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求自架NAS指點....

小弟最近想讓舊電腦變身,活化做NAS
主要構想是這樣...
舊電腦裝Linux裝ownCloud(都是網路上查到的)再買域名
想請問各位高手...這樣可行嗎?
可是..大致該怎麼做好呢

先謝謝大家了....
2015-09-30 21: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NAS
但是這樣子不是就變成是用電腦當Server了嗎?
域名其實並不需要,畢竟不是公開服務,DDNS其實就足夠了,因為NAS定位在區網功能為主,現在NAS產品的多功能,其實是有點太過了。
而且自架在網路安全部份,真的會有許多令人擔憂的隱患,所以如果並不是對網路和資訊專業夠了解的話,真的不會帶來更多方便,只是會被設定和漏洞問題搞的接近崩潰邊緣。
太耗電,也太花錢。現在買台還不錯的雙硬碟NAS 也不過四千多元。

不過如果你只是要練技術,推薦你先朝聖一下"鳥哥的Linux 私房菜"(網站),最多在去書局看一下 linux 架站的書,然後跟著做就可以搞定。如樓上大大所說,我也覺得route 那些 port 比架站難搞。

域名不用買,你先申請免費的.cf 或 .ml 就能玩,我目前就是這樣。我反而覺得有固定ip 比較重要。
省電 NAS 組件 參考:




這板子有 4個 SATA3 槽
數個 USB3 孔
1G 網路孔
又不貴,是 NAS 機的好選擇。

內顯最多支援 3台螢幕同時輸出。

NAS 機、HTPC 客廳影片電腦。

記憶體吃 桌上型 DDR3 的。

2個插槽,要多少自己加。最大 8GB * 2支 = 16GB

舊電腦如果有 DDR3 RAM 可以拔過去用,還有電源供應器、機殼....等等,都可以繼續用。

AM1 腳位,還有另一顆比較便宜的 CPU,1千元,只是速度比較慢。差沒幾百元,買這顆直接封頂比較划算。



TDP 25W,4核心

性能約 Intel G 系列 最低階 那個程度。


*****************************

Linux 如果熟的話,很好用。

除了網路硬碟,web、mail、Transpent proxy、dhcp......都可以架設。

任何 伺服器 應用 都可以架設的。軟體都免費的,自由軟體。

開網站:部落格、相簿、購物網站、論壇....什麼的,隨便你開。

以這種硬體組合來說,性能上打 幾萬元等級的現成 NAS 沒問題。

再加一片網卡,還可拿來當 軟體路由器。性能媲美萬元等級路由器。那種幾千元破爛路由器可以丟了。用這種的嚇嚇叫。


TDP 25W 算省電。上萬元的 NAS 也差不多這耗電量或更高。

當然的, NAS 是傻瓜式軟體,買來立即用。PC 自組,軟體你要自行搞定。


其實說穿講白,懂的人就自組了,C/P值高,省錢+高性能。不懂的人才會買現成的。

這也沒有對錯,本來365行就是各有專精。玩電腦的人當然自組。但不玩電腦的人,別的職業賺大錢,去買現成、買服務,也是理所當然。

就像我們不會去種菜種米,但可以買來吃。但如果農夫自己種菜種米的,還和別人買,給別人貴,豈不是很奇怪了。


Windows 也可以架設網路硬碟的,安裝適當軟體就行了。比如 迷你雲 miniyun

不過它不是自由軟體,個人使用免費,商業用要錢買

用途就類似 ownCloud,而且界面更美觀,功能更強。有支援繁中語系。

Linux 如果去學,覺的太難,想放棄了。退回 windows,仍是可以架設網路硬碟的。

Linux 推薦用 CentOS,RHEL 的克隆版,非常穩定。


或者也可以用虛擬機器,一台電腦,用好幾種 OS。

比如像 FreeNAS、RouterOS ....什麼的,專門用途的 OS,但要佔用一台電腦又浪費,且大部分時間根本都是閒置的,就可以用虛擬機。

一台機器,多用途,大省錢!

操到極致,一分都不浪費,划算。


原先要淘汰的舊電腦也可以用啦,只是不知道耗電高不高。太耗電的話,開 24小時的都不關的,電費會心疼吧。

不過可以先做練習,覺的好用,以後再去買省電的組件更換。
ilikefood wrote:
小弟最近想讓舊電腦...(恕刪)


關於使用什麼硬體的配置, 在這邊我不多做論述, 因為樓主沒有說明從 NAS 那邊期待等到什麼樣的服務以及功能, 我就針對軟體 OS 的部分回答.

你可以考慮安裝 http://www.openmediavault.org/ OMV 它是 debian based 的系統非常穩定, 相對來說更新的速度也比較慢. 它是下載 一個 iso 然後所有的套件全部都幫你安裝到好 (kodi, owncloud, mail), owncloud 是它的套件之一. 這個是在 linux 系統中, 最簡單快速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 NAS 系統. 適合初學者, 但是 debian 系統的生態比較小, 如果你想要更多功能更多服務時, 它就會讓你陷入一個瓶頸.

再來就是使用 http://ubuntu.org 的 14.04.3 Desktop 版本, 然後安裝 webmin + owncloud 建立你的 NAS. 請記住, webmin 已經是非常老舊的套件, 所以要調整初始設定時, 你一定要夠了解 ubuntu 系統的設定. 如果你想要你的 nas 也能播放高清影片的話, 那麼你需要的是 http://www.kodi.tv . ubuntu 系統上面的客制化是無限多, 它甚至可以建立一個真正的 openstack 雲系統, 讓你多點設備資料及時備份 (不是透過 rsync 而是透過 swift 本身的 api 機制)

最後你也可以考慮 http://freenas.org 它是 freebsd 生態. 它是所有 linux 裡面最難的, 但是它所使用的資源確是最少的以及最穩定的. 但是寫 freebsd 的開源者比 ubuntu 少很多很多, 而且有些人的功力真是太誇張亂搞一通 (部分而已), 所以什麼套件能夠安裝什麼不能安裝需要使用者自己判別.

我個人是使用 ubuntu 14.04.3 為主, 因為我還在我的 NAS 上面跑 freepbx vm (電話交換機) pfsense vm(路由器/防火牆) openfire ( xmpp 伺服器) kvm+qemu+libvirt (虛擬機) samba+ldap (微軟 ad 域服務器) qmail+dovecot (郵件服務器), 我的檔案格式是 ZFS 相對來說, 會 zfs 的人很少, 但是一旦用了它, 就會愛不釋手. 這些不同的服務/功能我也是花了 10年以上一點一點慢慢的學習的 (學會了後當然應用在 公司/工作環境中).

我不建議使用任何的 Redhat/CentOS 系統, 因為它們更新的速度誇張的慢, 效能也誇張的差.
Oneplus 8 Pro• Thinkpad T480s• PVE6+OMV4+NextCloud
EluSiOn wrote:
我不建議使用任何的 Redhat/CentOS 系統, 因為它們更新的速度誇張的慢, 效能也誇張的差....(恕刪)


CentOS 是克隆 RHEL 企業版的,走穩健路線,故更新極慢,新套件至少要超過一年,別人當白老鼠測試過後,bug 都除的差不多了,才會納入官方源。但相對的,可以保證出錯率很低,穩定性高。

Fedora 的話,就是求新白老鼠版本,更新速度和 Ubuntu 差不多。


其實更新慢也有好處啦,不然 apt 或 新立得 下個更新指令,兩三天、週週在更新,一次更新量幾百MB 的.....

更新了套件,需要重啟服務才生效,更新核心還要重開機。

重啟或重開機都需要中斷服務。24H 全年不關機的機器,怎耐的住一天到晚更新重啟,中斷服務的。

就算排程在凌晨(離峰時段)自動更新,但有時更新到白老鼠套件有 bug 什麼的,莫名其妙出現問題還要抓錯。很麻煩。

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更新。但有時是補漏洞更新,沒更新就代表有被駭的危險性。所以還是定期更新比較好。


再論版本更新週期,Ubuntu 的更新支援基本壽命是 18個月,幾年出版一次的 LTS 長期支援版,才有 3~5年。

版本過期後,就不再提供更新,強迫升級版本。

雖然現在有無縫滾動升級,一鍵升級。升級版本,好像也沒什麼困難,輕鬆愜意。但問題是升級後,通常都會一些奇奇怪怪問題跑出來....

CentOS 的支援週期就比較長,無論什麼版本,至少都 5年以上。就是裝好保用5年的意思(提供更新的週期)。可看做每一版都是 LTS 版本。


再論教學資源(所謂的生態圈),以最知名的 "鳥哥私房菜" 為例,就是屬於 RedHat 系的教學。

網路上搜尋到,很多軟體 安裝/使用 中文 教學,也都是 RedHat 系居多。

不過 Ubunt 或 Debian系 在華人圈用的人也愈來愈多。


註:
個人是喜歡 Ubuntu 精神的,南非祖魯語:我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存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不過覺的它是 Desktop 桌面用途 比較好用。核心/套件/驅動 都是最新的。

Server 用途,還是找比較穩健的 Distro 發行版為佳。

在 Linux 自由開源軟體 世界中,穩健 和 老舊 是同義詞的,求穩健就是得忍受老舊。求新則是測試員(白老鼠)同義詞。

但 Desktop 用途,一定要求新,不然新電腦的硬體都驅動不了,還用個毛。

沒有誰最好,誰不好,unix 本一家無須內鬥。再說都自由免費的,高興用啥就用啥。只有適用性的問題。不同用途場合,有不同的發行版最適用。
架站不難,真的。不論你要用熟悉的windows,或是想學linux、freebsd都可以。

但重點是:

1.會不會維護?有沒有心維護?windows系統的自動更新設定會做,那linux、freebsd的更新排程會設定嗎?
2.防火牆知道怎麼設定嗎?iptables不是萬能的,但是至少多一層防護,降低風險。
3.購買google/dropbox的費用多少?跟自己架設的花費(電費+風險)去做比較,是否真的划算?
4.不論購買品牌NAS或是自組,至少都要有基礎網路概念。

若以上的答案都確定、了解了,還是想架站,那就衝了吧!

若要使用linux系統,只是單純安穩的想架站,建議就不要追新套件,做為server,穩定/安全大於一切。個人比較推薦的是Debian / CentOS,哪個好用?其實都好用,除了套件的封裝方式不同(deb/rpm)外,基本概念都是相通的,若是從沒碰過得新手,建議都拿來安裝看看,因為碰到的問題可能都不同,選一個喜歡的研究吧!

若想要跟市售NAS一樣,喜歡用web界面搞定大多數問題,建議試試看FreeNAS / NAS4Free / OMV(OpenMediaVault),這幾個在視覺上會比較友善,且比較不會讓新手無所適從。(當然,基本的概念還是得要有,這些界面只是幫忙把不友善的指令轉為圖形操作,但觀念還是得靠使用者自己去學習,這點市售的NAS也是一樣。)若採用這幾個distribution,要注意安裝的系統碟所剩餘空間,是無法當作資料儲存使用。

若真的玩出興趣,想繼續架blog / album / music or video server / ftp等等之類的服務,都是可行的,也都有相關的軟體可以運用。
推7樓講的

有心要學習才自己搞


不然還是去買別人現成的吧


自己搞省$$浪費時間

現成產品花$$省時間
fedora wrote:
CentOS 是克隆...(恕刪)


Redhat 太會混了。 Linux 的 kernels 是非常成熟的產品了,現在的測試版本 (今天這個時候)已經是 4.3 的版本。最後出的穩定版本是 3.19.8.版。Linux kernel 4.0以後更新任何 kernel 或是 driver 就不用重新開機了。同時如果新 kernel 真的不夠穩,還是可以選擇上個版本的 kernel 開機,那麼更新速度快怕什麼?

Linux 的開發跟測試是非常嚴謹的,光是 3.18這個版本,它就有20個小版本。Kernel 主要是管記憶體已經硬體的 driver, 所有的硬體廠商都是以 kernel source去寫 driver 放到所謂的 kernel space, 像是 Apache MySQL 這些只是 user space 的軟體,它們只是受到 kernel 控制系統資源而已,如何使用 CPU thread 已經記憶體的 hold and release. 所以 kernel版本更新,基本上不會影響到 user space 太多。

現在 intel 10g nic 驅動都是以 3.19的版本在 release 的。Intel 最快的 NVMe SSD 也是要 kernel 3.18 以上才支援,這些都是高階伺服器的重要基本硬體 (更不要說 lsi raid card 了),但是結果 CentOS/Redhat 7 目前的 kernel 才是 3.13而已,那是 2013 年 4月的版本!這個不是 Redhat 保守的問題,而是他們懶惰的問題。

如果是 desktop 使用 Nvidia或 Radeon 顯卡,那麼完全唾棄 Redhat 吧,driver 完全更不上來。現在 security bug 越快越好多,修改的速度也要越來越快,apache/OpenSSL 修改好的 bug 還要等 Redhat 認證後才會 release出來,那麼這段期間 mis 是要 shutdown ssh 跟 Apache 嗎? Redhat 根本跟不上網絡的時代了。在 cloud node 的首選也不是 Redhat/CentOS 它們根本跟不上 OpenStack 跟 Docker 的 release cycle 每年一個新的大版本,每半年release一個小版本, security release 只有 2年。 所以 LTS 很多時候只是假象讓 mis 感覺好像不用常常換,一次可以使用 5年,但是實際使用需要每三年一定要大更新。Ubuntu 的好處是 你可以從 12.04 升級到 14.04 不需要重新安裝, 無痛升級。但是 Redhat不行,因為換一個版本它是要收費的,然後再跟你收每年的維護費,它只有在 LTS的期限內,它就可以跟你收錢,它為什麼急著更新?這個問題也是造成了 CentOS 無法無痛升級。所以光是這點企業根本越來越不愛使用 Redhat了。就連糟糕的微軟都可以從 winxp 一路升級到 win10, Redhat 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網管的需求,伺服器重新安裝/資料移轉是多龐大的工程。
CentOS 不用錢的,它是有一個組織看不爽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企業版,RHEL)更新要收錢,而產生的發行版。

因為 Linux 基於 GPL 授權,一定要開放原始碼,RHEL 也有提供原始碼,拿來編譯後,換個名稱叫做:CentOS。完全合法,RedHat 拿他們沒轍。

但商標有註冊權,所以不能用 RedHat 的商標,該組織另外做了一個 CentOS 的商標圖案。

CentOS 本質上其實就是 RHEL,除了更新系統不一樣。

RHEL 是用 update2,連接的是紅帽的更新伺服器,要付年費的。

CentOS 使用 yum,更新完全免費,該組織維護一個 yum 官方源伺服器,全球各地很多映射站點。

也有很多第三方源,套件比較新。不過第三方源沒有官方認證的,不保證沒有被偷加料,一般保險起見,只用官方源。

CentOS 版本是可以無痛更新的,比如 6.5 --> 7,但步驟比較多一點,要修改 yum 源,然後安裝 centos-upgrade-tool 工具什麼的,網上有教學。


**************************************

核心/套件老舊,很多新硬體不支援驅動,那個確實沒錯。

如果非用不可,就是去下最新核心原始碼編譯來用,或硬體廠商有提供 Linux 驅動下來用。

但自行編譯的,就會脫離 yum 更新,也是很麻煩。

一般就是找有支援的硬體,沒支援就別買了....這樣最乾脆。

CPU、SATA 那些一定支援的,網卡就找有支援的。

RAID 卡不需要,Linux 軟RAID 很強的。

音效、顯示 那些完全不必。只用 SSH 不需要顯示,VESA 標準顯示 能有字出來就行了。

內顯是最好的,不然買片幾十元古董顯卡,灌好就拔掉,無顯卡能開機的。用網路 SSH 連入操作。

顯卡多耗電的,多個硬體,多當機風險,用不到。x-window 也是佔空間的,不必裝。(一般網路用途來講啦,如果媒體伺服器轉檔什麼的,那例外)

主機就是一台,啥 鍵盤/滑鼠/螢幕 通通不需要,灌好就可以拔掉了(BIOS 調 no error)。網路服務可以搞 web 界面,也是圖形的。

**********************************

轉移是這樣的:

/home 什麼的,資料碟,單獨一顆硬碟,或一組 RAID

資料不需要拷貝,硬碟拔過去,掛載,收工。


設定檔,我個人習慣集中起來,比如放在 /conf

算是分享一個小技巧:

舉例:
/conf/smb.conf
/conf/httpd.conf
/conf/squid.conf
/conf/dhcp.conf
/conf/bin/*.sh 一堆自寫腳本

Linux 不是很多設定檔,軟體只要 apt、yum 一下就可以安裝,麻煩的是設定檔要配置。

把設定檔集中起來,放一個目錄
這樣好處就是:打包 /conf,全部設定檔已經備份

Q.但設定檔放在 /conf,怎麼運作?

A.原先位置的檔案刪掉,原地建一軟連結,就可以欺騙系統,系統以為它在存取那個位置,其實是 /conf/下的檔案。

ln -s 軟連結 的妙用,就是在這裡。

舉例:
cd /etc/samba
rm smb.conf
ln -s /conf/smb.conf smb.conf



smb.conf
預設位置是在 /etc/samba/smb.conf
被我改成:軟連結 到 /conf/smb.conf

如此一來,samba 是可以正常運作的,因為系統被欺騙了
它以為它在存取 /etc/samba/smb.conf
實際上卻是:/conf/smb.conf

所有設定檔案,都可以這麼幹!

除了 named(bind9,dns)的以外。因為有 chroot 保護的,無法軟連結。


然後,如果我要轉移伺服器,是不是只要把這個 /conf 打包拷貝,萬事俱全了。

所有設定檔,都在裡面了啊。


那新伺服器,也是這樣一個個去改軟連結嗎?

NO~先寫好腳本

首先
yum install xxxxxxx
apt-get install xxxxxx
安裝一大堆軟體

然後 修改 設定檔 軟連結 什麼的,也是都打上去腳本。

運行 全自動腳本.sh,搞定!

全自動配置,無人值守。

但要先設計好就是了,要先想好每一步驟、過程。

寫腳本,雖然可能比實際上機操作浪費時間。但主要是伺服器恢復運作,有時間要求的,停機愈久,中斷服務愈久。

要全自動,電腦控制的,才能快速。最快時間,恢復服務。

包括 yum、atp 快取擋,可以先在虛擬機安裝一遍,把快取目錄拷貝出來,放到新伺服器,省的安裝更新還要花時間下載。或者先讓區網 Transpent Proxy 抓一遍存快取什麼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