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QNAPclound id 是用來做為方便連線 QNap NAS 之用, 故每一台 NAS 在註冊時可以負予一個 unique device id.
測試時發現此 id 已被使用. (更新:原來在下列有一個很小的字樣, 可以點選使用之前已註冊的 device id)

登入 myqnapcloud.com 查詢, 原來這個 ID 在之前自己註冊用在別台 NAS.

我可以重新使用已經在myQNAPcloud註冊過的裝置名稱嗎?
看來原本的設計是可以將自己所註冊的 id 重新註冊在別台設備, 但 QTS 4.2.1 應該有 bug, 不允許重新註冊 new device. (必須手動去刪除該 id)
FB: Pctine
在 myqnapcloud 所提供的服務裡, 有一個稱之為 SmartURL 的功能.
什麼是SmartURL?
SmartURL會自動為您選擇最佳的連線方式。想像您不論是身在家裡或是辦公室,系統都會自動偵測一個最適合的IP來建立連線,那將多麼便利!在內部IP和外部IP都無法用來連線時,SmartURL將會嘗試使用CloudLink雲連通來與您的裝置建立連線,但前提是裝置上必須已安裝CloudLink QPKG。
這個對應至 Synology 的功能就是 quickconnect 連線方式, 在 Synology 要連上 NAS, 只要輸入
http://quickconnect.to/ID
這個網址小弟都覺得有點太長了, 但回到 Qnap 的 SmartURL. 它長的像如此:
http://www.myqnapcloud.com/smarturl/DEVICE_ID
這...未免太長了吧! 這記的住算你記性好, 一點也不 smart, 為何不註冊一些更短的網址呢?
像 goqnap.com, qnap.to ...
這麼長的 SmartURL 網址在內部討論時, 怎麼會沒有人提出類似的疑問???
FB: Pctine
TS-253A 更新 4.2.1 beta 後才發覺, 網路設定頁面的 UI 改了, 怎麼 UI 改來改去, 改到 user 都不會用, User 那管你什麼叫 Virtual Switch. 當每個用 NAS 的人都是工程師嗎? 唉.

到底 IPv4 固定 IP 要在那裡設定? 找了十分鐘, 慧根不夠找不到 IPv4 要在那裡設定, 好好產品看到這樣亂改, 看了很令人生氣
更新
經詢問客服, 絡於搞懂這裡要怎麼設定.
按下面 1/2/3 可進到設定頁面.

選擇要修改的介面卡, 它會變藍底 (註:這裡小弟自己眼睛有問題,因為色弱, 這個很淺的藍底, 是看不出來的, 事實上我也看不出來它是藍色)

從這裡就可以改了.

愛之深責之切
UI 改來改去都不統一, 這一點真的有點煩. 同一個版本, 有時候一些 UI 就是改的很突兀, 例如 QTS 4.x 的 UI 是長這樣. 大致上都是先勾選. 再編輯修改.

這裡新加入的功能, UI 就偏偏給你又改一個 style, 這個類似 iOS style. 變成反白為選取. 上面 tab 頁籤樣式也不同.

同一個 QTS 版本, 前後期寫的 code, 裡面的 UI 就是做的不一致. 沒有個規範.
後記
小弟只是覺得, 不是每個用 NAS 的人都會用到 VM or Container 這些進階的功能, 而這個 vSwitch 在一般不是特定用途下是用不到的, 在 UI 方面還是要考慮到產品必須適用於入門及進階的 user, 如果太過複雜也讓人對產品產生排斥.
FB: Pctine
v4.2.1 beta, 如下圖. 有時候登入 QTS 都說 App Center 有更新. 但又看不出來那個套件可更新.

更新,我想是這個原因
應該是這個 codexpack 套件.

這個孤兒沒有人要, 它是做硬解用的, 算是系統必要的套件, 結果以前被放在 hd station 裡面, 後來不曉得那一版又被移到套件中心來了, 結果 qts 4.2.1 某版本在 App Center 已安裝套件又看不到它, 反正就孤兒被踢來踢去.
果真這個套件更新後, 系統就不會出現莫明套件待更新的訊息.
更新 Codexpack 套件也很吊詭, 會跳出這個畫面. 對於這個套件, 小弟的理解, 它應該跟硬解有關, 在 x51/x53/x71.. 等如果要用到 transcoding 應該算是一個必要的套件, 但這裡又是以 3rd party 套件來呈現, 之前大家吵很久關於 NAS DTS 解碼等問題, 不曉得跟這個 codex 有沒有關係, 所以這個 Codexpack 套件也屬灰色地帶?

FB: Pctine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