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知道他一定抹黑反對立場的人, 所以我還是就硬碟的角度來探討速度跟規格這件事.
SATA 1 (1.5Gb/s) 理論值 1~150 MB/s, 2003年
SATA 2 (3Gb/s) 理論值 151~300 MB/s, 2004年
SATA 3 (6Gb/s) 理論值 301~600 MB/s, 2009年
2009年發佈SATA 3規格, 大家都很開心, 硬碟速度看似快了2~4倍.
但請看2016年的現在, WD及Seagate兩間廠商的主流硬碟規格.


連SATA 2的極限值300 MB/s都到不了, 但規格還是寫SATA 6Gb/s.
但有人認為規格有寫出來傳輸速度, 就是正確的作法, 所以不算廣告不實.
回頭看這次在吵的主角, 官方實測值多少? 112 MB/s

但有人認為, 規格寫SATA 3, 就應該要能跑到600 MB/s, 否則就是詐騙, 廣告不實.
在2012年就有網友討論過, 為什麼買了SATA 6Gb/s硬碟, 跑出來數值跟SATA 3Gb/s硬碟差不多.
引文
"Hard drives can be SATA 3 "compatible", but not SATA 3 "capable".
A hard drive cannot spin fast enough to achieve SATA 3 speeds."
我知道現在有SSD, 可以跑到SATA 3甚至PCIe 3.0的極限值.
但性能與價格成正比, 如果有錢到買SSD來當儲存媒介而非當作業系統的快取.
我也只能說聲佩服, 引用我自己的文章.
"價錢相近的情況下, 花費20000元, 建了RAID 5後可用空間如下:
SSD的RAID總容量 240GB x7 = 1,680GB
HDD的RAID總容量 2000GB x7 = 14,000GB
我很想知道有多少人會選擇拿SSD來當儲存設備?"
在其他幾篇我回文的文章, 現在被斷尾跟封鎖, 連回文跟引言的權限都沒有.
只好自己開一篇科普文, 下台一鞠躬.
文章中資料取材自下列網站, 若有造假不實, 我願負擔法律責任.
http://www.seagate.com/www-content/product-content/barracuda-fam/barracuda-new/files/barracuda-ds-1900-3-1608us.pdf
https://www.wdc.com/content/dam/wdc/website/downloadable_assets/cht/spec_data_sheet/2879-771434.pdf
http://www.tomshardware.com/forum/284926-32-sata-sata-speed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ATA
https://www.synology.com/zh-tw/products/performance#5_10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