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7722 wrote:看樣子讀取速度也比硬碟快 想太多!有用過卡式錄音機嗎?怎會比CD好用?!沒有人會想要用磁帶機取代硬碟尤其是資料量只有幾T的情況.會用磁帶的場合1.這些資料是只進不出,備而不用,要用到時都是發生災難的場合(主機資料庫掛了)2.這些資料須常久保存3.所存資料都是,系統,資料庫,影音檔磁帶機缺點磁帶會發霉,磁帶機要定期清磁頭.把它當硬碟用,你會想要把他摔爛.
eric7722 wrote:台灣有賣磁帶機嗎?...(恕刪) 磁帶機大多是中型系統以上的主控機房在使用它適用於每日/週/月 定時備份系統上的資料,設定時間可能是離峰或半夜一旦發生問題,就把資料回灌回去即可,這是最快的救援方式不過我看到的磁帶機,很多都沒有在使用了沒想到有人想走回頭路
Tango0604 wrote:他感覺也不會有問題,...(恕刪) 本身沒有用過磁帶機,來這邊也只是請教各位先進並懇請分享經驗。本來我備份的方式從以前的光碟片,到現在的硬碟;況且5年前存放的光碟片資料都會讀不出來。而硬碟儲存空間大,讀取速度快是沒有錯但是會有一個問題,不小心摔到或者讀取中撞到就會造成硬碟毀損(這我有遇過),所以我拿硬碟時都小心翼翼。現在硬碟備份完後,我都會斷電沒有讓他持續通電運轉,算是"冷備份"。在網路也有找尋一下,所有備份的媒介,CD,DVD,HDD,SDD,Tape...,這樣比較起來Tape的方式比較符合我"冷備份"的方式。原本想說Tape是一種舊技術,但是發現到現在Tape 已經發展到 LTO-7的技術。傳輸速度,單位儲存密度都比以往的更佳進步。看到儲存技術突飛猛進,就會讓我想要嘗試看看。
一般用戶,online UPS跟NAS配冷儲存用HDD,應該就夠了-.-硬碟大概剩半年期限,就可以考慮在買新的一批來替換企業用戶,找廠商報價吧,一般自己去買也是不容易,不管是機器或帶子,而且磁帶機也要定期維護跟清讀寫頭(不過就我印象,像我公司最近請廠商來看機器,廠商也說這老機器了,你們還不考慮換嗎)
eric7722 wrote:看樣子讀取速度也比硬碟快...(恕刪) 速度快也只能重頭讀到尾.也就是當你要用到磁帶還原時, 通常是要有一個比磁帶大的空間, 一次把資料都倒回來再去找.不然.... 一次解一個檔案... 就算是你說 150MB/s, 100 秒也不是是 15G, 就你說的一個磁帶 6TB (其實是 3TB, 不過磁帶容量都是假設資料可以 50% 壓縮來算)...3000/15=200, 200*100=20000s = 5.5hrs解個東西要 5.5 小時.... 重點還不保證讀的出來.基本上用磁帶備份的, 都不會真的打算去讀回來, 那是其他方案都找不回來時才會去考慮的.
如果是私人使用,還是用硬碟吧。 磁帶一般都是大型電腦中心使用的,譬如說美國國家級實驗室全部都是用磁帶作為終極資料儲存。高科技實驗產生巨量科研資料 scientific big data, 是不可能把所有資料只存在硬碟的,硬碟又耗電,又需要冷卻,又容易壞,而且又貴,在儲存巨量資料上遠遜於磁帶。 LTO-7 寫的速度一盒 300 MB/s, 實際運用大約在 180 - 280 之間。SATA Disk 實際約100, 15K RPM SAS 的速度最快 150 左右,已經提不上了。 FC 在幾年前已經投胎了。 LTO-8 會在 2017 年底出現, 12 TB native, 400+ MB/s. IBM 目前的
事實上,甚至 LTO-9 24 TB 708 MB/s 已經做出來了,只是暫時不賣。世界各地先進國家的大型電腦中心都以磁帶為主,歐洲,美國,加拿大,日本,都大量使用磁帶。SATA 的 BER 為 1 in 10e15, 新型高速磁帶LTO7, T10K 都是在 1 in 10e19. 遠勝於硬碟。 磁帶使用是在於高速大量存儲資料。 至於讀取,如果知道如何使用磁帶,磁帶的速度絕對不是一般人想像的「慢」。人類歷史最大的科學實驗: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所產生的資料只有磁帶能夠儲存。
磁帶的用途不是為了取代硬碟,而是不同的用途。真正要取代硬碟的是 NAND。 NAND 在速度和耗電量(用電及冷卻)完勝硬碟,但售價仍然非常昂貴。 磁帶一般是在深存使用,除非逼不得已才會當 random access 使用。 所有的電腦中心的資料都必須有兩份以上,如果把兩份都放在硬碟上是非常不划算。 Google 也使用了大量磁帶去支援硬碟,雲端的深層也都是靠磁帶去支援。至於很多人懷疑 LTO 是否能讀得出來,如果使用正確,不會讀不出來的。 硬碟就如同超市,磁帶如同大貨倉。 你要去買日常用品,不會去大貨倉買。 但超市的貨如果賣完了,或是受到天災損壞,超市就必需向貨倉調貨。 NAND 如同百貨公司,比較貴,但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