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m.2 SSD 高熱難解
我嘗試做一些改善(如圖)

①加裝銅散熱片,②加裝4cm x 4cm x 1cm 散熱風扇對著吹,在沒蓋機殼時溫度都可維持在 60 度上下(有讀寫 m.2 SSD),但是蓋上機殼後,NAS 運作一段時間(有讀寫 m.2 SSD),溫度區間會落在 7x ~ 8x 度 (之前沒 ①、②,溫度到 9x 度),QTS 會持續出現告警訊息! 這一二週天氣其實非常涼爽,室溫就 24 度左右(開冷氣也就這溫度)。
這一款散熱設計『非常不良』,CPU 熱源可以藉由風扇帶往機體後方散熱孔,但是 CPU 的風扇把 m.2 SSD 隔成一個『獨立』的熱源空間,m.2 SSD 只能透過下方機殼『小』孔洞來散熱,效果非常不好,NAS 在上蓋運作一段時間後溫度持續緩步上昇。

黑人問號一:在 m.2 SSD 運作溫度普遍都高的情況下(也許我買到市面上最高溫的 Crucial MX500 m.2 SSD),產品在推出之前沒有測試一些市面上買得到的 m.2 SSD 種類? 沒評估插槽位置設計是否能『有效』散熱? 還是要使用者自已想辦法加散熱裝置? 我很懷疑 TVS-873e 在上蓋後放機房使用,m.2 SSD 散熱結構在頻繁讀寫後會導致系統溫度是偏高的!
另外,這問題我也有反應給 QNAP 客服,客服回應如下:
請於出現溫度告警當下再次參考以下步驟提供NAS系統紀錄
App Center > 安裝Diagnostic Tool > 執行Diagnostic Tool > 頃印紀錄 > 頃印 > Download File
這『軟釘子』式的回應,能解決啥? 要嘛 ①開蓋吹風,不嘛②拔掉 m.2 SSD (考慮中),客服頭痛醫腳的方式這樣好嗎?
二、Resource Monitor 記憶體莫名就少一半
先說明,我不是用官方的,我是用 Kingston HyperX Impact DDR4 2666 16G * 2,我每天定時開關機,有時候只出現 16 G

但是控制台 --> 系統狀態 --> 系統資訊就有抓到 32 G(雙通道)

reboot (結果一樣),要使用 shutdown --> 再開機,Resource Monitor 就正常 (黑人問號二)

雖然我之前 po 文裝那麼多記憶體也用不到,但是至少可以做『快取』呀,不見是? 不過這問題我也不想反應了(不是使用官方的記憶體回覆可想而知),但是時有時沒有也是很凸。
三、APP 像『拚裝車』,軟體效能不佳(回應感很卡),UI 就算了(設定過程中,常常懷疑自已到底是不是做這一行的人,很失智)
① 不理解為何看個影片要裝 『VLC』又要裝 『QVHelper』,對比 5 年前 S 家的直接用瀏覽器就可以播了(我就不喜歡電腦裝一些拉哩拉雜的軟體,黑人問號三)。
② Photo Station 的相簿為何不能照我從 Synology 備份過來資料夾顯示? 我的習慣是每次出遊時會建立一個如『2018.10.17_地點 資料夾』再把照片、影片上傳到資料夾,S 家就自動是一本相簿,Q 家就只顯示時間軸方式的相片,不會自動建相簿,還是 Q 家相簿 metadata 都要重拉重建才有,不能用備份的方式? (黑人問號四)。


③ 類似功能的 App 、add-on、 plugin 或有套件相依性為何不整在一起(或一包),如:Qsirch + Qfilling + JRE,不能獨立運作又何必拆那麼多包,徒增使用者困擾而已。
④ Qsirch + JRE 真的是系統很『卡』的元兇,只要 Qsirch 一打開,卡頓感就出來(可能在索引吧),奇怪的是 CPU (四核) 也不是都 100% 被佔用,但就是不大有回應,若是加上系統有排程工作在執行,如備份(某些資料夾會產生縮圖、轉檔)、快照等,這時系統就跟死掉沒兩樣! 有些工作就是無法執行完成結束,這一顆 CPU 不是標榜挺強悍的嗎?(還是我過度期待?)怎麼連日常工作都無法應付(黑人問號五),20181015 晚上點了一下系統更新(沒注意背景還有那些工作),更新就一直卡在 30% 都不會動

最後也只能 poweroff,還好有辦法啟動,連 update 都這麼『虐心』! 現在我都只留『必要』的服務,像 Qsirch 這種服務只能關閉才不會那麼卡。
Virtualization Station 只跑一台 vm (win7,1 vCPU,8G),YouTube 都不能看,一點都不流暢,頻卡頓,只能說是堪用(白話說就是你不會想拿來用! 因為要等~~~),本來想開一台 vm 來取代桌機(文書、看 YouTube)偷一點空間,最後還是拿樹莓來用還比較順,真心不騙!
⑤ 我的手機是小米 note4x 安裝了 QManager 這一個 APP,每次要連到 Qnap nas 的時候都一直轉圈圈(都不理它,大約要十幾分鐘才會有畫面出來),不然就是直接去按下『<,上一頁』,才會出現資訊,看起來是資訊還沒收集完,也不知道要收集到什麼時候?有人有遇到這種情形嗎?(黑人問號六)。
⑥ Qsync 與 MacBookPro 同步『只能一層,而且一對一』,比如我在 Qnap 新增一個同步共用資料夾 (MAC),MAC 共用資料夾下再新增一個 test 資料夾要跟 MacBookPro 的 test 資料夾同步,這樣無法做到?(黑人問號七),Qsync 就只能 『一對一』配對。而且我要在 Qnap 建立很多共用資料夾來跟每個要進行同步的 MacBookPro 資料夾配對? :(

⑦ 檔案掛載沒有 nfs 選項,雖然可以下指令來掛載,或寫在 autorun.sh 開機自動掛載,nfs 的效能還是優於 CIFS 在同步時應該要提供這個掛載選項。
⑧ 混合型備份與同步中心使用同步功能 『單向同步』 --> 『和本地端 NAS 同步』,卻常常發生目的端資料消失的狀況,我的使用狀況是這樣,在 Qnap 建立共用資料夾並建立子資料夾 photo,使用 nfs 掛載 Synology 的 photo 資料夾,如圖

在 Qnap 建立 Photo 共用資料夾 與 Synology 下的 photo 資料夾同步,但卻常常發生 Qnap 下的 Photo 共用資料夾裏面是空的?跑到資源回收筒了,何解? (黑人問號八)


總之,這一個月來每日下班回來就在搞 Qnap,連老婆大人都看不下去了…直到我找到 Qnap 的定位(備份、快照就好,其餘都免了)

沒有用過不方便的設計…如何感受的到原來我一直都在用很便利的設計
沒有用過平時都卡卡的 NAS…如何得知原來的 NAS 平時都很順暢 (轉檔、轉圖片都會卡)
沒有比較…就沒有痛苦…財去人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