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新買隨身碟寫入只有18~20MB/s,正常?? (已解決)

dan0918 wrote:
如果是供電較弱
那隨身硬碟插Y型線在桌機usb( 兩孔) 會比較快嗎?(恕刪)


理論上是一樣總量的電
都是抽主機板9pin / 19pin的電

正常的USB 2.0可以輸出至少0.5A
我實測待機不到0.04A
測速軟體不到0.1A
供電不足影響速度大多只會出現在外接SSD、HDD


不要懷疑...就是有問題,堅持退貨就對了
外包裝都有寫 220MB/s 讀取速度、100MB/s 寫入速度

測速軟體跑不到就是異常....就算限制在USB2.0的速度也應該是40MB/s
不要聽一些不懂的人說什麼不要懷疑這是正常的
買到虛假標示產品喜歡摸摸鼻子自認為正常的人就安靜...請不要影響正常消費者

通常外包裝標示速度起碼要達到8-9成...
別聽店家說什麼那是理論值實際上跑不到的鬼話,那都是懶得處理的話術
店家覺得寫入20MB正常,怎麼你買之前不跟你說這支寫入只能跑20MB
放任寫100MB的假商品在店裡販賣不是共犯是什麼??

且外包裝標稱的速度通常是指該系列產品的最大容量型號
因為容量大通道數多寫入會較高,如果是買64GB或128GB跑不到還說得過去
樓主買的是這系列最高階的512GB,只跑宣稱速度的5分之1太扯
今天廠商寫100MB跑20MB消費者能忍,改天他就敢寫1000MB跑20MB....
fox.simon

低價產品沒有明確標示讀取寫入速度這個拿他沒辦法....但原廠網站及外包裝有明確標示速度的產品卻遠遠達不到就有責任了

2024-04-27 8:59
飛在天上的大X

現在確實十隻有八隻就是廣告不實

2024-04-27 13:35
fox.simon wrote:
不要懷疑...就是有...(恕刪)



人家明明就寫"高達"
這就是廠商的宣傳手法
你買10支,10支都沒辦法維持在最高速度的
哪怕SSD也是一樣
fox.simon

原廠敢寫220MB/100MB,使用者就要敢送修,至少也要像SSD一樣,一部分快取能達到廣告宣稱速度....做不到就是要修正網頁標示的速度

2024-04-27 7:46
飛在天上的大X

更別說這隻仿的一堆,到某國去上面你想印誰家的LOGO都有,小朋友要印皮卡卡都行

2024-04-27 13:39
老實說..這個價格買不到很高速的隨身碟的,
而且要是(QLC)快取寫完,那速度慢是很正常的.

我幾乎不買一體式的隨身碟...爛,
我都是買高速SD卡...sandisk的.

幾年前買的32G高速SD卡,寫入都還有80-90M/s....但是 貴.
fox.simon

可參考ESD310C或是Kingston DataTraveler Max

2024-04-27 7:52
sasamisami

SanDisk記憶卡連續讀寫很優,但隨機讀寫很悲劇

2024-04-27 21:54
樓主出來問一句,過了一天完全沒下文,
這種要人通靈的問法還一堆人回,真是太熱心了吧。
到現在連他插的是不是2.0的孔都還不知道,完全消失。

好像沒人講到分區格式的問題,
格式化為NTFS或exFAT有時對隨身碟速度影響很大。
2024年哦....我也覺得正常
USB IF自己都亂搞了
USB速度取決於....價格
你那個一開始會飆很高沒錯吧,一開始有達標啊
好久以前
好像是32GB的記憶卡要500塊左右的時候
我用中華電信送的歡樂點之類的
換了一個32GB的CLASS 10金士頓記憶卡
可是寫入記得遠遜於10MB/S低標
類似,只有5MB/S左右
所以我就退貨了
當然也不是金士頓才這樣
ADATA的藍卡128GB
我買很久有天拆封要用寫入只有3~6MB/S
才發現有分韓國製跟台灣製
台灣製那兩張都是3~6MB/S
韓國製的就正常40-50MB/S
現在還放著還沒寄去RMA
fox.simon wrote:
測速軟體跑不到就是異常....就算限制在USB2.0的速度也應該是40MB/s
通常外包裝標示速度起碼要達到8-9成...
糾正一下 USB2.0很難有40MB/s的速度

USB2.0 = 480Mbps = 60MB/s

理論值60MB/s
傳輸的實際值很難達成到40MB/s
更不可能達到你所推論的8-9成48~56MB/s

USB 2.0這個早期規格在傳輸時很吃CPU效能
在CD時期 速度只有18~24MB/s
在C2D時期 速度只有24~36MB/s
在i系列之後才跑得出約36~42MB/s

之後CPU效能再怎樣強就是36~42MB/s
然後多半落在中間值 三種CPU約20 28 32左右
就算在i系列有最高傳輸速度 也很少會出現40MB/s


這問題不在你
太初期的規格
隨著效能改變傳輸能力
以及最高能力只有7成不到
現在新電腦上的USB2.0只拿來接鍵盤滑鼠 沒人用來傳輸資料
要歷經那些CPU低效能時期的使用者才會知道USB2.0真正傳輸能力

大概SATA USB3.0之後 實際值約理論值八九成才變成常態
樓上都猜得差不多了,但樓主就一只圖片也沒有後續回覆
我是勸大家不用再繼續抓下去也只是浪費時間
skiiks wrote:

之後CPU效能再怎樣強就是36~42MB/s
然後多半落在中間值 三種CPU約20 28 32左右
就算在i系列有最高傳輸速度 也很少會出現40MB/s

看到C2D我還以為時光倒流10年多了
你現在把讀寫破百的USB3.0隨身碟插在USB2.0孔位上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40MB/s死人心電圖根本輕鬆達成,硬體配備還是i3 + H310...
而樓主用的也是標示讀寫破百的隨身碟,是能達到我說的情況的

不過問題確實在我沒錯我完全沒考慮過十年以前的PC情況

然後8-9成是指產品外包裝標示速率的8-9成,不同段的文章別亂扯一起...
縱使無法全碟寫入像死人心電圖,至少快取內需要達到接近標示速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