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買了一台 DS923+
前幾天買了一條 kioxia exceria g2 1TB ssd
裝在 RTL9210B-CG 外接盒上
變成一個 SSD隨身硬碟
打算當成 DOWNLOAD STATION 指定資料夾
不過詭異的是
這SSD隨身碟,裝在 DS923+ 前置面板 USB時,會一下讀到、一下無法辨識,不停反覆循環,無法使用
但接在 DS923+ 後面的 USB,就可以穩定運行
想請問這是 DS923+ 的通病嗎 ?
還是說 DS923+後 USB 是走晶片組原生 I/O
前 USB 是走第三方晶片 才會有這種問題 ?
還請大大不吝解惑 謝謝
前置USB埠:它需要透過一條內部延長線從主機板上的插針(header)連接到機殼的前面板。這條延長線會造成:
電壓下降(Voltage Drop):電流經過較長的線材會產生微小的電壓下降。
訊號衰減:USB 3.0/3.2 Gen 1 的高速訊號在較長的線材上傳輸,品質會有所衰減。
易受干擾:機殼內的其他電子元件也可能對這條延長線產生電磁干擾。
原生I/O:DS923+ 的 AMD Ryzen R1600 SoC (System on Chip) 本身就內建了USB控制器。後置USB埠極有可能就是由這個原生控制器直接驅動,相容性和效能最佳。
擴充晶片/Hub:為了提供更多的連接埠或方便機殼佈線,主機板設計時可能會透過一個額外的USB Hub晶片來擴充出前置USB埠。這個Hub晶片雖然也符合USB規範,但在處理某些高速設備或特殊橋接晶片(如RTL9210B)時,其相容性或驅動能力可能就不如原生控制器來得完美。
使用前置面板 USB時,會一下讀到、一下無法辨識,不停反覆循環,建議不要再使用前置USB,很容易把M2外接盒中的SSD搞成掉固件。
為什麼 USB 3 需要阻抗匹配?
簡單來說:為了防止訊號反射,確保訊號完整性 (Signal Integrity, SI)。
當訊號的頻率非常高時(USB 3.0為5Gbps,USB 3.2更高),承載訊號的PCB走線或電纜就不能再看作是普通的「導線」,而必須視為「傳輸線 (Transmission Line)」。
想像一下,您對著一條長長的走廊喊話:
如果走廊盡頭是開放空間,聲音會傳出去,不會有回音。
如果走廊盡頭是一堵牆,聲音會被反彈回來,形成回音 (Echo)。
在電子訊號中,這種「回音」就是訊號反射 (Reflection)。當高速訊號在傳輸線中前進,遇到阻抗不連續(阻抗值發生變化)的點時,一部分的訊號能量會被反射回源頭。
阻抗不匹配會導致以下災難性的後果:
訊號失真 (Signal Distortion):反射波會與原始訊號疊加,造成訊號波形的嚴重變形,例如振鈴 (Ringing)、過衝 (Overshoot) 和下衝 (Undershoot)。
誤碼率上升 (Bit Error Rate, BER):接收端的晶片可能無法正確判斷訊號是 '0' 還是 '1',導致傳輸錯誤。在通訊領域,通常用「眼圖 (Eye Diagram)」來衡量訊號品質,阻抗匹配不佳會導致眼圖閉合。
電磁干擾 (EMI):不穩定的訊號會向外輻射更多的電磁雜訊,影響周邊其他電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
以下是阻抗匹配出問題時,最常見的幾類症狀:
第一類:直接且明顯的功能故障
這是最嚴重的情況,通常表示阻抗不匹配的問題非常顯著。
設備無法辨識 (Device Not Recognized)
現象:將USB設備插入電腦後,作業系統跳出「無法辨識的USB裝置」錯誤訊息,或者裝置管理員中顯示一個帶有驚嘆號的未知裝置。
根本原因:訊號在初始「握手(Handshake)」階段就已經嚴重失真,主機(Host)的控制器完全無法解讀裝置傳來的訊號,導致無法完成列舉(Enumeration)程序。
完全無法連線或建立連結 (Link Failure)
現象:裝置可能被短暫辨識,但無法建立穩定的資料連結。例如,外接硬碟的燈亮了,但在「我的電腦」中看不到磁碟機代號。
根本原因:雖然初始訊號勉強通過,但在後續的連結訓練(Link Training)過程中,由於錯誤率太高,雙方無法協商出一個穩定的傳輸模式。
第二類:不穩定或效能問題 (最常見也最惱人)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時好時壞」,非常難以除錯,因為它們可能受到溫度、電壓波動或特定操作的影響。
頻繁斷線與重連 (Frequent Disconnects/Reconnects)
現象: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會突然斷開,然後又自動重新連接上。例如,傳輸檔案到一半,外接硬碟消失了,幾秒後又自己出現。
根本原因:訊號品質在臨界點徘徊。當傳輸過程中發生一連串的位元錯誤(bit errors),超出了協定的糾錯能力時,連結會被強制重設(reset),然後嘗試重新訓練,看起來就像是斷線重連。
速度自動降級 (Speed Fallback)
現象:您買了一個USB 3.2 (10Gbps) 的硬碟,但實際傳輸速度只有40MB/s左右,遠低於理論值。
根本原因:USB協定有向後相容的「降級」機制。當主機和裝置發現無法在SuperSpeed (5Gbps或更高) 模式下穩定通訊時,它們會自動降級到更可靠的USB 2.0 (480Mbps) 模式來進行傳輸。這是阻抗匹配不良最常見的效能症狀。
資料傳輸錯誤或毀損 (Data Corruption)
現象:大檔案(如影片、壓縮檔)複製完成後,檔案卻無法開啟,或出現CRC校驗錯誤。
根本原因:訊號失真導致位元錯誤,雖然USB協定有錯誤偵測和重傳機制,但在極端情況下,某些錯誤可能未被偵測到,導致寫入的資料本身就是錯誤的。
高負載下不穩定 (Unstable Under Load)
現象:設備在閒置或小量傳輸時正常,但只要一進行大量、高速的資料傳輸(如4K影片剪輯、跑測速軟體),就立刻斷線或出錯。
根本原因:高負載意味著訊號以最高頻率持續不斷地傳輸,對訊號完整性的要求最為嚴苛。任何微小的阻抗不匹配都會在此時被放大,導致系統崩潰。
影響阻抗匹配的因素非常多,可以從「物理結構」、「佈線設計」和「元件本身」三個大方向來看。
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阻抗不連續,進而引發前面提到的各種症狀。

簡而言之,並不是供電不足的問題,即使獨立供電給設備,也是無法解決。
使用者可以做的就是更換傳輸線測試盡量使用短線,有些能解決有些不能解決。
也可以換主機板到機殼前端USB的連接線,換成品質好的線測試。
如果換線還是不行,只能改用其他USB口,或是更換其他的外接硬碟裝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