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有一些缺陷的地方
雖然QNAP TS-419P+ 及Synology DS411 規格差不多
但是我使用上效能還是有差的
基本上QNAP TS-419P+的效能強悍很多
上傳和下載的速度我都很滿意
但QNAP的下載中心則是讓我很洩氣
因為許多大陸的PT(Private Tracker,如CHD、HDchina等)是不接受BitTorrent
雖然QPKG可以安裝Transmission
但是實際使用上
則是有許多怪異的地方
例如我無法將已經更名的資源
繼續在PT分享
因為Transmission Web UI無法指定下載位置
如使用Transmission Remote GUI不知道是不是權限的問題
雖然可以指定下載位置
但老是發生鏡射路徑無法連線的問題
而Synology DS411我也依照M01網友的分享
裝起Transmission
雖然沒有QNAP這樣的問題
可是很奇怪
Synology DS411的傳輸速度就是差QNAP TS-419P+一大截
而且重新分享資源時
由於Marvell 6282 1.6GHz這一顆CPU效能不夠強悍
所以重新檢查檔案時
速度更是讓我度日如年
因為我買NAS的原因有三個
1.全年無休的牧場機
2.省電
3.檔案分享
原本是想要直接上Synology DS1511+
但是後來想了想其實ATOM D525 1.8G的效能也只是堪用而已
要把我的6、7TB的檔案重新掛上Transmission作分享
也不知是否夠用
加上最近發現我的多媒體播放機Xtreamer Pro
無法播放TS檔
也無法支援ass、sup字幕
乾脆
組一台超強NAS牧場兼播放機算了
首先要決定機殼
因為要擺在客廳
要有質感及美型
同時也不要太大
但是要能放至少5顆硬碟
老實說這樣的選擇真的不多
最後我選擇了聯力的PC-Q25
尤其是他的硬碟也是可以插拔的
更換相當簡單
讓我很滿意
再來就是CPU了
我對CPU的要求是省電及效能
很衝突吧
原本是想要ATOM D525 1.8G和主機板的
看一看http://cpubenchmark.net/
的測試
ATOM D525 1.8G的分數只有712分
雖然許多'高階'NAS都是這顆中央處理器的
但是對於我來說
要當播放器可能有些力有未逮
原本是想要買Intel Core i3 2100的
這顆的效能有3846分
足足是ATOM D525 1.8G的五倍
但是後來上了INTEL的網頁後
發現Intel Core i3 2100居然有省電版
他的名字叫Intel Core i3 2100T
其TDP(thermal design power)只有Intel Core i3 2100
效能分數也有3268分
至少是ATOM D525 1.8G的四倍多
終於讓我找到省電又有效能的CPU了
唯一的問題是台灣幾乎沒有在賣
露天拍賣也只有一家在賣
而且沒現貨了
就在絕望的時候
突然露天出現另一個賣家
有3顆工程版的2100T
二話不說
直接拿下
因為聯力的PC-Q25只能裝ITX
所以我買了華擎 H67M-ITX
可是後來我發現我好像買錯了
買H61M-ITX應該就可以了
畢竟兩者之間有著1200左右的差價
OK
昨天弄錯作業系統版本了
結果WIN顯示硬體保留記憶體5GB
搜尋了一下網路
有人說必須重裝記憶體
所以今天重新拆殼重裝
順便拍一下照
我的桌上型電腦大白和NAS小黑

讓我最欣賞的是
小小機殼最多可以裝7顆3.5吋的硬碟
硬碟槽可以裝5顆3.5吋的硬碟
這個硬碟槽材質也是鋁質
但是不夠厚
如果你的POWER體積太大
線材就會將硬碟槽擠到變型
像我的CORSAIR 650W CMPSU-650TXV2
長度16公分
就有非常輕微的變型
但是硬碟還是可以裝上去啦
後來我還是換上Enhance 500W ENP-5150GH....長度約14公分
就完全沒問題
所以如果買這個機殼
要注意電源供應器的長度
最多不能超過16公分
目前是裝2顆2TB及1顆3TB的硬碟
準備當動物園

機殼下方底部的地方
可以裝2顆3.5吋的硬碟或是3顆2.5吋的硬碟
不過這裡沒有風扇
硬碟的溫度可能會飆高說
而且電源供應器的線材最後也會往這邊塞
可能要擠一下
才能裝進去

硬碟槽旁邊有一顆手轉螺絲
轉開後往上固定
可以裝硬碟
往下固定可以防止硬碟抽出
硬碟槽前有一顆14公分的風扇
可以防止硬碟過熱
我用過許多硬碟
還沒遇過硬碟故障的
我認為保持良好的通風及好的電源供應器
硬碟其實很不容易故障

11.10.14
又是小週末
趕快來追進度
這一個機殼讓我很滿意的地方
只要將轉動手轉螺絲
就可以輕鬆更換硬碟了
硬碟旁邊的滑軌老實說射出品質有些粗糙
並不如想像中細緻
不過那規格特殊的螺絲
質感卻是相當不錯
不需要任何起子
就可以完成硬碟的裝設
鎖上螺絲

說說這聯力PC-Q25的風扇設計
正面一顆14公分的硬碟散熱扇
可以從外面吸入冷空氣
機殼上方另有一顆12公分的風扇
預設是將內部熱氣往外抽
目前我的主機當中是沒有裝其他風扇的
就只有裝一個CPU的散熱器
但是沒有裝上風扇
雖然聯力的設計不錯
風扇都有裝上防震墊
但是兩顆風扇都啟動時
會有明顯的風切聲的
對於龜毛的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當關掉12公分那一顆風扇時
聲音才明顯變小
達到我可以接受的範圍
12公分風扇的避震墊

14公分的避震墊

從下方那張截圖
可以知道PC-Q25硬碟槽的設計還不錯
以硬碟槽的方向來說
溫度還可以在37-39之間
算是相當優秀的
不過要是裝在最上方的位置
因為風扇的風根本無法直接吹到
所以我想溫度應該會很高吧

我用的CPU散熱器是CoolerMaster 風神鍛
一個下吹式的12公分散熱器
因為PC-Q25的電源供應器裝設位置
就在CPU上方
根據我的目測
散熱器的高度應該不可以超過8公分...........這一點有要購入PC-Q25的網友千萬要注意
否則就會卡到電源供應器
所以千挑萬挑選擇了CoolerMaster 風神鍛
結果當我裝上主機板的時候
我就後悔了
因為他完全擋住了PCI-E插槽的位置
這樣就無法裝上我的磁碟矩陣卡
原本是想要組個RAID5陣列來玩玩
真是天算不如人算
看來這個週末又要到光華商場貢獻小朋友了
由於Intel Core i3 2100T極為省電
在裝設WINDOWS 7 時
全程只有散熱器
沒有風扇的情況下
也完成了系統的安裝
當裝設完電源供應器時
就可以被動地利用電源供應器的風扇
進行散熱
系統要是能少一顆風扇
就能多一分寧靜
現在系統整個只有兩顆風扇........電源供應器及前方14公分風扇
即使到了深夜
系統也是幾乎沒有甚麼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