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前幾天把車上用的随身碟插上NAS時,發現無法讀取內容,一查才知道隨身碟是exFAT的檔案系統,趕快在套件中心找一下有沒有讀取exFAT的套件,一查還真有,要價US$3.99... 雖說不貴,但偶而才用一次還得花這個錢就有點…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是時候讓萬能的google上場了~

在搜尋了一下,發現老外已經有解決方案了: 利用Ubuntu系統上挂載exFAT的免費套件來讓DSM也可以挂載exFAT檔案系統的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因內核都是LINUX,所以搬用起來也方便,簡單來說就是下載套件->解壓套件->挂載usb->快樂使用~

在此分享一下實測的過程,方便有同樣需求的可以減少摸索的過程!

一、利用File Station建立一個目錄,用於挂載exFAT隨身碟的資料,名稱隨意取,我隨同發文的老外取usbexfat方便以後辨視。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二、ssh登入nas,先切換到root
下指令:sudo -i
輸入管理員密碼

接下來下載套件:
下指令: wget -P /tmp/ http://mirrors.kernel.org/ubuntu/pool/universe/f/fuse-exfat/exfat-fuse_1.2.3-1_amd64.deb
說明:wget 下載檔案的指令
-P /tmp/ 將下載的檔案放到指定的tmp目錄中
參數後面是下載的位址及檔案


三、套件不大,所以下載很快只要2~3秒就完成了,下載完後解壓縮套件:
下指令: dpkg -x /tmp/exfat-fuse_1.2.3-1_amd64.deb /tmp/exfat-fuse/
說明:dpkg 安裝套件指令
-x /tmp/exfat-fusr_1.2.3-1_amd64.deb 將/tmp/中的指定檔案解壓到指定的/tmp/exfat-fuse目錄中, 無需安裝。


四、將解壓出來的程式複制到系統上:
下指令: cp /tmp/exfat-fuse/sbin/mount.exfat-fuse /usr/bin/
說明:cp 複制的指令
將/tmp/exfat-fuse/sbin/mount.exfat-fuse的檔案,複制到/usr/bin/目錄中

如此一來就完成了存取exFAT檔案系統的套件安裝!

接著我們將使用exFAT檔案系統的隨身碟插入到NAS上,在DSM的外接裝置上可看到系統已發現插入的USB隨身碟,但沒有挂載上,它需要安裝US$3.99元的exFAT的套件~~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沒關系,我們已將免費的套件複制到系統中了,現在只需要挂載USB随身碟就可以了…

同樣在ssh中查看USB隨身碟設備資訊:
下指令: fdisk -l
此時會列出磁碟清單如下所示…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可以看到插入的隨身碟是位於 /dev/sdu1

我們用剛下載的套件把它給挂載到第一步所建立的目錄中:
下指令: mount.exfat-fuse /dev/sdu1 /volume1/homes/usbexfat -o nonempty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這樣就完成了挂載,可以在DSM中讀取exFAT檔案系統的磁碟資料~

回到DSM查看外接裝置,可以看到隨身碟已變成使用者文件格式了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打開File Station進入到第一步在homes中所建立的usbexfat文件夾,你就可以發現USB隨身碟的文件全部出現在這邊了~~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等用完了,使用umount命令缷載隨身碟即可拔出~
下指令:umount /volume1/homes/usbexfat

老外也有進一步的玩法是搞成自動挂載,但我只有偶爾用到,所以就沒有接著玩下去,只是每次插上exFAT檔案系統的隨身碟後都需要ssh遠端登入挂載及卸載~~

挂載前的usbexfat是空白的目錄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挂載後的usbexfat是隨身碟內的目錄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順利播放exFAT隨身碟中的影音檔案:
[實測] 讓群輝的DSM不用花錢,即可讀取exFAT格式資料的方法!
2021-02-15 20:24 發佈
有點麻煩,但滿有意思,找時間來試看看。
vista96 wrote:
有點麻煩,但滿有意思(恕刪)


是我打字太多了所以會覺得麻煩

其實第1次操作起來也就1~3分鐘就搞定了~

後續如還要用的話,只需要挂載及缷載就更快了!!
chirle wrote:
是我打字太多了所以會(恕刪)

請問大師,若機器重開機,會需要重新安裝嗎?

啊,我發現每次都要手動…
不知有沒有自動掛載的方法?
弄個簡單的google翻譯,給其他有興趣的朋友。
來源:https://github.com/luckylz2git/exfat-synology/tree/master/usbsync


功能性

與Synology的[USB Copy]包不同,後者會在用戶移動或刪除目標目錄中的文件時再次重新導入文件。

[usbsync]使用另一種機制來進行增量導入。導入任何文件後,即使將文件從“導入目錄”中移動或刪除,[usbsync]也不會再次導入。這更適合於DSLR照片和視頻導入工作流程。因為將數據導入NAS後,用戶始終喜歡重命名文件並創建新文件夾以保留不同的照片和視頻。

如何設定

[1]轉到Synology DiskStation的[控制面板]-> [共享文件夾],在volume1上創建一個共享文件夾,例如PhotoImported。

[2]通過SSH或Telnet將以下文件複製到相關目錄:

wget -P /tmp/ https://github.com/luckylz2git/exfat-synology/raw/master/usbsync/usbsync.sh --no-check-certificate
chmod 755 /tmp/usbsync.sh
mv /tmp/usbsync.sh /bin/usbsync.sh

wget -P /tmp/ https://github.com/luckylz2git/exfat-synology/raw/master/usbsync/usbsync.cfg --no-check-certificate
chmod 666 /tmp/usbsync.cfg
mv /tmp/usbsync.cfg /volume1/PhotoImported/usbsync.cfg
PS-usbsync.cfg目錄默認是固定的,可以在usbsync.sh中進行修改

...
DefaultDir=/volume1/PhotoImported
...
[3]使用任何文本編輯器編輯usbsnyc.cfg:

啟用或禁用自動同步功能

AutoSync:[true | false]
同步完成後啟用或禁用自動卸載。如果啟用,則卸載後將刪除安裝點/ volume * / usbexfat / usbshare *。

AutoUnmount:[true | false]
USB的源同步子目錄,默認為DCIM

SourceDir:DCIM
將同步的文件擴展名過濾器,以分號(;)分隔。默認(*)表示同步所有文件

FileExtension:*
or
FileExtension:nef;jpg;mov
目標導入目標目錄

ImportDir:/volume1/PhotoImported
註冊USB哈希以進行同步。如果需要同步多個USB,請輸入多行USB Hash,如下所示:

USBHash:[usb_hash_value1][,usb_dev_info1]
USBHash:[usb_hash_value2][,usb_dev_info2]
...
USBHash:d1912eac1eb562007524467b58f3423f,EXAMPLE_USB_DEVICE1
USBHash:e1912eac1eb562007524467b58f3423f,EXAMPLE_USB_DEVICE2
...
PS-通過USB插件將其從ImportDir(/ volume1 / PhotoImported)中的usbhash.log文件複製到NAS。[usb_dev_info1]是用戶的可選輸入,用於描述USB設備。usbhash.log的內容如下所示:

USB Disk: /dev/sdu
Device: /dev/sdu1
USBHash: d1912eac1eb562007524467b58f3423f
再次彈出並插入USB設備,同步將開始。重複此步驟以註冊另一個USB設備。

[4]驗證導入結果:

最新的導入日誌將保留在名為import_latest.log的ImportDir(/ volume1 / PhotoImported)中,而舊的導入歷史日誌將命名為import_history.log。

如何卸載

SSH或Telnet:

rm -f /bin/usbsync.sh
如果真的不常使用~我覺得還是找一台已經連到NAS的電腦,把USB內的東西透過網路分享放到NAS上比較快...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