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使用者電腦專業越強, 對於雲的自主性的要求越強.
- Kodi.TV 當然超級好用, 也絕對比 Apple TV 方便, 我並不喜歡蘋果生態系統. 但是對於不想要思考的人, 它真的很方便
- 對於我的來說, 不是 1分就是0分. 因為除了 有效溝通以外, 就是無效溝通, 所以 1~10 的意義不大
- ZFS 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 很多在使用 zfs 的網管們, 它們的開機碟只是一個 16 gb 的 usb disk (omni os), 而且它只要不開 deduplication, 其實也沒有那麼吃效能
- 我是非常熱愛 ubuntu 的使用者, 現在公司的伺服器幾乎都被我使用 ubuntu 14.04 取代了
- 我以前是忠實的 Qnap 使用者, 我們公司總共購買了 10 Qnap NAS (相對的, 我們自己跑了很多 qnap 一開始不支援的套件 如 openfire xmpp server 跟 samba+ldap+pdc)
- 我個人有一台 qnap ts470, 我最近購買了它的網卡以及自行更換其 cpu 到 i7 3770t, 然後使用外接 e-sata 硬碟成為其開機碟, 作為我的 vmware esxi 6.0 server, 我把其 sata controller pci passthrough 給下面的 vm guest 去做 ZFS server 使用, 同時也在 qnap ts470 上面跑 incredbiblePBX & PfSense 2.2 VM, 一台 Qnap TS470 解決我家裡面的數位多媒體需求, IP 電話交換機需求, 以及防火牆路由器 (我需要架設很多條 ipsec vpn & openvpn 到公司各點), 對我來說, 還是 qnap 470pro 很方便, 如果使用者在 15人以下, 而且它的大小以及安靜程度, 有的時候是自己 diy nas 做不到的喲
- 現在看到 PowerNAS, 其 Ubuntu 是加分再加分, 但是其硬體真的輸給 Qnap 蠻多的, 但是我對它充滿了期望. 但是它是用 fb 或是 google+ 帳號, 讓我覺得它是否完全放棄了大陸市場? 這兩個服務都被中國長城防火牆給檔的死死死
- Qnap 開始切入 container docker 的市場, 讓我好奇, 它是否準備支援 openstack 等雲的架構, 是否未來有機會支援 glusterfs, 因為 docker 有需要 glusterfs. 而且目前的家裡的 NAS 真的很難說成是一個私有雲, 真正的雲是資料分散, 多點多設備來分散集中管理的風險
- 雖然未來我可能不會再買 Qnap 的產品了, 但是我覺得它是台灣品牌的一個榮耀, 比 HTC 好太多了 (Vivotek 也是台灣的榮耀之一)
Oneplus 8 Pro•
Thinkpad T480s•
PVE6+OMV4+NextCloud
newander wrote:
再來說說 PowerNAS 可以使用 Facebook 、google+ 的社群帳號登入使用好了。說真的我買 nas 是很想鎖在家裏的雲,說又可以結合外面 fackbook 和 google+ 登,對我又是一個危機感。為何我的NAS 可以被那些鬼東西連到。我對 google 和 Facebook 把個資連來連去的手法很反感。
不好意思,小弟引用一下你的意見:
坦白說,我覺得有這樣的刻板印象真的是很可惜
因為可以用社群帳號登入,感覺是對資安很大的反諷
可是Yahoo、Google、Facebook、Flickr、Microsoft這些小弟常用的應用程式、或是手機的APP不也都是用這類的社群帳號來互相驗證後就可以登入了。
如果這些軟體科技大廠都不擔心,那說實話我只剩下一點疑慮,就是我的社群好友的密碼太容易被破解了
PowerNAS使用社群帳號登入,我倒是不擔心,可是如果我開放的好友名單中,友人的密碼安全性不夠強被破解,那我也只能從管制名單中去刪除這各使用者
也就是說我沒有管理Facebook帳號的權限,我也不能幫他改密碼。
可是這些工作我並不需要去了解或是執行,我只要決定要不要讓我的好友使用社群帳號登入就好了
可惜,我覺得要改變用社群帳號登入就是不安全的刻板印象實在很難打破
不然微軟推出Windows 8.1作業系統可以用outlook帳號登入卻也還要保留本機帳號登入的機制
像Apple、Google就很直接一定使用他們自家的ID,不然就不能使用它的設備
nomrd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引用...(恕刪)
mm 。
https://yowureport.com/%E9%9A%B1%E7%A7%81%E6%AC%8A%E7%88%AD%E8%AD%B0%EF%BC%9Afacebook-%E5%81%9A%E5%BF%83%E7%90%86%E5%AF%A6%E9%A9%97%EF%BC%8C%E7%94%A8%E6%88%B6%E6%88%90%E7%82%BA%E5%85%8D%E8%B2%BB%E7%9A%84%E7%99%BD%E8%80%81/
http://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7521
這些是檯面下的,檯面上的, Facebook 還真的就明目張膽的在年初就變更了遊戲規則。
總之上了雲端的東西,就要有多一分風險的承擔,我是不願意承擔。
好處沒有比風險來的吸引人。
其實比較安全吧, 就我所知除了之前 cnnic 曾經有發出虛假的 google ssl cert 給一家 ssl 供應商的 lab 測試以外, 目前在網上破解 Google 的 SSL certificate, 然後偽裝是 google 伺服器認證, 應該是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吧. 然後以國家級的力量 (中國), bruce force 破解 gmail 的帳號跟密碼也是不曾聽說過的 (但是被 fake email 騙走 google 密碼是天天發生, 這個是人性的脆弱). 在技術上來說 google sso 非常安全啊.
只是以社群網站帳號來作為使用者帳號, 我比價懷疑是 中國市場(沒有 fb and google+), 以及企業市場這兩塊 powernas 是放棄也還是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http://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7521 這個是當資料 sync 時, 有機會隱私資料流出的 bug, 跟 fb 登入認證機制是不相關的 bug 啊. 再嚴謹的 unix/linux/debian/bsd 系統, 天天都有 security patch 出來, 難道現在會有人指責 linux 安全性有問題? 現在不能上網的電腦能夠算是電腦嗎? 大家會因為網路上有危險性, 所以就不要上網了, 把網線拔掉? 我覺得要求"絕對安全"不太實際, 最多做到"相對安全"就非常好了, 因為任何加密機制, 都是會被破解的, 但是只是時間快跟慢的問題.
Oneplus 8 Pro•
Thinkpad T480s•
PVE6+OMV4+NextCloud
newander wrote:
另外有很多廠商喜歡...(恕刪)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 就連我們在喝水吃魚的時候, 都有可能被水嗆死, 魚骨頭噎死. 人的成長, 公司的成長, 產品的成長都是伴隨一定的風險. 適度的風險是成長的動力, 完全的無風險是非常恐怖的固步自封. Apple 雖然我討厭它的產品生態環境, 但是它真的很敢冒險. 第一家開始不使用 floppy, 也是第一家開始不使用 cd/dvd rom. 現在連它們的最新的筆電, 只剩下一個 usb c port 連接電源以及所有的外接裝置.
當 Adobe Flash 最火熱, 市佔率最高的時候, 同時 Adobe 又是 Apple 最重要的軟體合作夥伴 (Photoshop), 它直接跟 adobe 翻臉, 說 flash 不安全/耗電/速度慢. 這個也是風險. 結果現在有比 flash 更有效率的科技出來, 同時 google 的 chrome 也跟進. 任何產品的創新的過程中, 一定伴隨著風險, 就連這個月底, 世界的時鐘, 要多一秒閏秒, 那也是有風險, 但是你不會看到世界因此停擺下來.
這款 powernas 真的定位超級明顯, wireless ac + social site account, 擺明的就是只做家用市場. 企業的 nas 應該還是以 wire 為主吧, 但是想想看, 多少人的家裡當初在裝潢的時候, 在電視機/電視櫃那邊會有布網線的? 如果拉明線又很難看, 所以光是有 802.11 ac 無線網卡就應該給它拍拍手了. 至少它不會像是部分 qnap 的機種定位不明, 不確定家用或是企業用, 或是機房用.
Oneplus 8 Pro•
Thinkpad T480s•
PVE6+OMV4+NextCloud
nomrd wrote:
可惜,我覺得要改變用社群帳號登入就是不安全的刻板印象實在很難打破
不然微軟推出Windows 8.1作業系統可以用outlook帳號登入卻也還要保留本機帳號登入的機制
像Apple、Google就很直接一定使用他們自家的ID,不然就不能使用它的設備..(恕刪)
PowerNAS 利用社群帳號登入方式, 小弟倒不是擔心它的安全性問題, 畢竟在 NAS 這端在內部應該還是有其控管的機置.
至於 apple & google 很直接一定使用他們的 ID login, 這是因為他們有提供自家的服務, 這不可避免. 但實質說起來, NAS 本身就是服務提供者, 要不要跟社群帳號做綁定, 或是綁定之後是否絕對帶來更大的方便性? 這部份可能跟 NAS 的使用者是否很 '依賴使用' google+ & facebook 有絕大的關係.
FB: Pctine
內文搜尋

X