼠點一點即可設定,不懂電腦的人也可以輕易使用,可靠性還可以。
網路上很多教學
Google 搜尋關鍵字:windows 鏡像磁碟
一些細節說明:
1) windows 的軟體 RAID,只能用於資料碟
開機那一顆硬碟不行,你需要額外 2顆硬碟,專門做 RAID
2) RAID-1,在 windows 下稱作:鏡像磁碟
猶如照鏡子那樣,兩顆的內容會即時同步,一模一樣。
換句話說:需犧牲一顆硬碟的容量
比方說:兩顆 1TB 硬碟拿去做 RAID-1,總容量只有 1TB,而不是 2TB。
3) windows 的 RAID-1 容錯能力
任一顆損壞,另一顆仍可以使用,只要把損壞的那一顆退掉,另一顆好的就相當於普通的動態磁碟。
也可以拔出壞掉的那一顆,插入一顆新的,重建 RAID-1,恢復磁碟陣列健康度。
或者在任何時刻,插入新的空白硬碟,都能與原先有資料的動態磁碟,組成 RAID-1。
4) 原則上要新增 RAID,必須使用兩顆以上空白硬碟
但如果原先的資料硬碟,是使用"動態磁碟" 的模式,那只需插入一顆新的硬碟,就可以與原先動態磁碟同步成 RAID-1。
然而如果原先的資料硬碟,是"基本磁碟"模式,無法無損轉成動態磁碟,要轉動態磁碟,就必須重新分割,裡面資料會全抹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