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市面上一些品牌後,選了這台保固三年的Iomega家庭娛樂網路儲存,網路上買五千元有找,讓荷包不至於大失血。

會選擇這一台是因為實在物超所值,首先作業系統是EMC企業級LifeLine作業系統,光是這一點就讓我眼睛一亮


不囉唆,來開箱吧!

開箱後的內容物十分簡潔,主機、網路線、插頭、產品光碟、安全說明書。

其中的插座倒是十分完善,裡面有各種類型的插頭模組可以選擇,所以不管買來要安裝在那個國家都很方便。規格也有說明支援16種語言(包含繁體中文),所以出差要帶的話,軟硬體都沒有問題。

正面是各種狀態燈號、一個USB 2.0連接埠,這個連接埠可以串連各種外接儲存裝置,用上面的按鈕,可以手動進行資料複製的工作。

背面有一個1Gb/s Ethernet連接埠、散熱孔、電源接孔、電源開關、一個USB 2.0連接埠,應該是預設是用來連結印表機用的,這樣就可以直接列印照片。

由於盒內那本說明只是簡單的安全叮嚀,本人的電腦又沒光碟機


當Iomega網路儲存的電源燈亮起,我也打開NB(用無線上網的方式),大概一兩分鐘就可以看到我的網路芳鄰多了五個網路硬碟,分類為Pictures、Music、Movies、Document、Backups,十分符合家用的資料分類方法。



馬上來測試一下傳檔,我把NB裡一份171MB的照片資料夾複製過去,實際大約花了3分鐘傳輸完成,整體速度還不錯。


所以基本上只要插上電源、網路線,這一台就會自動成為家裡的檔案伺服器,檔案存取會限制在同一路由器的網段中,可以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存取檔案,這樣的初始設定倒是十分符合家電的概念,插下去就可以用,不用煩惱太多。

--------------------------------------------------------------------------
本來準備就這樣當家電用了



我在NB安裝Personal Cloud的工具後,出現三個服務:Iomega Storage Manager、TwonkyMedia、Iomega QuikProtect。


點選Iomega Storage Manager軟體後,第一個畫面就是連線裝置的基本資料。


點選資料夾標籤,可以看到目前的資料夾狀態,而右上角有一個齒輪圖樣的按鈕,我按了一下後居然進入Web的管理畫面。


這個Web畫面當然是連到Iomega網路儲存內的系統,有幾個通用功能會在預設首頁顯示,應是原廠建議要進入調整的地方。


為瞭解這個系統的可能性,我直接點選「所有功能」,這裡應該是最完整的功能了,可以看到有雲端服務、系統、備份、媒體、儲存、網路等等共36種功能。


而右上角的問號圖形按下去,就可以有完整的使用說明,所以就算我沒光碟機,要取得所有使用說明也都沒問題了。


不過很多是系統設定,依照預設值就可以了,不過Jeff在摸索時,發現有幾個建議調整一下:





剩下的我只挑我覺得需要的幾個功能來玩玩。
照片直接複製到硬碟
買這一台網路儲存,最主要是要放大量的旅遊照片


Personal Cloud 個人雲
這個功能光看說明實在不太懂


個人雲名稱不能重複,Jeff 也是申請兩次才取得自己私有雲名稱。


完成申請後,就會出現進一步的設定頁面,這時要求我的路由器要設定「NAT連接埠轉送規則」,才能將外面的連線對應到這一台儲存裝置。

這一頁是路由器設定,每個人家裡廠牌不同,就參考了。


設定好就可以新增成員,設定好會發信提供存取碼,這樣透過Personal Cloud桌面程式,就可以在遠端使用、管理這一台儲存裝置。

所以看起來這個功能,主要是自己家人或朋友之間,也可以透過這個雲端機制,共同管理這個儲存裝置。


另外還有「遠端存取」的功能,或是「通訊協定支援FTP」,這些都可以與路由器上面的NAT功能相結合,就可以架設對外使用的伺服器,功能很強大。不過Jeff本身已經在用Google雲端硬碟跟Dropbox,以後如果有需要存取大型檔案時,隨時再開啟這些功能了。

結語:
對於專做企業級儲存的EMC,能夠把Iomega家用儲存做得這麼方便,也是十分厲害的事情,尤其電源、網路線插上後,就可以順利使用,這一點真的堪稱「家電級」儲存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