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兩年前買了Ds216j及一顆4t nas硬碟,但回老家時帶回去卻被收走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前幾天回去時終於找到,並且也多買了一顆HGST NAS 4T的硬碟,開箱要來學習使用(買了
兩年才開箱…)
但兩年過去了,我現在的須求是至少須要7T,主要是影片檔,這兩年我都是存付費公有雲
端,而4T+4T用RAID 1做的話,只有不到4T的容量,不符我現在的使用,
我有想過把兩顆4T都賣掉,改買8T*2,但最近看10T再特價,快跟8T一樣的價,但我的NAS
卻最多只能單顆到8T,
現在我想到的做法是:
1.二手賣掉,再買dS218系列,以及兩顆10T碟,做RAID 1.
2.將兩顆4T用成RAID 0,或JBOD(這方面不了解要兩者要選哪個,傾向前者因為提高效能
但不清楚網路存取的話是不是沒意義),並多買一顆8t或10T硬碟,然候定期再用此硬碟裝
外接盒插入NAS備份,並拿到不同的地方存放(我家火災過…)。
較傾向2的作法,因為1的話,會有種我買來才用沒幾天,就要賠售的無力感…但是用2的
作法自己總覺得有種隱憂,前年我家火災把我的硬碟燒了,裡面放了很多我爸生前的照片
,以及我一半的學生生涯的各種痕跡,難過很久,所以我會想說,雖然RAID 1在扣除外力
影響下是更安全,但我用2方案且每月備份的話,是不是也可以,且也比較經濟?
新手請教,感謝指點。
但RAID0或JBOD模式,只要一顆硬碟故障,整個系統會毀損無法救援,只能重裝並從備份硬碟復原。7T多的資料還原可能要跑上好幾天。
提供第三方案供你參考。
DS216J 2顆4T 組RAID1為儲存空間1。
買一顆8T外接硬碟(格式化為EXT4)為外接USB共用資料夾1(共用資料夾名稱可更改,但只能為1個,不能設2個以上),此外接硬碟固定插在NAS上不拔除。總使用空間為12T。
買一顆10T外接硬碟,用電腦格式化為NTFS系統(只能一個分區),接上NAS每月備份後到控制台→外接裝置將此硬碟退出,再收到另一個地方。
備份使用HyperBack的增量備份(保留3版本)並採用壓縮模式,12T資料應可備份至10T硬碟內。
優點:RAID1若有1顆硬碟出現壞軌或故障,請先執行HyperBack備份一次,再關機後更換1顆新的4T硬碟,開機後進儲存間管理員修復即可,這中間仍可正常使用NAS的所有功能,但修復期間系統效能會降低。
缺點:以P家網購 S牌或W牌的外接硬碟 8T + 10T 大約要多花1萬7上下。
PS.
擴充容量硬碟格式化為EXT4,是為了相容NAS的系統。
備份硬碟格式化為NTFS後,可接上WIN電腦,並到群暉官網下載 Hyper Backup Explorer 即可直接讀取所備份的檔案。
擴充容量硬碟亦可買2BAY以上外接盒,但每顆硬碟只能為一個共用資料夾。
備份硬碟亦可買2BAY以上磁碟陣列外接盒,透過RAID組合成一個分區利於使用備份軟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